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收藏 0 0

神童历来是备受世人瞩目的一类人,但孔融的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似乎为这类人蒙上了一层阴霾。譬如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而另外一部分神童则是在显露才华后不久就夭折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七岁称象的曹冲。所以说神童能够顺利长大成人,且依旧才华横溢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也有不少神童打破了孔融的魔咒,成长为杰出的人才,例如唐代的著名诗人骆宾王。骆宾王七岁时就写下了《咏鹅》这首尽人皆知的古诗,长大后更是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诗人,被列入初唐四杰之一。而今天与大家分享这首唐诗叫《拟小山篇》,作者也是一位神童,只不过不是男性,而是一位女神童。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这位女神童的名字叫徐惠。据《旧唐书》说,她四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论语》和《毛诗》,八岁时写下的诗篇就获得了世人的称赞。之后,她博览群书成为了天下闻名的才女。甚至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听说了她的才情,将其接入皇宫,纳为才人,而她八岁时写下的那首诗就是《拟小山篇》。

这首诗的由来,是因为徐惠的父亲想测试她对《楚辞》的了解,就让她仿效《招隐士》写首新诗。即,

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

因为《招隐士》的作者被称为淮南小山,所以才有了《拟小山篇》这个题目。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淮南小山并不是对一个人的称呼,而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手下门客的合称,可以说是多人共用的一个笔名。《招隐士》是他们共同创作的一篇辞赋。其写作目的是要把淮南王标榜为一代英主,号召山中的隐士出山为其效力。

徐惠的拟作则是反用原作的寓意,刻画了一位等待千载,未遇明主的贤良之士。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文学史上著名的女童诗。

【拟小山篇】徐贤妃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怀才不遇是人世间最令人苦闷的事情,即使强如姜太公,也默默无闻了八十多年。而解决这种境况的方法实在是乏善可陈,似乎只有等待这一个途径。所以本诗先从等待入手,把“不遇”的悲凉和孤寂描写了出来。

“仰幽岩而流盼”。仰望着山岩,眼波随着流动的泉水不时转动。这句诗描写了最初的等待。此时的隐士还没有完全陷入绝望之中,所以诗人把他流转的眼波比喻成悠悠的泉水,为沉寂的等待,注入了一丝冰冷的活力。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但随着等待的时间不断延长,而希望的曙光却迟迟不肯到来,所以隐士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即“抚桂枝以凝想”。

桂花是秋天才会盛开的花朵,而桂花落尽则代表了深秋。在最易令人伤感的季节,隐士轻轻地抚摸着光秃秃的桂枝,陷入了深思。这句诗以不动地桂枝作为背景,自然而然的带来了无声的寂静。而凝想也是不需要发出声音的,诗人把不动的桂枝和无声的思维结合在一起,把隐士此刻低落的心情展现出来。至于隐士此时想的是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在长久的等待后,隐士终于得偿所愿,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明主,只是这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吗?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第三句诗一扫前两句的孤愁,长久的等待终于有了好的结果。“此遇”两个字既表达出隐士喜悦的心情,也为下句的遇而不用做出了铺垫。

遇到明主自然是件大喜事,但这位明主不顾而去,无异是将大喜变成了大悲。最后一句中的“荃”字是指古书上的一种香草,自从屈原的《离骚》问世后,就被看作是君王的象征,例如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诗人通过一个问句描绘出明主离去的现实,为世人诠释了另一种“不遇”。

李世民的老婆,在8岁时写下一首小诗,感叹怀才不遇的苦恼

静阅闲话

纵观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等待明主,与明主相遇和被心中的明主所遗弃。诗人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把一首短诗写得一波三折。借助隐士的际遇,展现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惆怅,同时也寓意英明的君主可遇而不可求。

此外,等待明主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从初期的顾盼幽岩到后期的抚枝凝思,从偶有所动到寂静无声,把漫长的等待,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

参考资料《全唐诗》《旧唐书》

上一篇

一艘战列舰引发的血案:意大利狠狠坑了苏联一把

下一篇

为何我国的神话故事都在大周之前,难道周朝之前,真的有修仙文明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