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太监是如何控制朝廷运作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太监是如何控制朝廷运作的
收藏 0 0

明代太监不但权重,而且机构庞大,号称“内府”。这个内府,实际就是皇宫内的小政府,几乎可与宫外的大政府相抗衡。像政府部门一样,内府也拥有众多部门机构,共有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四司、八局。

这二十四衙门中,司礼监为第一衙门权力最大。司礼监的权力来自明代特有的政府运作制度。

明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机制是,国家大事一般先由内阁首辅、次辅、大学士与各部大臣商议一个结果,然后进行”票拟”,呈由皇帝”朱批”决定可否。

但由于明代皇帝大多懒政,工作态度消极,所以,对内阁的”票拟”批红,也就是做出批示这项工作无力完成,最后便由司礼监太监来进行完成。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制度。即内阁和各部的公文奏议,先呈交司礼监分类,之后司礼监择选要紧的呈送皇帝,皇帝或亲批,或司礼监太监口述大意,由皇帝口头决定。司礼监太监们再遵照皇帝的意思,在内阁和各部的票拟奏章上,用朱笔楷书批示意见。

代皇帝”朱批”指示后,最后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审核,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印章发还内阁与各部依据批红决定,正式下诏书执行。

司礼监的人员设置,设有掌印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以下是秉笔太监,成员一般是5至9人。

掌印太监是司礼监中权势最高的,他对所有的”票拟”批红,都有审核权,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印章。如果认为不行,有权打回去重批。故权利甚大,人称“内相”,如同政府的内阁首辅大臣。

其余的秉笔太监,只是遵照皇帝的意见,在奏章公文上批红,写出意见。东厂提督就是秉笔太监的第二号或第三号人物,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东厂提督和掌印太监之间还差着两到三个级别。

明朝太监是如何控制朝廷运作的

司礼监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职责是代皇帝批示奏章,阅览奏报文书。所以,必须学识涵养要出类拔萃,精通各类公文写作。他们从小就被送进皇宫的 “内书堂”,由朝廷中学识渊博的大臣来教授儒家经典及诗词,完全是按照科举制度来培养,可以说他们的学识见解和专业素养,跟政府中通过科举考试提拔的各级官员比丝毫不差。

明朝太监是如何控制朝廷运作的

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书法

司礼监太监之所以,能够介入到明朝最高政治核心圈子里面,除了皇帝的恩宠,还要靠他们自身的学识能力。他们上承圣意,下察群僚,中间还把持着明帝国赫赫有名的两司、两厂,监视百官,刺探天下,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上一篇

中国的孔子,世界的孔子

下一篇

他是乾隆的儿子,梦想当皇帝,一身臭毛病,却因书法而不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