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隋朝末年,有位大将眼看便能夺得江山,千钧一发之际他却选择投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隋朝末年,有位大将眼看便能夺得江山,千钧一发之际他却选择投降
收藏 0 0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逢乱世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尽可能夺取更广阔的土地以及更多的人口,为的就是统一天下夺得江山。然而在隋朝末年。有位大将军名叫杜伏威,他在杨广死后,控制着天下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眼看便能获取大业,杜伏威居然向唐高祖李渊投降!为何杜伏威会有如此反常之举动?难道他起兵造反是另有所图吗?

隋朝末年,有位大将眼看便能夺得江山,千钧一发之际他却选择投降

​杜伏威出生于山东济南家境低微,“不置产业,家贫无以自给”。他与好兄弟辅公祐过着偷鸡摸狗的生活,最后被官府通缉亡命天涯。杜伏威16岁时便成为江湖绿林中“群贼之首”。后杜伏威远离家乡山东来到淮南、淮北、六安一带招兵买马,很快杜伏威变频便凭借淮河水利优势,以及自身在江湖中的好名气夺得一大片的地盘。

隋朝末年,有位大将眼看便能夺得江山,千钧一发之际他却选择投降

​当时隋朝虽有衰退的迹象,但还并未正式覆灭,于是派遣大将陈棱来到淮南准备剿灭杜伏威。这位农民起义军与隋朝正统大将战得难解难分。凭借个人武力杜伏威将讨伐他的隋朝大军彻底击退。公元620年杜伏威已经称霸整个江南地区,《旧唐书》记载杜伏威境有“江东淮南之地,南街与岭东之于海”。通过白话翻译就是,杜伏威的疆土已经横跨整个江东淮南,甚至都能蔓延到湖北。当时除了杜伏威这股势力之外,还有瓦岗寨的李密、窦建德、刘黑闼,太原李家也是不容小觑的力量。可是杨广死后杜伏威婉拒宇文化及的招揽,他主动向洛阳反王杨侗称臣。待到李世民率领义军进攻王世充,杜伏威又拜倒秦王的麾下,此后杜伏威与李世民二人合力将刘黑闼平定,杜伏威的好兄弟辅公祐却未与他共同行动而是留在江南。

隋朝末年,有位大将眼看便能夺得江山,千钧一发之际他却选择投降

​《新唐书》记载杜伏威因为喜好神仙黄老之术,服用太多的仙丹妙药导致被毒身亡,当然笔者是不相信这个说法。可是本篇文章并不是探寻杜伏威的真实死因。按理说杜伏威已经掌握江南,与辅公祐眼看就要从南到北进行扫荡,为何在关键时刻杜伏威去投奔其他义军首领?要知道就连隋朝派遣的大军也被杜伏威打得丢盔弃甲,如果要投降为何杜伏威不去投奔正统的大隋政权?通过笔者查阅多方资料,我认为杜伏威主动选择投降还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杜伏威所建立的政权中,名义上他是一把手,但是辅公祐话语权似乎比他还要重要。前文说过杜伏威和辅公祐这两人乃是老乡加好友,因为偷盗被官府通缉流落在江湖。杜伏威义薄云天且武力超群,辅公祐变成了幕后军师。在江南建立自己的力量之后,杜伏威被推举到明处,但实则辅公祐才是真正的一军之主。杜伏威碍于情分不与好兄弟刀兵相见,所以杜伏威才选择自立门户投奔其他的反王,这样也能落得轻松自在。

隋朝末年,有位大将眼看便能夺得江山,千钧一发之际他却选择投降

​第二方面原因,杜伏威此人胸无大志,笔者说的胸无大志并非贬义词,只能说杜伏威此人性格温吞,空有一身武力以及偌大家业,但是却没有夺取天下的想法。杜伏威对阵海陵贼帅赵破阵时,主动送给对手几十坛好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兵不血刃将其收为麾下。对阵隋朝大将陈棱杜伏威用激将法先斩杀隋朝统帅,但是并未对其大军痛下杀手。按理说杜伏威当时正在快速扩张期,他完全可以将赵破阵给杀害将其手下劫匪编入自己队伍中,面对隋朝讨伐军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这样既能壮大自身的实力,同时又能削弱敌方的力量?然而杜伏威还是选择了较为稳妥或者说仁慈手段。但是在那个时间段对于敌人的仁慈,就是对本方的惩罚。

隋朝末年,有位大将眼看便能夺得江山,千钧一发之际他却选择投降

​所以从这几件事来看,杜伏威心肠柔软并无做大做强的意思。从济南逃难到淮河地区,或许杜伏威起初只是想在江湖中闯出点好名声,接着也能过自己的太平日子。没想到在好兄弟和局势的推动之下,将杜伏威变成了义军首领,其后发生的种种一切,让杜伏威难以掌控或者说已经超脱了他之前设想范畴。所以杜伏威选择逃避去投奔其他反王,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人各有志,不必强求”。总之杜伏威在隋朝末年,可能名气不如秦叔宝、程咬金要响亮,但是他给唐朝所做的贡献丝毫不比这些人差。直到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即位后,才正式给杜伏威平反,也算是给了这位农民起义首领一个适当的说法。

参考文献:新旧唐书

上一篇

为何说“金匮之盟”是备胎 宋太祖又干了啥事 引发赵光义激烈反扑

下一篇

二战美国一大人物,策划一场战争,亲手烧死了百万日本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