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收藏 0 0

看过电视剧《唐明皇》的人,对姚崇应该不陌生。他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在唐玄宗时期,他帮助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就是这样一个对唐朝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结果在做了宰相三年后,突然提出辞职,而唐玄宗也没有挽留,这又是为什么呢?

姚崇辞去宰相之位,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原因有两点: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1.对子女的教育出了问题

众所周知,古人非常重视德育,尤其对于朝廷官员,皇帝对他们的德行要求是很高的。

皇帝要求官员们不仅要求个人的品德要高尚,而且对子女的教育也要严格,也就是所谓的家风要好。如果某个官员家风好,子女德行出众就会受到嘉奖。

比如汉朝官员的选拔任免制度,就采用了察举制,其中就有一项举孝廉。也就是说大家要推举有孝心、家风好、有道德的人来朝廷做官。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唐朝虽然采用了科举制,但是也可以举荐人来朝廷做官。比如,狄仁杰就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狄光嗣为地官员外郎。

再比如,姚崇就是以孝敬挽郎的身份入仕的。什么是孝敬挽郎?就是在葬礼上唱挽歌的人。那么也就是说姚崇是个孝子,德行操守也出类拔萃。

然而,姚崇对子女的教育却出了问题。宰相魏知古轻视姚崇,姚崇为了避免见到他,就向唐玄宗建议让魏知古担任吏部尚书,到洛阳选官。

姚崇的儿子却不知轻重,走后门请托魏知古让自己做官,谁知,魏知古把这事告诉了唐玄宗。虽然唐玄宗没有处罚姚崇,但是对姚崇的家教是不满意的。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姚崇的儿子平时还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风评很差。姚崇的儿子做事走捷径,和正直的姚崇完全不同,这说明姚崇不会教育子女。

姚崇对自己儿子们的行为很清楚,他也很自责,为此他在朝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原本就觉得自己德行有亏的姚崇,正巧遇到了赵诲受贿案。姚崇极力为赵诲说情,唐玄宗才免了赵诲的死罪,改为流放岭南。

姚崇心中更加愧疚,于是借此机会请辞了宰相职位,唐玄宗也就顺水推舟罢了他的相位。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2.姚崇的健康问题

姚崇虽然教子无方,然而他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经69岁的姚崇,也感觉自己不复当年、力不从心。

唐玄宗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也同意了他的辞职,但是也没让他闲着。唐玄宗让他每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事情也要询问他的意见。然而姚崇在二年后就去世了。

这足以说明姚崇的身体已经出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客观上,他的身体不允许他承担繁重的工作。唐玄宗同意他辞职,也是很无奈地决定。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综上所述,姚崇辞职的原因,一是客观上身体不允许他继续工作,二是儿子们德行有亏影响了自己的地位。

身体的衰老是不可抗力,没有办法改变。然而子女的教育,却是可以改变的。可惜,他的儿子们太不争气,让他没了脸面。

普通家庭子女不争气,不过影响自己一家。可是姚崇是一国宰相,作为宰相在朝中的威信下降,工作就很难开展,国家的发展也会因此受阻。从大局考虑,姚崇此时辞职是合适的。

姚崇儿子们的行为,用我们现代话说,叫“坑爹”。而“坑爹”现象在现代社会也比较普遍。例子较多,不一一例举了。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为什么父亲还不错,而子女会出严重的问题呢?当然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作为家长,把子女教育好是责任也是义务,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引导子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也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把子女给老人来教养,还把子女的成长寄托于学校,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为何素有救时宰相之称的姚崇,会由于羞愧而辞职

个人的工作再怎么好,无论取得多少成就,自己的子女没教育好,就是一生中的遗憾,也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即使工作再忙,家长们每天也应该,至少用半个小时和自己的子女聊天,听听他们的想法,考虑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来纠正他们的错误。否则就会像姚崇一样,晚节不保,甚至于导致整个家族的衰败。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四十六》

《新唐书·列传四十九》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二十八》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为什么康熙和雍正都重用的张廷玉,被乾隆削了爵位

上一篇

刘邦与韩信,谁成就了谁?

下一篇

努尔哈赤反明用七大恨,多尔衮伐南明只用了三条,让南明哑口无言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