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桩婚姻等于十万雄兵?和亲女子落寞的背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桩婚姻等于十万雄兵?和亲女子落寞的背影
收藏 0 0

#壮丽祖国山河#

西宁到青海湖,距离一百五十多公里。途经两个重要景点:倒淌河、日月山。这两个景点都与女子有关。这个女子就是在大唐以及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文成公主。

一桩婚姻等于十万雄兵?和亲女子落寞的背影

文成公主进藏图1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室女,父母家人及自己,史书上记录不详。有这么一说,她本名李雪雁,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她聪慧美丽,在吐蕃松赞干布因向往大唐的文化和文明而前来求亲时,以十六岁的智慧主动应征,嫁与了时年二十五岁的松赞干布。在西去和亲的路上,经过了西宁。今天的西宁到拉萨,一路都有文成公主的传说和故事,都有纪念的寺庙、塑像。

“和亲”,这种政治手段或策略,历代被统治者所使用,因为大多数和亲都能产生一定成果:推迟战争的爆发、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促进了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文成公主的和亲,无疑是和亲史上最成功的典型之一。“一桩婚姻就等于十万雄兵。”事实上,唐朝和吐蕃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中国封建王朝和亲的历史非常久远。广义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今天一般将和亲的时间定义为汉初。西汉初建,国力疲弱。仅仅冒顿单于就娶了汉高祖、汉惠帝和汉文帝三朝宗室女。甚至,吕后都收到过被羞辱的信函。她没有改变和亲的政策,用宗室女换取短暂的和平。汉唐,国人最骄傲的两朝,和亲最多的朝代。

一桩婚姻等于十万雄兵?和亲女子落寞的背影

文成公主进藏图2

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远嫁乌孙国的和亲女是汉武帝的宗室女刘细君。刘细君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到乌孙后,最大的困难和痛苦,是必须接受乌孙国的文化习俗。她和亲对象是年迈的昆莫猎骄靡可汗,没几年昆莫猎骄靡去世,按胡俗她要嫁给继任者,猎骄靡的亲孙子岑陬。细君不肯从命,上书汉朝天子。然而汉天子的回答是:”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成了岑陬的妻子。

痛苦的刘细君痛苦之余,写下著名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她最后老死乌孙,终生没有归汉。《悲秋歌》,事众多和亲女子的内心写照。

汉元帝的宫女王昭君,却是另一种悲欢。王安石的《明妃曲》中:“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是送别昭君时汉元帝眼中的美女。王昭君的美名和美丽,一直流传到今天。有多美?“落雁之美”!她美在意态,“气质美如兰”吧。毛延寿水平再高,又怎能画出气质?

一桩婚姻等于十万雄兵?和亲女子落寞的背影

昭君图

王昭君自己怎么想的?有记录说她主动请缨,因为后宫的不得意。和亲就得意了?王安石继续写到:“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一句“可怜着尽汉宫衣”,看得人泪下。比《悲秋歌》好吗?好在她经历过后宫的冷暖,知道“人生失意无南北”而心安地居住。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青冢,还有她说不尽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却没有这些悲哀的记录。有时候我想,她是人生的大赢家吗?相比前辈,她出嫁时,处于大唐盛世,是松赞干布多次求婚并被考验后的结果。其次,她为西藏带去了大唐的文明与繁荣,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有庞大的随行队伍和丰厚的陪嫁物。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和三十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

除了上述物品,还有多种烹饪食物和厨工,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与绣女,卜筮经典三百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一百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四种,诊断法五5种,医疗器械六种;还有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如此丰厚的陪嫁,既保证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后依然保持大唐的一切生活习俗,也表明大唐天子对文成公主的厚爱,使得吐蕃人不得小看公主。

一桩婚姻等于十万雄兵?和亲女子落寞的背影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第三点,她的丈夫松赞干布与她年龄相仿,和亲时只有二十五岁。松赞干布爱她敬她,为她建造了举世无双的布达拉宫。这个爱情的见证,至今是汉藏和世界很多人心目中的宗教和爱情圣地。而她带到西藏最珍贵的佛主十二岁等身像,据说是由佛祖本人亲自开光的。在藏族人心中,它如同佛祖本人,享有无上的尊崇,具有强大的加持力。佛主等身像至今安放在拉萨大昭寺,是西藏和全世界信众心目中最神圣的佛像之一。

本来应该美满的和亲,却因为松赞干布英年早逝画上了句号。婚后只有九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继位者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虽然吐蕃也是继婚制,文成公主却独居了近三十年。和亲史上最美好的一对,依然留下无尽的遗憾。

晚唐德宗的女儿咸安公主没有她的运气。和亲二十几年,嫁给三代人外加一个丞相。继婚制的回鹘,虽然因为咸安公主和亲,成了李唐的铁杆。深受汉文化教育的皇帝女儿,却因为丈夫去世一嫁再嫁,个种滋味,难以言说。她们的故事既没有文成公主精彩,也没有文成公主的辉煌,所以知道者不多。终唐一朝,有二十多位公主被和亲,有几个被人知晓?

一桩婚姻等于十万雄兵?和亲女子落寞的背影

大昭寺前和番碑

和亲,汉朝或者更早的一种获取和平的手段,一直持续到清朝。两千多年,多少鲜衣怒马的贵族女子,走出锦衣玉食的生养之地,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一女而顶十万兵!她们的牺牲奉献,大多数人客观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和亲持续不断的动因。

用两首诗,作为此文的结尾。一首是唐人戎昱的诗:“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他说的是汉吗?另一首作者叫花蕊夫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宁无一个是男儿???

(我的西行-7)

上一篇

魏延为了蜀汉"出生入死",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要设计除掉魏延?

下一篇

日本有一人屡战屡败,却被吹捧成“军神”,其战术后被发扬光大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