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收藏 0 0

大汉名臣周亚夫,戎马一生,北抗匈奴入侵南征七国之乱,可以说,没有周亚夫,“文景之治”可能就没有“景帝”的事了。而作为大汉景帝时期最大功臣的周亚夫,最后却被饿死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呢?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周亚夫

如果说安邦大将国之丞相,最后却被饿死狱中,想必没有人会相信,然而,这的的确确真实存在着。大汉名臣周亚夫的一生,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西汉贵族,然本无爵位的他却因为长兄身死而继承了侯爵之位,后又因驻扎细柳抗击匈奴有功而被汉文帝赏识,随后参与平定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然盛极而衰、乐极生悲古来有之,人的权势到了一定地步便会开始走下坡路,周亚夫没能逃脱这天理循环,在其最辉煌的时候陨落了。

细柳治军

周亚夫之名,始于细柳。王维有诗《观猎》赞曰: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可见其名声之大。周亚夫乃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其父兄死后得以掌军。在驻军细柳之时,汉景帝前来劳军,所到之处,各营守将皆出迎相送,维唯独周亚夫处,不仅未曾出迎,且周亚夫见汉文帝未行君臣之礼,而只行军中之礼。此举并未激怒文帝,反而赞其乃“真将军“。周亚夫之名遂名扬天下。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汉文帝

周亚夫何以敢如此对待汉文帝呢?其实在当时的汉朝军中,周亚夫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了。以军礼见君,而并未以君臣之礼见君,当时的周亚夫绝对拥有这个资格。

作为周勃之后,周亚夫在军中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周家治军自其父便已开始,汉高祖刘邦曾称其父亲,曰:“周勃厚重少文,但,安汉者必勃也。”因此,周家掌军早已有之,且得到先皇认可,故而继承其父爵位的周亚夫,自然成为了汉朝军队中元老派势力继续执掌军务的代理人。

细柳营中,面对周亚夫未行君臣之礼的行为,汉文帝虽然当面对其进行了称赞,并对其进行了提拔。但作为统治者来说,周亚夫此举已足以令其忌惮。

平定七国

汉高祖刘邦时期,为了防止重蹈秦朝灭亡的命运,遂分封诸儿子为王,并给予治军之权,以其令其巩固边防维系刘氏基业。然此叛乱最后却恰恰来自这分封诸国。

到了景帝时期,各王国各自为政,朝廷已难以管制,景帝于是想要削藩,但因景帝削藩过急,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汉景帝

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始料未及的汉景帝手足无措,无奈之下杀掉了主张“削藩”的晁错,以期可以平息叛乱。但七国已经决议反叛,景帝此举并未奏效。最终景帝按照文帝生前遗嘱起用周亚夫,令其讨伐七国叛军。

治军多年的周亚夫没有辜负汉景帝的期望,仅三个月便平定了叛乱。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平息叛乱,其中自然有“文景之治“一来西汉国力提升的原因,而周亚夫的领导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周亚夫因此先后被封为太尉、丞相,深得景帝的器重,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然而此时位极人臣的周亚夫不会想到,他的悲惨结局已经悄然注定了。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周亚夫

失势之始

自古以来,皇权至高无上的理念便深入人心,而功高震主之人,往往不会有好的下场。周亚夫没能逃脱这个循环。就在成就其达到至高地位的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之中,他在无意间与梁王刘武结下了梁子。

七国之乱爆发之初,吴,楚两国首先对梁过发起了进攻,在此期间,梁王曾派人至周亚夫处求援,然周亚夫迟迟未到,致使梁王损失惨重。而其每每朝见天子,“常与太后言条侯(周亚夫)之短”。而梁王刘武乃是汉景帝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其母窦太后爱其胜过爱景帝刘启。梁王刘武的告状,使得周亚夫得罪了窦太后,即便他有再大的功劳恐也是无济于事。然而就在此时,周亚夫又做了一件事,这一次不仅得罪了窦太后,连当朝皇帝都得罪了。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周亚夫

汉景帝七年,景帝想要另立太子,而周亚夫以“废长立幼不和祖制“为由劝止了他。而景帝此时另立太子之心已定,对于周亚夫的反对怒不可遏,称其家事不容外人插手。周亚夫自此开始失势。一次,窦太后想要景帝立王皇后兄长王信为侯,景帝不许但又迫于母后压力,不得已装出一副商议的样子,景帝再次找来周亚夫商议,而之所以如此,即是为了利用周亚夫的直言,打消窦太后的念头,而且即便太后发怒也会将怒气迁与周亚夫身上,而不会连累自己。果然,周亚夫以汉高祖遗训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为由坚决反对。窦太后火冒三丈,认为周亚夫可恶至极,周亚夫由此彻底得罪了窦太后。

饿死狱中

经历了以上种种,周亚夫已然失势,但景帝念其功勋卓著仍希望其可以辅助后主,于是设下一宴,想要试试周亚夫的忠心。

在宴会上,汉景帝故意将一大块未切的肉赐予周亚夫,并且未配餐具。周亚夫见状,责问侍从并向其索要餐具。见侍从未取,竟直接前往景帝桌上取用餐具。景帝见状对周亚夫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一言另周亚夫羞愧难当,自知惹祸的他下跪谢罪,然后径直返回家中,此举,另景帝坚定了其不可用的念头。之后又因其子私造盔甲一事,周亚夫被连累入狱。自认为对私造盔甲一事毫不知情的周亚夫,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遂绝食明志,以至饿死狱中。史载“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抗匈奴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

周亚夫

总结: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前半生顺风顺水建功立业立下赫赫战功,后半生却屡屡受挫功高震主以致饿死狱中。之所以落得如此结局,与他前半生一帆风顺的人生际遇不无关系,生于王侯之家,年纪轻轻便统领大军为国建功,如此人生经历养成了他直言敢谏的性格,无论在废太子之事还是在王信封侯之事,因为周亚夫的直言,导致了他的失宠。再者,当权者历来忌惮为臣者功高震主难以管束,周亚夫的功勋地位已经形成了对后继之君的威胁。在古代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制度之下,周亚夫的结局也就成了必然。

上一篇

孟加拉面积如此大,巴基斯坦为什么放弃?

下一篇

古代当官工资低到一斤肉都买不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考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