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收藏 0 0

美国《生活杂志》曾评选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100件大事,宋朝的饭馆与小吃居于第56位。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一幅被世界公认为最能反映宋代百姓生活的画卷,它以5米的长度还原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在100余栋建筑中,有45栋是经营餐饮的店铺,将近半数,足足体现了宋代餐饮业的发达。

究竟宋人对美食有着怎样独特的追求?以致影响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最爱吃、最会吃的国家非中国莫属,吃也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叫饭碗,占便宜叫吃豆腐,嫉妒叫吃醋,受不了叫吃不消,人缘好叫吃得开,甚至连打招呼都问“你吃了吗?”这些日常用语正是我们自古以来饮食情结的彰显,吃什么?怎么吃?在哪儿吃?用什么吃?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之所在,而饮食文化的发达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富足。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农家小炒肉

宋朝繁荣的表现,一是经济、二是文化,三是饮食。目前的中餐精华就在于煎、炒、烹、炸4种烹饪手法,都是在宋朝开始普及的,经济的发达使得百姓向往更好的生活水准,而民以食为天,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首先从刺激味蕾开始。

一日三餐的出现

一日三餐是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餐制,但是在古代一天吃三顿饭是很奢侈的,哪怕在富裕的唐朝,人们也以吃两餐为主。宋朝以前,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日两餐,没有午饭的概念,早晚吃两顿饭,中间饿了将就着吃点别的充饥,宋朝的伟大,在于它奠定了现代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现代人的午餐

在食物供应匮乏的时代,能多吃一餐是以经济运行良好作为基础的。英国在1786年才有了lunch午餐的概念,日本吃三餐的历史也不过上百年,宋朝却带领中国人吃了1000年的午餐,这得益于宋朝对农业的重视。对比前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见证了饥荒的可怕,颗粒无收的土地,让整个国家笼罩在饥饿的阴霾中,决心下大力气劝课农桑,以改善百姓生活水平,宋朝几百年间,历代皇帝也都格外重视农业发展。

宋真宗在位时,越南进贡来一些种子,当时叫占城稻,就是越南的大米,宋真宗命人种在宫殿后面,发现产量不错,味道也好,就把种子在各地推广。除了占城稻,宋真宗还引进并推广了印度绿豆,这种来自南亚的绿豆比本国绿豆产量高很多。为推广这些新品种,宋真宗下令这些粮食免农业税,使得这一时期的农业空前发达。据相关资料记载,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量约176千克,北方小麦亩产量约89千克,不论是耕地总面积还是亩产量,都远远超过前朝,从此便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吃什么

相传宰相蔡京请客吃蟹黄汤包,一顿饭花了1300多贯钱,正是那时灌浆疯狂炒作的体现。不仅仅是灌浆,目前的主食品种大多数在1000年前的宋朝就已经完备且流行了,宋朝时期北方人把面条叫做汤饼,饺子叫做馄饨,馒头叫做蒸饼,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的吃货,苏东坡就是其中的代表。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东坡肉

公元1079年,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仕途失意的苏东坡不忘寻找当地美味,他发现黄州产的猪肉数量多而且肉质好,但人们却不怎么会吃,于是苏东坡就利用这一优势总结出了一道菜的做法,就是流传至今的东坡肉

怎么吃

炒是中国传统菜肴最主流的烹饪方式,而在1000年前的宋朝百姓就已经吃上家常小炒了,这种烹饪方式的诞生归功于宋人在燃料上的改革。宋代以前,不管是生活还是生产,人们一直都以树木、秸秆为燃料,到了宋代煤炭逐渐替代植物燃料,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那时的老百姓多吃一餐提供了机会。吃饱了三餐的宋人对主流的美食还做了菜系的划分,主要分为南食、北食与川饭,川饭就是川菜

敲重点:北宋已经开始有川菜了!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川菜

那时的川菜和现在还不完全一样,因为没有辣椒,辣椒是明朝从美洲引进,直到清朝才走上百姓的餐桌。没有辣椒就不能做川菜?答案是否定的。聪明的宋人用姜与芥菜营造辣味,用胡椒增添麻感,而且能够提供辣味的食材很多,葱、姜、蒜、韭菜、芥菜、胡椒等等,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食客,智慧的古人在实践中创造出了川菜的精髓。

在哪吃

有了品种丰富的菜肴,那宋人会围坐一起大快朵颐吗?当然会!但宋朝之前的历朝历代,人们吃饭都席地而坐,食物放在低矮的桌上或身边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这叫分食制。直到北宋,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饭局,围坐一圈一起吃,就是今天的合食制,合食制的形成,使得宋代的菜品对比前朝显得更讲究而典雅,而且宋人改变了以往的进餐姿势,使用了高桌大椅,由坐地上吃改为坐椅子上吃,让进餐姿势更加优雅得体。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中餐圆桌

谁来做菜

高桌大椅有了,谁来做菜?宋代厨娘!不同于现代的是,那时流行女性大厨,优秀的厨娘大都经过几年系统的培训,手艺精湛且分工精细,若是再有几分姿色,这样的厨娘可不是一般的士大夫能用得起的。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厨娘剧照

据记载,宋代一位太守物色了个漂亮的厨娘,亲自用轿子把她接到府上,叫下人把菜品备好后才让她开始烹饪,厨娘把工具箱一打开都是银器,一做活更令人惊叹不绝!可这位太守只享受了一天的清福,因为第二天厨娘列出了昂贵的支付清单,太守一看简直是天价,长此以往非破产不可,于是又命人将厨娘退回去了。

发达的餐饮服务业

风姿卓雅的厨娘正在高级厨房忙碌,那普通老百姓能点外卖吗?能!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清明上河图》中的外卖小哥

像现在一样,到了饭点,街市上饭店的外卖员匆忙的穿梭于大街小巷,《清明上河图》就有一个店员正端着两盘热腾腾的菜品,不知要送往何处。而且宋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餐饮一条龙服务商,置办酒席、宴会等一切事务都有人给你管了,歌舞伴宴、饭堂斟酒、外卖都有专人负责。而大户人家还出现了四司六局等十分完善的后厨管理制度,这些服务理念和后厨制度通过大宋与各国的交流被带到世界各地,深深影响了当地的饮食文化。这就是为何美国《生活杂志》会认为宋代的饮食文明影响了全人类的生活的原因。

为什么是宋朝?

宋朝饮食文明的发达与一纸盟约有关,这就是檀渊之盟,它让宋辽之间的战争戛然而止,并有了120年的和平,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平安富足的日子。

“吃”的变革—宋朝的创举成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大事

“檀渊之盟”雕塑

和平的出现,让统治者更专注于国家治理,让王朝及百姓从远离饥饿变成不差钱,稳定与和平让百姓也有更多精力琢磨如何吃得更别致、更美味,煎、炒、烹、炸、溜、煲、蒸,在这一时代日渐完善。各地风味汇集、三餐定格、饭局不止,把宋朝的经济繁荣、社会发达、物产丰茂体现的淋漓尽致。

宋代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对后世的中国乃至全人类的饮食方式都有着深远影响。

欢迎条友评论区一起探讨。

上一篇

苏轼与苏辙:既为兄弟,亦是知己,患难始终,休戚与共

下一篇

和珅,被嘉庆赐死时想起乾隆留的“保命书”打开后瞬间心如死灰!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