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收藏 0 0

提到襄阳的岘山,首先联想到的人物自然是晋人羊祜。羊祜镇襄阳时颇施仁政,去世后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纪念,号为“堕泪碑”。其实岘山还葬有一位不大为人所知的人物,李矩李世回,西晋末年率领民众坚守家园,以弹丸之地对抗异族势力十四年之久。作为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李矩为不可为之事,最终力尽而败,不失为一位可敬的悲剧英雄。

(一)知兵知人,屡战屡胜

李矩是平阳人,曾经任职县吏和平阳督护,后称病离任。永嘉二年(308年),匈奴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入寇平阳。李矩被乡民推为坞主,先后以荥阳、新郑为基地聚众自保。李矩很有军事才能,在与异族势力的对抗中,屡战屡胜,表现颇为不俗。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洛阳沦陷

永嘉五年(311年)冬,汉国大将石勒进攻荥阳。李矩安排老弱入山,散放牛马诱敌。石勒部众争相夺取牛马,李矩趁机发动伏兵攻击,取得大胜。

建兴二年(314年)六月,汉国大将刘曜进攻怀城,河内太守郭默抵挡不住,前往新郑投奔李矩。李矩安排部将郭诵领兵接应,却因为兵力不足不敢冒进。正好并州刘琨派其参军张肇率领五百鲜卑骑兵到长安觐见愍帝,由于道路不通准备返回,途中路过李矩营地。李矩知道刘曜部下的屠各匈奴向来惧怕鲜卑骑兵,便劝说张肇共同攻击刘曜部队,果然对方见到鲜卑骑兵便不战而走。郭诵趁机派遣勇士轻舟渡河夜袭怀城,大破敌军留守营垒,顺利将郭默所部救回。

建武元年(317年),汉帝刘聪派刘畅率步骑三万进攻荥阳。接近李矩驻地时,刘畅派人招降李矩。由于对方来得太快,李矩所部并未做好准备。但李矩并不慌乱,将精锐隐藏起来,让对方见到的都是些老弱,同时将计就计派人送上牛酒诈降。刘畅不虞有他,大摆宴席庆祝,将士尽皆醉倒。李矩获知敌情后准备夜袭,派郭诵在春秋时郑国名臣子产的祠堂中祷告,并让巫师声称子产会派神兵助战,于是部下不再畏惧对方兵多,反而跃跃欲试。李矩便挑选勇士千人,由郭诵率领掩击刘畅营垒,斩杀数千人,刘畅仅以身免。

而此前郭默听说刘畅来犯,派其弟郭芝率兵救援。援兵来都来了,不能白走一趟。李矩当机立断,果断改变策略,拨给郭芝五百匹战马,分三路连夜追击,再次大胜而回。

当年年底,汉国太子刘粲率步骑十万进攻洛阳,守将赵固退保阳城山,向李矩告急。李矩派郭诵率兵援救,进屯洛口。郭诵也是个猛人,派耿稚、张皮等悍将趁夜渡河突袭汉营,分十路进攻。刘粲自恃兵多疏于防备,部众于夜中不明虚实而惊溃,被杀伤大半,刘粲逃往阳乡。耿、张攻占刘粲营垒,尽获其军械物资。

等到天明刘粲回过神来,发现对方没多少人,便收拢剩余军队全力反攻,耿、张硬是坚守了二十几天。期间李矩派三千精锐前往接应,被刘粲临河列阵据守,连战数日渡河不成。李矩又出新招,派人潜入耿、张营垒,选精锐骑兵千人,杀掉所获牛马,烧毁军械物资,趁夜突围而出。汉帝刘聪派兵追赶不及,恼怒之下竟然发病而死。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这些战绩十分耀眼,特别是救援洛阳的那一战以少敌多,占尽了便宜,还气死汉帝刘聪,算是李矩的得意之作。从这些战例来看,李矩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多谋而善断,是个优秀的将才。当时在北方其他晋将中,苟晞、祖逖算是军事才能不错的,苟晞更是号称名将,一度被誉为“韩白”,与之相比,李矩毫不逊色甚至还有过之。

其用兵特点一是不拘一格,善于根据战场形势随机应变,关键时候屡出奇计破敌。二是善于利用夜间作战和突袭,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这种作战方式扬长避短,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李矩任用的部下也很有将略,特别是郭诵,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后来被李矩奏请为阳翟令,独挡一面发动民众耕作守土,多次设伏击败前来袭扰的石勒部队,曾率五百劲勇追击四千敌骑并大破之,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二)颇识大局,统战有方

