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收藏 0 0

我们在看到唐朝两个字的时候,通常想到的都会是唐朝的王侯将相以及那些开放的思想文化,很少注意到,在唐朝历史上,其实有着一个特别骁勇善战的名族沙陀族。

在唐朝270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留下很多耐人寻味的事迹,今天我就打算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部落,了解一下他们在唐朝时期的英勇事迹。


一、初为人臣

沙陀族原名“处月”,因为“处月”在唐朝的音译词是“朱邪”,所以后来“朱邪”就成为沙陀族统领的姓氏。

唐朝贞观年间,沙陀族在新疆金娑山(今新疆博格达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地区名叫“沙陀”的大沙漠一带游牧,因为沙陀族是突厥的一个衍生种族,所以也称为“沙陀突厥”。

654年(唐朝永徽五年),大唐军队在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过程中﹐开始创建金满、沙陀二个羁縻州,来作为对沙陀族的管理机构,由此开始,沙陀族逐渐融入唐朝历史。

702年(武则天武周长安二年),沙陀族酋长朱邪·金山,跟随唐军征讨铁勒立下大功﹐被唐朝封为金满州都督。

755年12月16日,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处节度使,手握183900军权的安禄山联合史思明揭竿而起,发动代表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谋反“安史之乱”,一时间李隆基派出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都节节败退,安禄山一路高歌猛进,气势磅礴。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眼看安禄山实力雄厚,唐朝军队骁勇善战者太少,于是就想到勇猛的沙陀族,遂东调沙陀族参与平叛。当时沙陀族首领朱邪·骨咄支因平叛有功被唐肃宗李亨授予特进、骁卫上将军之职。他的儿子也在唐朝账下听令,后来军功累积,官至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

“沙陀部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这个场景描述的也是唐肃宗李亨时期沙陀族与唐军一起抵御吐蕃的进攻,此时两者可以说是共进退,同生死。

可惜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完全平叛,唐朝国力渐衰,江河日下,沙陀族也能够感受到唐朝气数将尽,于是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


二、投靠吐蕃

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吐蕃攻克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被迫无奈退守甘州,退守途中却被自己的盟友沙陀人所杀,此时的沙陀族,已经萌生出背叛大唐的想法,并且还付诸行动。

北庭之人既苦回纥,是岁乃举城降于吐蕃,沙陀部落亦降焉。——《旧唐书.吐蕃传》

凉州失守,相邻的北庭(吉木萨尔)、西州(吐鲁番)逐渐失去联系,唐军陷入两难境遇。屋漏偏逢连夜雨,790年(唐德宗贞元六年),没有经受住吐蕃的利诱,沙陀人开始叛变,并且将北庭节度使杨袭古驱逐离开,最终沙陀族总共七千帐一起投降吐蕃。

刚开始归顺吐蕃的时候,沙陀人凭借自身民族英勇善战的优势,为吐蕃取得很多战争胜利。比如最开始的北庭之争,吐蕃与唐朝和回纥抗争,争夺北庭的控制权,唐朝开始几次战败,后来联合回纥一起攻击吐蕃,无奈吐蕃借用沙陀族抗争,最终几次厮杀下来,唐军大败,北庭节度使杨袭古也被联盟军队回纥人所杀。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眼看北庭夺取成功,吐蕃也不想轻易放弃沙陀族这个强大力量,继续将沙陀人从北庭迁往甘州(今甘肃张掖),朱邪·尽忠为统军大论。

吐蕃寇边,常以沙陀为前锋。——《旧唐书.吐蕃传》

沙陀族与唐朝彻底决裂,从此以后沙陀族成为吐蕃用来杀敌冲锋的利刃。原本沙陀族以为归顺吐蕃之后,日子就会蒸蒸日上,可惜他们却并没有搞明白,自古朝代对待投降者又有几个是完全信任呢?

