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高拱和张居正关系之微妙奇特 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高拱和张居正关系之微妙奇特 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例
收藏 0 0
高拱和张居正关系之微妙奇特 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例

高拱在翰林院做编修时,张居正也被甄拔为庶吉士,结业后也留在翰林院做编修,两个人成为同事。两个人都是有抱负的人,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都对明王朝的衰落忧心忡忡,对存在的弊端认识清醒,并且都大声疾呼要振作起来,祛虚饰,行实政,实现大明中兴。张居正自知缺乏治国安邦的实学,虚心向高拱求教,两个人结为好友。用张居正的话说,他和高拱是“生死之交”;用高拱的话说,他和张居正是“金石之交”;用他们共同赏识的张四维的话说,高、张二公乃“刎颈交”,亲密程度,“胶漆金石,不足比拟”。

高拱和张居正曾经有香火盟,也就是拜把兄弟。但他们与一般人拜把不同,是“相期以相业”。也就是说,发誓要联手执政,振兴大明。

他们终于如愿了。在隆庆末年,高拱为首相,张居正是他的副手,一个时期里还是惟一副手。就是说,内阁只有他们兄弟二人。

这两个人合作过。

高拱和张居正关系之微妙奇特 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例

高拱和张居正关系之微妙奇特 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例

但是,高、张关系暗流涌动,悄然发生了逆转。

事实是,张居正与太监冯保结成同盟,以阴谋手段,发动迅雷不及掩耳的政变,一举驱逐首席顾命大臣、内阁首相高拱;因担心高拱再起,又密谋利用一个小混混擅闯宫禁事件,锻造高拱弑君的惊天假案,试图诛灭高氏九族,只是因为百密一疏,阴谋未能得逞。

尽管如此,高拱和张居正一直没有撕破脸,他们的“友谊”保持终生。

张居正不管暗地里做什么,表面上,一直对高拱都很敬重。他推翻高拱自己掌权后,从来没有公开说过高拱一句坏话。

以诛灭高拱九族为目的的王大臣闯宫案草草了结后,高拱和张居正两人彼此书信往来不断。张居正知道高拱家里穷,身体又不好,经常差人给他送药、营养品。可能他知道高拱不会收他的钱,就送一些值钱的东西去,有一次就让人捎去价值一千两银子以上的玉器等物。有时候,张居正的子弟往返荆州与北京时,他还特意要他们到新郑探望他的老友高拱。

高拱也投桃报李。张居正的两个儿子中举,高拱差人去荆州祝贺。张居正的父亲去世,高拱差人到荆州吊唁。张居正写信给高拱说,这让他感动得“涕泗横流”!他说非常思念兄长,准备到明年春夏间回家一趟,届时想拐到新郑,看望兄长,因为盼着兄弟相见,只嫌现在的日子过得慢,简直度日如年啊!

果然,张居正回家途中,去时在新郑停留一天,探望高拱。

“相别六载,做梦总是梦见你啊,兄长!”张居正拉着高拱的手,动情地说。

返京途中,张居正又去看望高拱。

两次相见,张居正还是觉得不过瘾,写信给高拱说,“积怀不能尽吐”,总觉得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啊!

高拱衰病交加,说话都含含糊糊了,他拜托张居正两件事:一是他没有儿子,现在眼看已经不行了,希望张居正做主给他办理过继儿子的事;二是他死后希望中央能够给他一个恤典——相当于写个悼词外加给点丧葬费。

一个月后,高拱去世了。

接到这个消息,张居正给高拱的弟弟写信说:“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诀,刺心裂肝,痛何可言!”又说,“追惟平昔,期许萧、曹、丙、魏,今一旦遂成永诀,每一念之,涕泗盈襟。”他派人专程前往祭奠,还派自己的弟弟,携带重礼到新郑祭奠高拱。

我在《大明首相》里,着重描写了高拱和张居正的关系,这是这部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条主线。写道他们关系逆转时,我痛苦非常,泪流满面,几度中断。所以,这部小说描写高张关系,不仅完全尊重史实,且倾注了真情实感。我不仅仅是为高拱和张居正关系逆转而惋惜,更是为大明从此失去中兴的机遇而痛心疾首!历史的悲剧从此就不断上演了!

高拱和张居正关系之微妙奇特 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例

上一篇

三朝皇帝竟然都坐了张“歪”的龙椅

下一篇

为何他成了刘邦推崇的战国“公子”?连李白都为他写过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