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收藏 0 0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加自己言辞的分量或说服力,但我们引用时应该明白:任何名言或警句,都有它固有的语境或特定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把这些句子的句意理解透彻,避免断章取义或言不及义,甚至让别人”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岂不尴尬?

比如《论语》中这些容易让人误解的词句: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1.三思而后行

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后行不是孔子说的,并且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之后说:遇事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冉有曾经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就要立刻行动呢?孔子说:是的,听到了就应该行动!

子路问同样的问题, 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一听到就随意擅自行动呢?

旁边的公西华就困惑了,说:老师,你和他们俩怎么说的不一样啊?

孔子说:冉有性格容易退缩,所以我要鼓励他雷厉风行,而子路刚勇过人,我要抑制他的这种个性。

不同的性格特点的人,在处理思与行的关系问题时完全是不同的,鲁莽冲动的人需要多思考再行动,以防考虑问题不周而失败;而容易畏难退缩的人则需要当机立断,不然,也许事情永远不会有开始的那一天。

所以,到底要“几思”,完全因人而异,不要任何事都拘泥于“三思而后行”。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2.父母子不远游

出处:《论语·里仁》: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时,有人会把父母在不远游作为不远行的借口,其实这是断章取义的说法,孔子虽然说了父母在不远游,但接着还说:万不得已要远行,则要告诉父母去哪里,把父母安顿好。

古代远行,交通不便,通讯不便,所以出门风险很大,也有可能一去数年不能回家,考虑到这些问题,出于“孝”的目的,孔子才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所说“不孝有三”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意思是说家里贫穷,无力赡养老人,还守着家不出去奋斗,也是不孝的表现。

而今非昔比,去哪里都不再有距离的概念,所以,不必再死板教条的说什么父母子不远游。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3.无友不如己者。

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我们经常会把这句话理解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其实,孔子本意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个意思,那孔子岂不成了势利眼小人吗?

“不如己者”在这里应该理解为道不同的人,理想不同的人。意思是:不要跟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如管宁“割席断交”,正是“无友不如己者”的写照。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4.多乎哉?不多也!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子贡:“孔子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

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贫贱,所以才学会了很多卑贱的技艺,君子本不该会这些的。会这些东西的君子多吗?不会多的。”

看到“多乎哉,不多也”,恐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数茴香豆的孔乙己,却万万没想到,此句竟是出自论语,并且被孔乙己断章取义,生搬硬套,用在数茴香豆上。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更能体会到孔乙己的迂腐可笑。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5. 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我们一直认为是君子的最高境界,没想到,孔子竟然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小人行径。

这句话后世始终有争议,青石君倾向于这样的解释:

言必信,行必果,是要看具体针对什么事情,如果发现违背道义了,则不需要固执而迂腐的坚持下去,孟子曾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比如,子路知道卫国内乱,一定要去救孔悝,结果因此被杀,对孔子来说,他一定是不支持子路这种“行必果”的。

做事,心中有道义,有原则,则可以随心所以而不逾矩。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6. 以德报怨

出处:《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们经常会认为,以德报怨,是一种大度,一种宽容,一种境界,事实上孔子是不支持以德报怨的。

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呢?接着孔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们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说:我们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仇恨,以恩德报答恩德。而不能拿恩德来回馈别人的仇怨,这是纵容别人为恶。就像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不制止他,谴责他,反而把右脸也伸过去给别人打,这是孔子所反对的。

你对孔子误解有多深?子曰: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搞不明白很尴尬

爱书,但不可尽信书,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读书之道。

文字为青石君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交流➕关注。

上一篇

如果说古代人做微商,会是怎样的局面

下一篇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赏析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