沙陀族在吐蕃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快他们就经历了一些重大变故,伤心至极。797年(德宗贞元十三年),河西战局逆转,原因是回鹘(788年,回纥改称回鹘)汗国有了一个厉害人物怀信可汗,在他的带领下国力急速回升,在天山东西两侧,连续击败吐蕃盟友葛逻禄及黠戛斯。

回鹘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战败吐蕃和黠戛斯联军,收复了被吐蕃占据24年的凉州(今甘肃武威),还将围攻龟兹(安西都护府治所)的蕃军差点干了全军覆没。

经历数次惨败,吐蕃实在郁闷,昔日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是不是他们不竭尽全力呢?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一个猜忌一旦产生,就会伴随一系列的猜忌以及不信任,何况沙陀人本来就只是作为一支降军而已,更不可能得到吐蕃的信任。吐蕃节度使先是责怪沙陀人战事不卖力,接着又想把沙陀人从富裕的甘州迁往贫瘠的河外(今天青海玉树地区)。

沙陀人本来还在被责骂的委屈中无法自拔,又要面对被迁至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的现实问题,实在愤怒难耐,想起自己这些年为吐蕃卖命,事到如今,胜利果实全被他们自己分享,最后自己落得一个“鸟惊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沙陀人越想越难受,打算做出一些改变。


三、重回怀抱

我世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萧关自归,不愈于绝种乎?

这是面对吐蕃欺人太甚的场景下沙陀首领朱邪尽忠对儿子朱邪执宜说的话,既然事到如今,我们要是再继续跟着吐蕃,可能将会灭族,不如重新回到大唐母亲的怀抱吧,至少那里有着我们美好的回忆。

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受不了吐蕃欺辱的沙陀人,毅然决定东归投靠大唐母亲怀抱。沙陀人这是举族迁移,拖儿带女,老少皆有,走路不方便,前进步伐缓慢,很快他们打算投靠唐朝的消息就被吐蕃知道。

吐蕃当然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哪怕把他们全族歼灭,也在所不惜,总之就是坚决不让沙陀人回归唐朝。吐蕃派出重兵前往追杀沙陀族,沙陀人经历多次战争,剩下来的壮年本来就少,势单力薄,根本无法抵御强悍的吐蕃军队。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越是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人越是能够激发无穷潜力,尤其是面对灭族之事,更是绝不姑息,只要有一个人活着,沙陀人誓死与吐蕃死磕到底。吐蕃军队一路追杀,沙陀人让年老以及年幼者上前先走,剩下的壮丁分批次去抵抗吐蕃军队。

那是一场浴血奋战,值得记入史册的战役,沙陀人在吐蕃重兵追击中,拼死血战,战马死了就下马步战,武器损毁就拳打、牙咬,只要能够让自己的族人活着离开,沙陀壮年在所不辞,哪怕是死,也要守住自己的尊严。

留下来断后的后卫军队在与吐蕃的誓死血战中全军覆没,剩下的壮丁继续前赴后继去后边保护自己族人,离别之际,他们都知道此去将永别,可是依旧和亲人拥抱做最后一次离别,亲亲爱人的脸,摸摸孩子的头,告诉自己一切值得,然后转身冲向那残忍的吐蕃军中英勇牺牲。

双方死伤惨重,血流成河,竟然染红了千余里的黑河,谱写下如此宏伟的篇章。终于,在400多次的浴血奋战中,沙陀人走到唐朝灵州(灵武)的边境,看到一丝胜利的希望。可是距离真正的胜利,还隔着眼前这条要命的黄河。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千钧一发之际,必须考虑周全,老人小孩需要在前边走,还必须有人留下来引开吐蕃军队,要不然好不容易走到这里,还是可能会全族灭亡。

朱邪·尽忠下令竖起王旗,看到首领重树王旗的举动,整个部族为之震动,各部族首领纷纷聚拢在王旗之下。此时朱邪·尽忠摸摸自己儿子朱邪·执宜的头,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前边就是黄河,你过了黄河继续向东就是唐朝边境灵州,不要回头,一定要把族人带到唐朝!”

