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苏东坡PK王安石,1个宰相和1个文豪的对决,聪明不是依仗而是警惕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苏东坡PK王安石,1个宰相和1个文豪的对决,聪明不是依仗而是警惕
收藏 0 0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我们通常用来调侃聪明人办糊涂事的。

而这句话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

如今且说一人,古来第一聪明的,他聪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时。留下了华锦缎般一段话文,传与后生小子。

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朝大文豪苏轼,苏东坡。

苏东坡PK王安石,1个宰相和1个文豪的对决,聪明不是依仗而是警惕

当然只他一个人也很难撑起一台戏,与他搭班子的另一位却也是历史名人,大宋变革者王安石。

聪明一世是东坡

且说有一天,苏东坡前往宰相府拜访当时的宰相王安石。

因为这时候的苏东坡已经略有才名,而且也多次来过宰相府,所以门子都认识他。

这次他来的有些不巧,王安石刚刚出门办事,不知道何时回来。

不过毕竟也是熟人,所以门子也就把他引入书房稍歇,看能不能等到王安石。

苏东坡本身就是个很豪放的人,来了书房,跟到了自己家似的,左看看右看看,一点儿没把自己当外人。

翻看了几下书,却是来到了书桌旁,在桌面上,镇纸正压着一页纸,上面有些字迹。

看来王安石出去的确实很匆忙,都没来得及收拾。

只是王安石的字其实也是很有名的,有这个机会,苏东坡凑上前想要欣赏下字迹。

却见这页纸上,应该是王安石刚刚想出来的两句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西风吹过,那应该是说的晚秋时节,晚秋黄花应该是菊花了,这是说昨天有一阵西风吹过园林,把菊花花瓣吹落,掉在地上跟铺了一层黄金似的。

苏东坡PK王安石,1个宰相和1个文豪的对决,聪明不是依仗而是警惕

苏东坡看到这里却是笑了,这不是满意的笑,而是嘲讽的笑。

苏东坡本身就很是聪明,而且性格狂放,有些年轻人的热血,实在的说法就是恃才傲物。

他看到这段描述不由得嗤之以鼻,暗自笑话王安石没有常识。

毕竟在他看来,菊花最是耐寒,耐久,就算是枯萎,花瓣也只会干枯在枝头,怎么会被秋风吹落的满地都是。

然后他很是自得的在诗句后面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然后,溜了。

糊涂一时有苏轼

且说苏轼在王安石书房,留下自己的墨宝,自言是怕王安石羞愧,所以独自走了。

不过怎么看都觉得是熊孩子闯祸后,逃离现场。

在他走后不久,王安石回到府中,闻道苏轼有来过,也没在意。

洗漱一番,他就来到自家书房,他还惦念着自己想的诗句呢。

可当他坐好身子,想要续写诗文,却不由愣了。

唉,我这就老糊涂了,明明记得我才琢磨出两句诗,现在怎么就写全了。

忍不住仔细去端详,却发现诗文是两种笔迹,知道这是有人给自己填好了。

谁啊,这么不懂规矩?只能是那个性格有些大的苏轼了。

不过他也很欣赏苏轼的才华,所以对他留下的诗句很感兴趣。

所以抱着欣赏的心态开始吟咏起来,但是读完后这心情就不美好了。

我这么一个堂堂宰相用你来提醒啊,我会这么没有常识吗?

他觉得苏轼实在有些轻狂,也太过自负了,不行,为了他好,还要给他磨砺磨砺。

想到这,王安石脸带算计的笑意,打定了主意。

苏东坡PK王安石,1个宰相和1个文豪的对决,聪明不是依仗而是警惕

不久,苏轼就接到了调令,竟然是贬他到湖北黄州当个什么团练使,而且还是个副的。

这让他对下命令的王安石很是不服。

不就是给你指了个错误吗?堂堂宰相怎么这么小气,度量真小。

可是毕竟是正规的调配,他也拒绝不了啊,所以愤愤不平的他就赶去赴任了。

到黄州后,因为是副的,所以时间很是充裕,就开始研究美食和交朋友了。

就这么又过了一年,时间来到了来年的九九重阳节。

黄州的天很多风,这不刮了很多天的秋风,把好动的苏轼硬是堵在家中。

这好不容易没风了,他立刻就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顺便喝几杯。

等陈季常来到,他带着人就向后园走,走到园门口向里一看,他愣了。

陈季常看他愣了,也就顺着一看,却见里面因为秋风扫落叶似的刮了几天,满园的菊花都飘零了不少。

菊花瓣飘落在地上,密密麻麻的铺了一层,真是满地铺金啊。

忍不住,陈季常感叹道:“这就该是屈原《离骚》中说的,夕餐秋菊之落英吧。”

被他这句提醒,苏轼也是想起了之前他给王安石提醒一事,不由的羞愧万分。

苏东坡PK王安石,1个宰相和1个文豪的对决,聪明不是依仗而是警惕

苏轼暗自羞愧,醒悟到是自己的肤浅犯下了那种无知的错误,而王安石正是想要提醒自己才安排自己来到黄州。

从此,苏轼再不敢轻易取笑他人了。

启迪

虽然这看似是苏轼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故事,但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所以录入其中,确实要后世之人,了解详情,谨记错误。

首先,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遇事就妄下断言,最后落个自惭形秽的下场。

其次,实践出真知,作为变革者的王安石,自然知道《离骚》的描述,只要跟苏轼说一下,就能让苏轼明白,但是这对苏轼却于事无补。

毕竟他的错误还是在自己身上,所以才让苏轼真正去了解自己的错误,才能更深的触动他,从而改变他的性格。

再次,知识要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离骚》作为传世经典,苏轼不可能不知道,可是在事到临头,他却没有用上,这就是知识没有活用的结果。

最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苏轼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然后改变自己,这就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成功,远比明知是错还要继续强的多。

人要抱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小心验证事物的对错,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努力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最后取得成功。

上一篇

史上最吝啬的文人:数米下锅称柴烧饭,儿子8岁早夭就地刨坑裸葬

下一篇

中国古代18大治世辅臣,你最看好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