李矩依托的仅仅是荥阳一个残郡,但李矩有大局观念,善于争取各方支持,为长期抗敌创造了外部条件和内部基础。这一点李矩比并州刘琨、幽州王浚、青州苟晞等拥一州之地的正牌军做得更好,因此坚持的时间也更长。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永嘉之乱后北方形势

一是积极获取政治资源。永嘉五年(311年)洛阳陷落时,西晋太尉荀籓、卫将军华荟出奔,却被侯都率领乱军劫掠,连人都差点被吃尽。李矩出兵救护,讨灭候都,供给住所和粮食。后来荀藩建行台,承制任命李矩为荥阳太守。

李矩带领流民聚众自保,部属没有名分。被授予荥阳太守的官职,虽然只是空头支票,但总算是得到了朝廷的承认,李矩通过救援荀、华二人,至少是争取到了朝廷名义上的支持,军事行动师出有名,不再被作为乱军看待,体现了高明的政治眼光。

二是努力团结友军力量。永嘉之乱后,地方州郡势力杂乱分布,但都是各自为政,甚至互相猜忌防范。幽州王浚就对并州刘琨的发展十分不满,刘琨不得不忍让。郗鉴、李述和刘演为不同行台承制任命的兖州刺史,各据一郡互不买账。而李矩则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观念,不抱派系之见,团结周边的魏浚、郭默等晋朝将领,共同对抗异族势力,比起其他将领,境界高出几个层次。

荀藩建行台后,同为聚流民自保起家的河南尹魏浚前往拜访商议军事,荀籓邀李矩同会。李矩的部下都担心对方设下鸿门宴意图吞并,但李矩并不怀疑,毅然连夜赴会,最终与魏浚结交订立同盟,可谓有胆有识。魏浚死后,其族子魏该领军,继续保持与李矩的同盟关系,多次协同作战给予帮助。

而在郭默顶不住刘曜的攻击前来投靠时,李矩也毫不迟疑的予以接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李矩的统一战线工作是相当出色的。在他的主导下,河南一带的流民势力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同盟,这对于长期抵抗是极为有利的。

三是分化拉拢对方势力。镇守洛阳的汉国将领赵固与其手下周振不和,周振向汉帝刘聪秘密告发赵固的罪行。刘聪命令刘畅击破李矩后,到洛阳杀掉赵固,代之以周振。李矩夜袭刘畅得胜,正好获得了这封敕书。李矩当即将敕书送给赵固,赵固果然马上干掉周振,率领一千骑兵向李矩投降。

这件事李矩干得非常漂亮,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成功将对方力量争取过来,效益比打仗攻城可是强了不少。李矩凭借敏锐的嗅觉和果断的行动,把握住了稍纵即失的机会,一出手即中,令人佩服。只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

赵固投降后,刘聪大举进攻以图报复,没有成功反而被气死,汉国随之大乱,刘曜、石勒决裂而大打出手,蝴蝶效应也算是很厉害了。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前赵后赵相争时期形势

(三)善于招抚,流民乐附

在当时的条件下,各方势力要生存发展,必须以人为根本,有人才有生产力,才有战斗力。有长远眼光的枭雄,都注重发展占领范围内的户口,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实力。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流民

李矩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对民众非常关照,特别是遇到饥荒、病疫时,尽力予以抚恤,百姓赖以生存,而远近流民争相依附。在李矩的苦心经营下,荥阳一带不大的地方,算得上是乱世中的一方乐土。

太兴二年(320年),前赵驻守洛阳的尹安、宋始四将互相猜疑,见有隙可乘,李矩和郭默趁机各派一千骑兵进逼洛阳。压力之下四将出现慌乱,先向后赵投降,后来又向李矩投降。在后赵将领石生的干预下,此事最后没有成功。但洛阳一带的民众趁机投奔李矩,洛阳城为之一空。可见李矩确实深得人心,民众乐于归附。

反观其他将领,除了祖逖,做得都差强人意,有的甚至可以说相当糟糕。刘琨在并州,做了大量工作,也招抚了不少流民,但却不能长期坚持,到后来每天因失望而离去的和前来归附的人数差不多,算是前功尽弃。王浚在幽州,根本就没有把百姓当回事,一心只想自己称帝,搞得人心离散。苟晞在青州为政苛暴,其弟苟纯代理州政,杀伐更加过之,更是将民众逼走,反而资民于敌。

(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从军事、政治、外交、民政等各方面来说,李矩都已经没办法做得更好。然而由于先天不足,终究无法扭转局势。能够支撑到最后一个,已经是个奇迹了。

一是起点太低,发展不具基础。李矩最初只是被乡人推为坞主,人数规模不详。从各地坞主聚众多则数千家,少则数百人的规模来看,李矩大概处于中等水平,聚众可能千家左右。即使后来被署为荥阳太守,实际能控制的也不可能是齐整一郡。守着这点家底,既要生产又要战斗,自保尚且不暇,想扩大根据地那是千难万难。

