历史故事

兵家要塞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可以后来毁于战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兵家要塞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可以后来毁于战火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秋风飒飒路平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平靖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县南,桐柏山脉与大别山脉的衔接处,这里群山列峙,山高势险。清人曹申吉在《平靖关雨后》一诗中写道:“谦漾终夜雨,云在半山中。宿处烟霞净,行来竹石通。流悬干仞碧,树老一岩红。“可见平靖关的险峻。在漫长的岁月中,平靖关的名字也几经变改。春秋战国时期为冥随,又叫黾塞,是天下有名的九塞(即大汾、冥距、荆阮、方城、毅、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之一。它与东边的武胜关、九里关合称为“义阳三关“,因其位置在二关之西,也称西关。

兵家要塞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可以后来毁于战火

平靖关

据传说,春秋时,吴国出兵伐楚,三军经过此地,马不能前,遂改名“拦马墙”,三国时,蜀将关羽镇守荆州,陈兵于此,恨不能越过关去直取中原,即改名“恨这关“。明清之际,百年老杏遍布山涧与驿路两旁,又改名“杏遮关“;后来又因这里来往行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又叫“行者关”。平靖关扼阻豫鄂两省襟喉,是古代南北抗衡的要隘。因其距淮河发源地(桐柏县)较近,河窄水浅,便于通过,为古今中原要道,是淮河、汉水间兵争要地。战国时,为韩、楚两国的国界。

兵家要塞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可以后来毁于战火

平靖关扼阻豫鄂两省襟喉

楚国春申君的食客朱英曾说:“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論黾隘爾攻整:不便;假道于兩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利“,“虽隘“即指关。北魏、南宋番在此驻兵防守平靖关是著名的古战场,在历史上滋净频。《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冬,吴風联合蔡、唐国进攻楚国时,即从“义阳三关”通过。吴王以孙武、伍子胥、伯豁为将,其弟夫概王为先锋,统率大军,乘船沿淮河西上,利用蔡、唐两国为掩护,向楚国北部防御薄弱的地方出其不意地实施战略迂回。吴军在淮纳(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尔后沿淮河平原南下,迅速突破了楚国北部要塞平靖关、武胜关、九里关,向汉水挺进,长驱直入楚国内地。

兵家要塞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可以后来毁于战火

《左传》

吴军轻易的越过“三关”,突然出现在汉水左岸,楚国君臣慌了手脚,急忙调兵组织防御。当时,楚国的左司马沈尹戎向主帅囊瓦建议说:“您在汉水阻击吴军,我征发方城(北起河南方城县北,南至泌阳县西北的楚国长城)以外的军队,包抄吴军的后路,毁掉其舟船,堵塞“三关”隘口,切断吴军的后路。尔后您越过汉水攻击,我从背后攻击,一定能打败吴军。”这本来是一个可以把吴军置于死地的作战计划,囊瓦起初也表示同意,但后因内部意见不一,有的说应“速战速决”,有的担心沈尹戎“独得其功”,就改变了决心,轻率地带领楚军越过汉水与吴军交战。

兵家要塞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可以后来毁于战火

汉水

吴、楚两军首先在柏举(湖北麻城县附近)打了一仗,楚军失利。吴军连续进攻,五战五胜,最后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城。楚昭王逃往隋国,囊瓦逃往郑国。(其他著名战争参见《武胜关》平靖关有大小关门,凿山开的通道长5公里,险峻异常,被称为“一线天”。平靖关一带风景奇丽,和“高桂三潭”相互辉映,是旅游胜地。“高桂三潭”,亦称圣水井,在平靖关南10余公里的高桂山峡谷中,两侧悬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高达数百米。由谷底仰望苍天,几如一线,幽险而奇丽。三座天然石潭,顺峡底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间隔约15-20米,皆呈不规则圆形,深度约10-20米。上潭有瀑布下注;中潭底有泉水上涌;溢水由下潭外泻。三潭喷水腾雾,趵浪团展,碧波激滟,各具景色。

兵家要塞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可以后来毁于战火

高桂山峡谷

尤其日当正午,晴空万里时,常阵雨突降,击池水面,刷刷作响;俄而雨止,即有彩虹飞架崖壁,蔚为奇观。《新唐书》作者宋祁曾有“虬洞耸云峰,缘虚一线通,岭望天斜碧,崖倾日倒虹”的诗句,写其景色。更耐人寻味的是,每当清晨忽起一股白烟,上升为蘑菇云,经久不散,前人谓之“白龙现”,数天之内必有风雨。传说当年有一孽龙在此作恶,吕洞宾知道了,把它擒住,并斩其八子,唯其九子尾部受伤,潜入圣水井中得免,后来行善事,人称“桩尾巴龙“,天旱即兴风布雨,滋润五谷。平靖关过去曾有巍峨的城垣,附近还有宏伟的庙字和许多建筑,后来毁于白朗讨袁之战。

参考资料

《新唐书》

上一篇

袁世凯稀少精美钱币,难得之佳品

下一篇

错将小说当历史,赤壁之战、借东风 都和诸葛亮并没关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