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
收藏 0 0

郑庄公作为春秋时代小霸第一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将国内一切矛盾摆平后实现的,因为弟弟铲除和黄泉见母,不仅让周围的人认识到了他的实力,对他们自己来说,更没有什么阻碍和有后顾之忧,郑庄公当然也是志得意满的。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是,郑庄公取得了再多的功绩,他也只是在自己的封国内取得的,即使没有这些,他也是一国之君,对于他的威严增长帮助并不大,因此他便把目光瞄向了国外,但问题是,该怎么在国外立威呢?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

郑庄公的大致想法就是,既然现在天下无主,那么像我这样身份高贵的人,应该做一下霸主,于是郑庄公就跟齐鲁两国结盟,而后又将许国宋国等周边小国,打得落花流水。在那个年代,齐国还没有齐桓公小白出世,更不用说能有管仲的大展宏图,所以,这支作为姜子牙后人拥有的诸侯国,在春秋初期的确没有郑国实力强大,因此齐鲁两国很容易就承认了郑庄公的老大地位。可问题是,郑庄公当老大,真正的名义上的老大怎么能高兴呢?这个老大就是周平王,尽管当时周王室已经呈现衰落之象,但毕竟,周王还没有彻底失去威仪,面对着郑庄公会盟诸侯,以老大自居,周平王直接写信质问郑庄公:是谁给了你勇气和权力,让你去打许国宋国?又是谁给了你自信,让你去拉拢齐国鲁国结盟?别忘了你们永远都是我的臣下!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

面对周平王的指责,郑庄公还是认了一个错,而且为了表示自己这所谓的诚意,还把自己的一个儿子派到了周王室做人质,意思就是,如果王室觉得郑庄公再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就可以把他的儿子直接处死。如果说,郑庄公只做了这一步,说明他还是顾忌周天子的权威,但接下来,郑庄公的所作所为,就有些不像话了,因为他就提议,希望周平王派过来一个儿子到郑国,名义上说是,让王子视察郑国工作,看自己如果有问题的话,都可以先斩后奏。虽然这种说辞显得很谦卑诚恳,但实际上,这就是郑国和周王室,相互交换人质的一种手段,这在西周年间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东周初期,春秋时代,双方互相交换人质,就等于周平王默认了,郑庄公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

但周平王,最终竟然答应了郑庄公如此要求,把自己的太子派到郑国做人质,这位太子泄父对父亲的决定非常不满,毕竟郑庄公从本质上讲,是他们家的家奴,到家奴的家里做人质,怎么能有面子呢?所以太子在郑国没多久就死掉了,这样一来,等周平王驾崩之后,没有太子即位,只能选择他的孙子,周桓王姬林。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周平王已经斥责了郑庄公,为什么还要委屈巴巴地派自己的儿子,却丢人呢?这个原因应该说比较复杂,但从最基本的观点来看,周平王斥责郑庄公,只是一种为强中干刷存在感的行为,一旦郑庄公给他面子了,他也不得不低头面对现实,完成“周郑交质”。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

应该说周桓王年轻气盛,可不惯着郑庄公,毕竟往大了说,诸侯跟自己平起平坐,很伤自尊,往小了说,父亲之死与郑庄公脱不了干系,所以于公于私,周桓王都选择宣布罢免了郑庄公卿士的职位,而这个消息传到郑国之后,他们上下群情激奋,基本上都在说一个事儿,周天子实在是薄情寡义,如果没有郑国几代人的努力和浴血奋战,周王室可能早就在犬戎破镐京的时候,彻底灭亡了,所以群臣提出,要找周天子理论,但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当然不能那么做,反而再次拿出了对付弟弟的绝招,骄纵对手,挑衅对手、当然,周天子再怎么落魄,也不需要他一个诸侯国去骄纵,所以只剩下了挑衅一条路,于是郑庄公派人到周天子所在的洛邑去割麦子,直接气的周桓王就想要发兵,讨伐郑国。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

但很快,就被他手下一些有见识的大臣劝说住了,因为兵力毕竟有限,如果贸然行动,就中了郑庄公的圈套。郑庄公一看,自己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安排士卒,割走了周王的麦子之后,又割走了他们的稻子,这就彻底激怒了周桓王,最终,他纠集了陈蔡卫等国,浩浩荡荡杀往郑国。最终,周桓王在繻葛之战中大败,关于这些内容,老乐以前也介绍不少了,总之,在战场上受伤的周桓王,彻底颜面扫地。由此可见,周平王和周桓王这对祖孙,能力差距很大,周平王好歹能够做到外强中干,可是周桓王是内外都不强,还想逞能,因此如果说泄父没有早亡的话,也许周王室不过早落在年轻的周桓王手中,也许东周表面的威仪,可能还要多持续几年,东周也未必衰落那么早。

上一篇

天朝,其他国家都是朝贡国──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是这样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