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暴走的“赖昌星”一一 唐帝国终结者黄巢(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暴走的“赖昌星”一一 唐帝国终结者黄巢(贰)
收藏 0 0
暴走的“赖昌星”一一 唐帝国终结者黄巢(贰)

黄巢起义

诗才也好,自负也罢,黄巢屡次科举,在财气遍施于考官的情况下,小考尚可击中,大考必然落败,黄巢此时的学历只够格当一个乡村先生,而他却一本正经地想在官场发挥一方志气,顺便铺路家族企业。黄巢无疑遭受到了重击。

当今的唐朝早已不是那个大气的国度,当年的山水诗人,一句“红豆生南国”就让当朝的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认定王维的才华。官员选拔已经被初唐的能人志士的后代把控,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皇族后代与官员后代,人数巨大,黄N代和官N代已经把控了朝中各个职位,唐朝的行政机构的所有职位,甚至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蝗虫的胃口。此时的科举,已经不是唐朝初年,人才辈出,满庭诗意的考场一一考录名目众多,选拔规则不可捉摸。

唐僖宗十二岁登基,这位幼小的皇帝,还不懂得如何操纵权利,部分皇权旁落在大太监手中。乾符二年,黄巢在家中的招待宴上,了解到,父亲的朋友,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率先在濮州起义了。起义刚开始,进展的很顺利,王军势如洪水,扫收一片,当地的穷苦男丁纷纷加入王仙芝的军队,不仅有军饷可拿,打仗还不费吹灰之力。

无疑,父亲的商界同僚王仙芝的起义,给屡次科举落第,自命不凡的黄巢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对王仙芝能横扫中原诸地的原因,产生了兴趣。王仙芝的底细,黄巢再清楚不过,起义初期,王仙芝的兵力一定与黄家不相上下,而后来却越发壮大,甚至能与官府抗衡。

黄巢百思不得其解。

但不久后,关东的又一次大旱灾,解开了真相的面纱。

百姓纷纷涌向官府的粮仓,祈求放粮救命。而此时的官员非但没有救济,却命文官拿出纸笔,与百姓核收欠缴的税务。

唐朝末年,税法改革,从均田制与租庸调,调整为两税制,所谓的两税制,即根据一个家庭所有财产数目,以及家庭所有田地的多少,进行赋税。但是政策初期,各地的制定的税率不一,给苛捐杂税可乘之机,于是一方官员巧立名目后,其他地区官员纷纷效法,加之唐末的旱灾,百姓名不聊生。

最终黄巢在王仙芝起义三年后,组建军力,起兵反唐。

黄巢在实战中,发现唐朝的武将并不愿意用最激烈的武力与他对阵,反而存在留寇自重的心里。

这些武将无一不知他们的前辈,扫血沙场却换来兔死狗烹的结局,唐朝中期一位位不得善终的将军,给了这些武将上了最好的一课,他们不再信任不守信大唐统治者,加之唐僖宗的年轻与昏聩,他们不相信战胜的结局是光荣。

于是,一个个唐朝大将在与统治者的互相猜疑,互相取信中,一个个被任用,再撤职,再任用,最终被解除兵权。

他们中有和王仙芝玩放虎归山伎俩的宋威,有和黄巢假战的高胼。反倒是一些不识世事的新员小将大展虎威,与宋威的真真假假的围攻形成鲜明对比,在黄梅一战,新帅曾元裕一举绞杀王仙芝。

王仙芝的死无疑给了黄巢一次机遇,同时带给他一场挑战。本就曾联合黄巢作战的王仙芝旧部,投靠黄巢。

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这七年的混战,黄巢混战过唐朝的半壁江山,避实就虚的打法下,黄巢暴走了今日的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陕西,最终攻克潼关,长安失去最后一道防线,唐僖宗仓皇于凌晨出逃。

长期的流动作战,黄巢终于领悟了,王仙芝以及自身起义胜利的背后因素,是唐末的将心涣散,造成了很多地区的避而不战,以及不战自降。这给黄巢攻占长安买下了伏笔。

上一篇

如果东吴不杀关羽,而是将他送给曹操,结局会怎样?​

下一篇

毛岸英在苏联求学的前前后后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