朱邪·执宜知道,这是父亲与自己的诀别,要是父亲殿后,断然不会再活着相见,他跟父亲解释,希望父亲让自己殿后。可是年迈的朱邪·尽忠又怎么舍得自己的儿子去死呢,他再三找理由拒绝儿子,说只有自己扛着王旗,才能引开吐蕃人。

年轻的朱邪·执宜万分无奈,只能流着泪答应父亲的要求,带着族人继续越过黄河东进。而他留下来断后的父亲,自然在与吐蕃的厮杀中离开人世,留下来的所有人马,全军覆没,终于得以保护他们走到大唐边境。

看着前来接应自己的唐军部队,朱邪·执宜哭了,歇斯底里的落泪,终于把族人带到大唐母亲的怀抱,终于防止全族被歼灭的可能。回想起父亲带领大家东迁之时,还有30000人马,如今已不足10000,那些死去的沙陀人,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他们。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大唐母亲也没有亏待浴血奋战前来的沙陀人,将沙陀部安置于盐州,沙陀人再次成为唐军的先锋。810年(元和五年),唐宪宗首召朱邪·执宜入京朝觐,赐以“金币袍马万计,授特进金吾卫将军”。

后来沙陀人跟随盐州节度使范希朝前往河东,范希朝挑选沙陀勇士组成“沙陀军”,其余部众安置于定襄川。从此,朱邪·执宜以神武川的黄花堆(山西山阴县东北)为根据地,将部落改名为“阴山北沙陀”,居住在代北、河东一带,依旧保持着他们彪悍的名族风格。


四、报恩大唐

沙陀人终于得以安稳,在大唐过上几天轻松日子,可是处于那种乱世之下,不是战争就是战争,哪里能安享幸福生活呢?

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吐蕃王朝轰然崩塌,结束了200年的辉煌历史,同时河陇地区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两人展开了长达24年的自相残杀。残杀之余,论恐热发现自己怎么也无法将尚婢婢这个家伙歼灭,两人再继续打下去,估计最后也只是渔翁得利。

他经过再三思索,还是去打其他地方吧,只要实力悬殊大一点的地方,打他个措手不及,总比在这里自相残杀好的多。他左顾右盼,发现周围国家目前就是唐朝军力最弱,可以去收拾一番。

846年(会昌六年),他联络党项、回鹘等几个部落,一起去攻打盐州(今陕西定边),想着可以来一个大清洗,谋取一些暴利。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此时唐朝是拥有彪悍的沙陀人坐镇,岂能容你放肆。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再者说,沙陀人当年差点全族灭亡,就是拜你吐蕃所赐,血海深仇,怎能不报。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王宰,也深知手下有沙陀人的存在,打算用他们抵御论恐热等人。于是找到沙陀首领朱邪·赤心,跟他说如今吐蕃侵犯唐朝,你们五十多年淤积在内心的仇恨可以去报了,就问你敢不敢?

沙陀人本来就是那种血性民族,听到报仇这句话,朱邪·赤心想都不想点头答应,随即回去跟大伙说清楚事情,告诉大家报仇的机会来了。大伙一听,奋不顾身、争先恐后报名迎战。

怀着血海深仇,再加上沙陀人本来就骁勇善战,一出去就把论恐热打得措手不及,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全军覆没。

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以及抵御论恐热有功,官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徐州观察使,并且得到唐朝赐名李国昌。他的儿子赐名李克用,后来受封为云中牙将。

自此,沙陀人在唐朝算是站稳了脚跟。可惜大唐母亲在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又灭国了,简直就是祸从天降,让人无奈。

唐朝灭亡之后陷入五代十国的混战时期,期间,沙陀人凭借自身英勇,还是建立了很多功绩。比如李克用儿子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从建立至其亡国历时十三年(公元923年至936年)。

还有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即后晋高祖石敬瑭)建立 后晋 (936年—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这些人都是沙陀族的后代。直到宋朝成立,沙陀族在逐渐融入汉族文化的过程中被同化,失去原有的彪悍,也逐渐不为后人所知。

骁勇善战的沙陀人,是如何在唐朝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一个字“拼”


结语

纵观沙陀族在大唐的所作所为以及取得的功绩和经历的挫折,实在是感人至深,虽然最后他们还是被大宋汉化,可是他们的光辉事迹,足够载入史册,让后人瞻仰,他们面对举族被追杀时的决心与毅力,足够值得后人歌颂,除此之外,还有他们一生体现出的哲学:对于彪悍的人生,从来不需要解释,一个字“拼”足矣!

上一篇

一副暗藏杀机的对联,道尽当时辛酸,却折射出这位奸雄的一时风采

下一篇

卢俊义、林冲、岳飞竟然是一个师父教出的!他还被包拯举荐做官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