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守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关键,为何诸葛亮还派马谡去守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守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关键,为何诸葛亮还派马谡去守呢?
收藏 0 0

三国003

守住战略要地街亭,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成败的关键,诸葛亮作为蜀汉北伐大军的主帅,要说他不清楚当时“街亭”的重要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然最终的结果却是相当的讽刺,诸葛亮明知街亭的重要性,然却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启用毫无作战经验不足的马谡担任镇守街亭的主将,最终致使“街亭”失守,蜀国的首次北伐也因此无功而返。

守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关键,为何诸葛亮还派马谡去守呢?

据《三国志》记载:

“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

当时诸葛亮账下并非无名将可用,更有人劝说诸葛亮不要轻易任用马谡,然而诸葛亮却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启用马谡为将去镇守街亭,难道当时的诸葛亮真是被鬼迷了心窍?诸葛亮启用马谡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街亭之战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从这件事的起因说起。

守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关键,为何诸葛亮还派马谡去守呢?

事件背景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首次率军北伐,这是整个蜀汉沉淀了长达五年之久所进行的兴复汉室的壮举。时蜀汉大军气势高昂,诸葛亮以声东击西之计令赵云、邓芝统领一偏师出斜谷道佯装攻打曹魏扶风郿县地区,成功的将魏军主力吸引了过去,自己则率主力大军对陇右地区用兵。时曹魏陇右五郡疏于防范,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由于准备不足更是直接望风而降。时陇右五郡已得其三,只剩下陇西、广魏二郡尚有魏军负隅顽抗,此时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毫无疑问便是要拿下此二郡,然此二郡若真被蜀军攻下了,则意味着曹魏自此便失去了对陇右一带的掌控,而且更要命的是陇右若失,则关中危矣,所以当时的魏明帝曹叡都不得不亲往长安坐镇,并急调大军前往增援,据《魏书》记载:

“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既有曹魏援军要来,那自然就得要有人拖住这魏军才可以争取时间拿下这最后的二郡啊,那么在哪里阻击这曹魏援军呢?便是这街亭了。

街亭这个地方位于天水郡陇城镇东部,是关中军快速进入陇右地区的一个关键节点。街亭要道后面是孤山环绕,前边则是一片开阔地待,是一个典型的易攻难守的隘口。所以诸葛亮要想争取时间夺下陇右,就必须得派一可靠之人来守住街亭,拖延曹魏援军。由此便拉开了街亭之战的序幕。

那么诸葛亮为何执意任用马谡来担此重任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守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关键,为何诸葛亮还派马谡去守呢?

诸葛亮任用马谡的三大原因

第一:马谡是绝对的忠诚可信。

马谡可以说是蜀汉朝廷中元老级的人物了,他早在刘备入主荆州时便因伊籍的推荐而得到刘备任用。我们知道蜀汉朝廷的派系是很分明的,而马谡与诸葛亮同属荆州集团,这自然使得诸葛亮对马谡多了一份信任。

第二:马谡确有谋略。

陈寿曾这样评价到马谡:

“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就说诸葛亮当年南征吧,当时诸葛亮能顺利平定南方,使得南中人心归服,这马谡在其中就起了不小作用。

第三:诸葛亮有心让马谡做接班人。

有人说诸葛亮不是有亲儿子(诸葛瞻)吗!为什么还要选择别人作为接班人呢?很遗憾,诸葛亮是晚年得子,诸葛亮病逝时,其子诸葛瞻年仅8岁,加之诸葛亮本就是一个以国事为重家事为轻的人,故他急需培养一位以后能接替他的人!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看中马谡呢?首先自然是诸葛亮对马谡才能的肯定,其次马谡之兄马良与诸葛亮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据史料记载,马良曾在书信中称诸葛亮为“尊兄”)。那么当时诸葛亮与马谡之间究竟到了怎样一种地步呢?

守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关键,为何诸葛亮还派马谡去守呢?

《襄阳记》中这样写道:

“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

既然马谡是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如何培养这接班人呢?要知道马谡之前可从来没有过独自领兵的经验,那难道这一步就不迈出去嘛?自然是不行的,故诸葛亮然马谡镇守街亭的目的就是希望让他在实战中历练成长。其实当时诸葛亮启用马谡还是做好两手准备的,其一他有明令让马谡只守不攻,其二他以实战经验丰富的王平为副将从旁辅佐。按照诸葛亮的构思,凭借街亭的险峻地势,加上马谡、王平的才干,拖延魏军时日是不成问题的,然只可惜马谡年轻气盛,急于立功,屯兵山上以攻代守,终被魏将张郃击败,实乃命也!

上一篇

历史人物传:竹中半兵卫

下一篇

上古神话中它是四大凶兽之首,来历却无人知晓,或为蚩尤头颅所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