实际上多次战斗都是敌攻我守,敌众我寡,出动兵力多的也就数千。派军到洛阳援救赵固只是接应,算不上主动出击,那也已经到了外出作战的极限了。对这一情况,李矩其实也十分清楚。刘聪死后汉国内部大乱,李矩却因为兵少无力作为,眼看着良机坐失而愤恨不已。

二是强敌环伺,发展没有空间。西晋朝廷不中用,短时间就被打垮,荥阳一带瞬间就成了腹背受敌的孤岛。坞壁势力本来只是想抵抗乱兵侵扰,突然要面对强敌,此时再想发展壮大,却已没有余地了。

敌方势力已经坐大,虎口拔牙毫不现实。而对其他聚众自保的势力既已选择联盟,为了不破坏统一战线,却又不能再打吞并的主意。两条路都堵死,想发展壮大也没地方。假若此时有足够强势的一方,能够整合分散的势力为一家,或许比这种松散的联盟更为有利也未可知。

三是后方无靠,发展缺乏支持。永嘉之乱后西晋朝廷自身难保,无法给予支持。南渡后的东晋朝廷则将主要精力放在稳定政局上,并无心经略中原,对流民势力的态度是既利用又戒备,只想让其在北方充当肉盾。一旦南行,便会极力遏制,甚至采取武力行动。因此,李矩在荥阳的生存十分艰难,不但后方指望不上,连退路都没有,只能死扛。

而后来石勒采取釜底抽薪的战术,派石生率并大行抄掠,使李矩无法积聚粮食,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陷入饥荒,无力继续支撑。此前祖逖在豫州与石勒相持,也是被这一战术遏制,始终无法进一步发展。如果后方支持有力,应当不至于此。

(五)英雄末路,虽败犹荣

依附李矩的郭默为人凶狡无信,李矩以大局为重予以接纳,并没有兼并其部众。祖逖死后,其弟祖约代领其众,郭默以为可图,不听李矩节制,出兵攻击祖约意欲夺取地盘,结果反被击败。

本来就松散的同盟,居然自己打起来了,已经建立后赵的石勒正在一旁虎视眈眈,见机立即行动,太宁三年(325年)派石匆进攻郭默。郭默这时候却害怕起来,建议李矩投降石勒此时的对头前赵刘曜,被李矩拒绝。石勒又派石良率精兵五千攻击李矩,李矩迎击失败,吃亏不小,连手下悍将郭诵之弟都被俘了。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郭默不识时务,利欲熏心,在强敌当前还去打友军的主意,惹来石勒进攻,却把李矩坑苦了。与石勒相比,李矩实力小得多,此前屡胜不足损敌,却一败便进入颓势。但李矩和郭诵仍然不肯屈服,拒绝了石勒威逼利诱的招降。石勒便派石生屯驻洛阳,到李矩的地盘大肆抄略破坏,立马让李矩、郭默部众进入缺粮状态。

郭默再次劝说李矩投降刘曜。迫不得已之下,李矩打算驱虎吞狼,派人向刘曜投降,想借刘曜之力对抗石勒。刘曜派刘岳进攻石生部队,却先胜石生,后败于石虎。郭默失去信心,在一次败于石匆之后,直接从密县向南逃奔建康,和李矩连招呼都不打。

郭默南逃,李矩更加独木难支。部下也渐渐丧失信心,部分意志不坚定的暗中打算投降石勒,李矩虽然知道但却毫无办法。见大势已去,李矩只好率部众南归东晋朝廷。然而部下却不愿离开家园,半路纷纷离散,只有郭诵等一百多人弃家跟随。

行至鲁阳,李矩坠马而死。作为一名在战场拼杀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将领,居然在骑马走路时坠马,显然是心神不宁之故。壮志未酬,南归之路命运未卜,想必也是心情黯然。只是作为在北方抵抗到最后的晋将,居然死于一次交通事故,既不悲壮,也无哀荣,令人感慨。

自永嘉之乱后,李矩一直坚守了14年,是坚持时间最久的将领,成为了晋朝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李矩心怀大志,身具才能,虽然功业未竟,但力尽而败,虽败犹荣。论操守、才能、功劳,李矩并不亚于刘琨、祖逖等名将,然而却一直被后人忽略,这对李矩来说很不公平。李矩死后,部下将其葬于岘山,与羊太傅堕泪碑相伴,这恐怕是对李矩唯一的告慰了。

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堕泪碑

上一篇

刘备良将诸多,为什么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最好?

下一篇

中国的“程朱理学”如何促成了日本的“武士道”思想的成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