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爵位——王爵的历史沿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爵位——王爵的历史沿革
收藏 0 0

王爵是古代爵位中最高一级的名号,商周时期更是君主的称谓。自人类进入文明以来,虽历朝历代都有王号,然而王位高低、实权大小、尊贵与否却有本质的区别。

秦朝以前没有皇帝称谓,王就是一国最高统治者,如商朝的商代王、商假王,周朝的周武王、周平王,虽是王爵却权同皇帝,这时候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王位,是王爵最位高权重之时。

古代爵位——王爵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渐弱,五霸崛起,他们不甘于称公称侯,首开臣子称王之先河。第一个称王的霸主是楚国国君楚庄王,他自恃国力强盛,欲与周天子一较高下,自晋爵号为王,然后一口气接连追封先祖十余人为王。周天子苦于势穷力竭,不得不忍辱负重默认楚国的王号。然而“楚王”爵位只是楚国一国之王,并非大周一朝之王,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楚王爵位就是最初意义的王爵,即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古代爵位——王爵的历史沿革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七个千乘之国,自东而西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雄并长,早已脱胎换骨,晋爵为王,他们都有与周天子一战的实力,其中又属秦、齐两国更为强盛。这七王虽然实力彪悍,但名义上仍在周王统领之下。

古代爵位——王爵的历史沿革

秦朝始创皇帝名号,位在王爵之上,是天下共主,统治万民。秦朝初年并无分封王爵,即便是皇帝的儿子扶苏与胡亥也没受到分封,最多也就是以公子的身份入朝参政。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才出现了各种王,像楚怀王、章邯的雍王、项羽的西楚霸王、刘邦的汉王等。这时的王爵不但有治权、还有军权、行政权、领地,是实打实的小皇帝。

西汉初年刘邦为了稳固统治,大肆分封有功之臣为王,如韩信的楚王、彭越的梁王等。这些王爵有领地、有军权、有治权但需向朝廷缴纳赋税,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之下处理本国事务,比之先前的王爵实力稍有折扣。

古代爵位——王爵的历史沿革

东汉一朝王爵不再分封给异姓之人,即便是皇室宗亲的王爵也大打折扣,他们有领地、有行政权力,但无军权。三国时期的王爵和东晋差不多,但到了后期权臣的崛起,异姓开始觊觎王号,又出现了异姓之王。

以上这些朝代的王爵没有亲王、郡王之分,王号的尊贵与否完全取决于该国的国力是否雄厚,面积是否广阔,物产是否富庶,比如秦王和齐王是战国七雄中的头号强国,所以这两个王号略比其他王号要高。再比如西汉时期的代王、城阳王就不如赵王、齐王尊贵,并非他们的王爵不尊贵,而是因代国、城阳国土地贫瘠,地域狭小,是小国的典型。

魏晋以后王爵开始有亲王、郡王之分,一般情况下皇帝的兄弟、子侄封亲王,有军功的大臣封郡王。亲王比郡王在行政级别上高半格,亲王有领地、有行政权力但无军事权力;郡王是名誉职衔,并无相应的权利,王位实权渐趋低落。

隋朝时期隋炀帝封诸子为王,有实际的领地、有军权、但无治权。唐朝之后王爵形同虚设,无领地、无治权、无军权,亲王分封诸子、诸兄弟;郡王分封大功臣,是名誉头衔。宋元与唐朝类同。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稳固统治基础,分封诸子藩镇各地,这时候王爵再度辉煌,他们不仅有属地,还有军队,相较于隋唐宋元时期,权力大大提高,但和西汉先秦时期相比,又有大大不如。

清朝的王爵虽然品级大大提升,比太师地位还要高,属超品级别,但实力大打折扣,他们既无领地、又无行政权力、也无军权,由国家奉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的王号,最初五王实至名归,都是独当一面的军政大阀,但后来王号既乱又杂,王爵不是一国之王,更像是一军之长,某军之长一般都是某王,与传统的王爵区别甚大。

上一篇

经此一战,英国才真正放弃和停止了对中国侵略的想法

下一篇

春秋战国篇---楚庄王争霸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