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历史的痕迹:汉语言文化的变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的痕迹:汉语言文化的变迁
收藏 0 0

警告:在闽南语地区,女生不要对男生说:“我想睡懒觉!”,否则他一定会哈哈大笑,并大肆取笑你。

为什么呢?因为在讲闽南语地区,懒觉含有特别的意思。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讨论一下,汉语的古今变化,尤其是方言和普通话的异同。

像这样的文章,看的人不多,但是之前有读者回复我说:“写出来不止是为了娱乐别人,写的过程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和那些真正喜欢这些文化的人共鸣”。

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就我所想,所学,所知,和大家来个探讨。

这很有必要,因为古汉语的本质是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文明。

下面全都是干货,在网上可查不到。


历史的痕迹:汉语言文化的变迁

一般来说,福建的方言,被认为是唐朝官话,广东的方言,被认为是宋朝的官话。

在唐朝,大量中原地区的人迁徙福建;宋朝,尤其是北宋南迁开始,大规模涌入广东。

比如唐朝固始县的陈光元,他和他的族人,同期进入福建的,就有接近万人。

又比如,同为固始县的王审知,他和他的族人迁入福建的人数,也接近万人。

他们以及他们部下的后世子孙,在福建开枝散叶,繁衍至今。

一个被称为“开漳圣王”,一个被称为“开闽尊王”。

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越是开放的地方,语言的变化越快,也越统一。

由于福建多山,且山路崎岖,古代大部分人,世世代代,都只能偏安一隅。

这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每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没有跟上同时代的中原地区。

幸运的是,大量古汉语读音,以及字意、用词被保留下来。

因此,福建的方言,就带着大量唐朝的读音和用词,这很有代表性。

当然了,即使如此,福建不同地区的方言,都有其多样性,所以举的例子并不能代表福建全省。

常常一个县就有好多种方言,就算本县的人,互相也听不懂。

甚至连流传最广的闽南语,隔了几个县,互相听起来就很吃力,也很难学。

方言难的地方,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古今词语的变化,另一个是读音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首先说说古今词语的变化。

由于变化的地方太多太复杂,我们只能罗列一部分出来讨论。

历史的痕迹:汉语言文化的变迁

福建方言里,动词通常简化,名词则复杂化。

举例:古代吃和喝,是一个动词,吃肉叫食肉,喝酒不叫饮酒,叫食酒。

名词复杂化,可以用时间的概念来举例。

举例一:吃饭这个词,三餐叫法是不一样的。

吃早饭,叫食饭。

吃中饭,叫食到,到的意思是,太阳到了正午。

吃晚饭,叫食暮或者叫食暝,暮和暝代表时间到了晚上。

举例二:古代的昼和夜是分的很清的。

三天三夜,指的是三个白天,加上三个晚上,等于现在的三天整。

如果有人说,“我做某件事,花了三天三夜”,意思的重点就不是我做了三天,而是强调说我不眠不休,白天干,晚上也干,干了三天。

夜指晚上,天指白天。

在福建方言中,明天不叫“明天”,而是叫“明昼”。

今天叫“今昼”,去掉这个今,也指代今天,比如今天早上,就说“昼起”。

历史的痕迹:汉语言文化的变迁

福建方言里,一个句子,多数情况下,都是主谓宾结构。

举例:“我困了”,就是“我爱睡了 ”;我很困,就是“我很爱睡”。

福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还在于字词的更替,这种类型是最多的。

举例一:喝粥,不叫食粥,而叫食糜,这个糜就是晋惠帝说的“何不食肉糜?”的糜。

上课或者酒席迟到,不说来晚了,叫来宴(音类似on)了,宴在古代就是迟的意思。

天色很晚了,通常说天宴了。

也所以,以前的宴席,表示的是晚上的酒席,当然现在已经不区分白天和晚上了。

举例二:你,方言用“汝”;他/她,方言用“伊”;她是谁?,方言就说“伊是哪个?”

举例三:你很美,就说“汝很俏”;

你很丑就说“汝很贱”,这里的贱不是品格里的贱,而是指长歪了。

历史的痕迹:汉语言文化的变迁

福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还在于词义和词性的互换。

举例:时间长,就说“久长”。

我打扰你很长时间了,就说“我打扰你很久长了”。

乞丐,就说“乞食”;丐的本意表示给予,但在方言中没有这个词,因为古代乞丐是真的乞丐,不要钱只要吃的。

福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还在于常常用状态来表示。

举例:你眼瞎了吗?,就说“你青暝了?”,因为青在古代指的是黑,暝代表的是夜晚,青暝就是漆黑的什么都看不见的夜晚,方言就用夜晚的状态,来表示瞎子。

但同时,福建的方言带着不少粗俗的词语。

由于福建语言的变化,是当时相对文明的中原文化,和相对落后的本土文化碰撞产生的。

所以粗鲁的用词常常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即使说话的人很文明,也没想过说粗话,但他说出来的方言,还是粗话。

举例:“你干什么?”,方言就变成“汝做咩嬲?”,用普通话表示就是“你干什么鸟事?”

你看看,说的人其实没有想过说粗话,但方言这是一整句,说出来就是句粗话。

要是有人来福建生活,一定会对粗话文化,深有体会,至于说话时问候别人的亲属,更是家常便饭。

历史的痕迹:汉语言文化的变迁

方言读音的变化,它有很多不确定性。

古音有八个声调,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

假如用1、2、3、4分表代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则方言中,读音就有0.5、1、1.5、2、2.5、3、3.5和4,这八种方式。

尤其是介于第一声和第三声之间的音调(1.5和2.5),没有语言环境,根本就学不了。

读音除了音调的不一样,还有韵母的不同,这个差别就更大了。

举例:“什么”这个词,在福建和粤语里都可以用“咩”来表示。

但咩这个词的读音,介于mei和mai之间,但偏向mei,用meai来拼音就比较合适。

好了,探讨就到这里。

今天,我先抛砖引玉,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一起讨论。

最后,再友情提醒女道友,千万不要对讲闽南语的男生说“我想睡懒觉!”,可别怪我没提醒,哈哈。

上一篇

普密蓬国王改变了泰国面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被百姓尊为“神”

下一篇

张学良幽禁期间如何度日?养鱼解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