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自古功臣难善终,聊聊功臣魏冉为何只是被赶回封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自古功臣难善终,聊聊功臣魏冉为何只是被赶回封地
收藏 0 0

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於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於王室。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史记·穰侯列传》

战国时代,诸侯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又以秦国为最。而如果谈起哪些人对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那肯定离不开一个人,即秦昭襄王嬴稷。

自古功臣难善终,聊聊功臣魏冉为何只是被赶回封地

秦昭襄王影视剧照

秦昭襄王在位前期,秦国朝政实际上由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说了算,其中又以穰侯魏冉的权势最大,司马迁称其“贵极富溢,威震秦国”,并非没有道理。

直到范睢入秦,提点秦昭襄王魏冉等人权势过重,会造成王威受损,秦昭襄王才及时醒悟,罢免魏冉等人,将其赶回封地。那么问题来了,自古功臣难善终,远的不说,就说秦孝公时期的商鞅,他的功劳难道不比魏冉大吗?可是商鞅的下场是五马分尸,而魏冉仅仅是被罢免相位,赶回封地。

那么魏冉是如何得以善终,在封地安度晚年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助嬴稷登基,而后平乱,稳固嬴稷地位,此为对嬴稷一大恩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

我们先谈谈嬴稷,嬴稷本为宣太后长子,后因去燕国为质,从此远离秦国政治中心。也就是说,就算武王死,诸公子争夺王位,作为质子的嬴稷也是万万没有机会的。并且宣太后本意也不是拥立在燕国的嬴稷为王,而是拥立她的次子嬴芾。

自古功臣难善终,聊聊功臣魏冉为何只是被赶回封地

宣太后影视剧照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巧合,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了给国内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决定拥立远在燕国的嬴稷为王,以便交好秦国。随后便派兵护送嬴稷回国登基,此时秦国正逢内乱,哪里顾得上赵武灵王,于是在赵武灵王和魏冉的里应外合下,嬴稷登基了。嬴稷登基第二年,以公子壮为首的公子、大臣,谋反,被魏冉击溃,史称“季君之乱”。

由此可见,在嬴稷登基的过程以及之后的叛乱中,魏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魏冉,嬴稷就算获得赵武灵王的支持,也难以即位,毕竟赵武灵王终究是一个外人。而没有魏冉在随后的“季君之乱”中诛杀叛逆,威慑群臣,嬴稷的位置也不会做得如此安稳。从燕国质子到秦国大王,此乃魏冉的一大恩,嬴稷忘不了。

为秦征战,举荐白起,劳苦功高,此为对秦国一大恩

昭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史记·穰侯列传》

魏冉在秦昭襄王在位年间,劳苦功高,无人能比。

自古功臣难善终,聊聊功臣魏冉为何只是被赶回封地

魏冉影视剧照

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启用白起代替向寿,于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斩敌24w,重创两国,使秦国能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中原扩展。此战虽并非魏冉亲率,但却是他启用的白起,亦是他之功。

魏冉不仅自身战功赫赫,而且还举荐了白起这个战神。

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史记·穰侯列传》

白起,是魏冉举荐的,而白起于秦昭襄王,就像商鞅于秦孝公。没有商鞅,秦孝公不能使秦国崛起,夺回河西之地,而没有白起,秦昭襄王就不能重创山东六国,扫平秦国东出之路。

因此,魏冉不只是一个躺在功劳簿上等待封赏的嬴稷的恩人,正好相反,魏冉不仅自身横扫三晋,军功卓著,而且还眼光独到,举荐白起为将。无论哪一条,魏冉都称得上是劳苦功高,有恩于秦。

云轩君说

自古功臣难善终,功臣魏冉为何只是被秦昭襄王赶回封地?我认为,魏冉在秦昭襄王最苦难的日子里将其迎上王位,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始终矗立在其身旁,为其扫清障碍,这一切都在秦昭襄王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于其有大恩。等到秦昭襄王稍稍成年,魏冉又忠实地做好作为一个臣子的本分,为秦国,为秦昭襄王,开疆扩土,举荐人才,于秦国有大恩。而魏冉虽然位高权重,甚至威望超过了秦昭襄王,但是也不见其有任何不忠的举动。再者,魏冉还是秦昭襄王的亲舅舅,其母宣太后的亲弟弟。此间种种,也足够秦昭襄王放他回去安享晚年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秦始皇时的吕不韦,其撰写的吕氏春秋为一大经典,而嬴政能够登上王位,也和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密不可分。一样的有恩于嬴政,一样的有恩于秦,结局却如此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吕不韦祸乱宫闱,尊卑不分。

所以说,功臣不能善终,也许并不是因为他功劳不够大,恩情不够多,而是因为他在权势中渐渐忘记了自己身为一个臣子的本分,魏冉和吕不韦,就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上一篇

他是相权的陪葬品,被诬陷谋反——明初4大案之一:“胡维庸案”

下一篇

许攸献计帮助曹操获得官渡战役胜利,却被曹操杀害?冤枉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