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收藏 0 0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刘备的蜀汉集团绝对是心目中的正义代表,属于得道多助的一方。相对的,魏国集团是大反派,属于失道寡助的一方,而孙权的东吴集团是可有可无,时不时打酱油的。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当刘关张相继死后,诸葛亮遵照遗嘱,辅助后主,南平孟获,北伐中原;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在电视剧里变现的更为凄厉,我们都为诸葛亮那颗赤诚的心打动了,真的是“天助曹贼不助汉”,内心一阵酸楚。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但是说到真的历史,其实蜀国的实力远不及曹魏,诸葛亮也是自我只晓得。那为什么,诸葛亮明知打不过,却还要坚持北伐呢?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吗?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诸葛亮,执意北伐,无非这几点。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报答先帝恩情

《隆中对》千古流传,诸葛亮已经把光复汉室的策略献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是通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从此跟随刘备,一方面,诸葛亮也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情,所以很多事情都尽心竭力去做。另一方面,诸葛亮也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施展,“隆中三策”需要诸葛亮去证明它的可行性。

就像《隆中对》里说的:“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出师表》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为蜀汉赢得更多时间

我们知道,蜀汉依托蜀地的艰险,所以高祖在这里起兵,通过三秦而取得了天下。刘备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恢复汉室。但曹操终究不是项羽,刘备还是失算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其实他能够有效的挫败曹魏的锋芒。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那么曹魏很有可能在一场大的谋划之下,直接灭了蜀汉。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培养更多人才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足以形容蜀汉后期的状况了。蜀汉特别缺人才,他不像中原那样,人才济济,人们都渴望去中原。而且诸葛亮也是考虑到了,如果自己死后,谁能担任北伐大业?毋庸置疑,不是靠后主、文官,而是需要更多的将领。所以诸葛亮用实际北伐的行动,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将领人才,为蜀汉抵御曹魏创造更多的机会。

诸葛亮明知战不过曹魏,为何还频频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取灭亡?

总而言之,诸葛亮之所以北伐,是一定有原因的,并非外界看的自取灭亡。大家都知道“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但是它的下半句更重要,“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虽然诸葛亮用尽毕生精力,都在为蜀汉的复兴而努力,但是诸葛亮终究是个谨慎之人,在将帅之才方面,并非能手。

上一篇

关羽之死——刘备竟然是背后推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