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曾国藩的治家和育儿之道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曾国藩的治家和育儿之道
收藏 0 0
曾国藩的治家和育儿之道

提起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湖南荷叶塘走出的农家子弟,靠着自强不息的进取之心和让人钦佩的自律精神,中进士,点翰林,年仅四十岁,便青云直上,官居二品。在籍为老母亲守孝期间,适逢太平天国起义运动风起云涌,他奉命在籍招募士兵,组建湘军。

曾国藩,弃笔从戎,历经诸多磨难、九死一生,后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大功,被封侯爵,位极人臣。整个满清一朝,文人凭军功封侯的,仅此一人。

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老对手,斗了一辈子,却不约而同,对曾国藩推崇备至。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蒋介石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仅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如此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轰轰烈烈过一生的人,在晚年,自知寿命不久的时候,对自己的一生成就、满门荣耀、后人评说等毫不在意,唯一在意的是:担心子孙不肖,累及先人,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家族看似庞大,说倒下就倒下了。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担忧是多虑了。他不仅个人功成身就,而且治家有方,余庆不绝,子子孙孙,代有美才,足令世人羡慕称颂。

曾国藩一生虽然政务、军务繁忙,但在公务繁忙之余,曾国藩对治家之道、孩子的教育最为上心。

《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在清朝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从政和军旅生涯,共435篇,其中《教子书》就有115篇。

曾国藩是家中老大,对各位弟弟,他也扮演着亦兄亦父的角色,自觉对弟弟有着严格管教,使其步入正途的责任。加上《与弟书》249篇,《教侄书》7篇,共有371篇家书都是谈论治家、教育的问题,由此可见曾国藩对治家和教育的重视。

曾国藩在治家方面,强调勤、敬、俭。曾国藩说:“家业之兴与败,全在勤、敬二字上。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生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勤敬二字,一家奉之,一家兴旺,家家奉之,国泰民安。”

曾国藩母亲去世后,曾国藩回家乡守孝。见得家里起了高楼,共有几十间房屋,深感不安,一再说太过了、太过了。对母亲去世,家里摆了一百多桌宴席,也甚为不满。为表示抗议,他干脆住到贫穷的南五舅家里。

他常常教育家中孩子: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方可望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忘有成。曾国藩的儿媳妇均是贵族小姐出身,从未习得劳苦。曾国藩要求儿媳妇既然嫁过来,就要遵守曾家家风。新媳妇要勤俭恭谨,纺绩缝纫,下厨做饭,孝敬以奉长上,温和以待同辈。要求儿媳和女儿们每人每年要亲手给他做一双鞋,几样腌菜送来,看谁做得好。

曾国藩带着几个兄弟在外领兵打仗,老家诸多事情就交由老四料理。老四用曾国藩寄回去的银子,为曾国藩在老家里买了点田地,曾国藩知道后坚决要把田地退了。

众兄弟不解为何如此,曾国藩说:“纪泽母子在家,承蒙大家照顾,我已经很感激了,还要买什么田地呢?父亲与叔父至今尚未分家,老班兄弟尚且聚在一起,哪有我私自治田之理?此风一开,以后各个兄弟都会治私产,将来子孙必轻易放弃祖居,都搬到外面去住了,家将不家。昔日祖父在时,每讥人家好积私产者为将败之佂,各位弟弟想必都还记得吧。你们嫂子是女流之辈,不明大义,纪泽年幼无知,全仗着各位弟弟教训,引入正大一路,若引之于鄙私一路,将来必计较锱铢,局量日窄,难以挽回。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有饭吃:命果因贫,虽有私产亦无饭可吃。”

曾国藩认为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曾国藩的治家和育儿之道

曾国藩本人功名心很重,一直汲汲营取,通过平叛天平天国起义,封候拜相,位极人臣。但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儿子在仕途上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没有那么重的功利心。他时常告诫儿子们不要沉迷于科举之中,其中误人甚多。他常对子女说,关键是要有真学问真本事。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曾国藩与其妻欧阳夫人共生有三子五女,其中长子不幸幼年夭折。所幸,其余七个孩子都健康长大成人。

115篇《教子书》,就是曾国藩在戎马生涯之余,将自己几十年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求学之道等心得体会,一一向儿子悉心传授。对儿子的教育,曾国藩强调因材施教,依照孩子自身的本性和天赋,让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算一味强硬相比。

大儿子纪泽,身子赢弱,故曾国藩最重视纪泽的身体健康,时时督促儿子锻炼身体,其次才重视儿子学业。在儿子学习方面,一方面强调要认真学习,不可虚度光阴;另一方面要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为了应付科考而学习。

纪泽虚岁14岁时,曾国藩就让他学习料理家事。曾国藩母亲病逝那年,曾国藩直接从江西主考任上赶回湖南老家奔丧。按例,曾国藩要在家守孝三年,原先居住在京城的一家老小都要搬回湖南老家居住。曾国藩将家眷离京回籍前应在京师办的事一一写给纪泽,告诉儿子该如何料理家事。曾国藩在信中,细致到如何处理家里的三车三骡,大骡子小骡子当初买时用了多少银子;家具都要送给毛寄云一人,不要分散了,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要做一套新衣服,以便在祖父面前磕头承欢等等,都一一顾及。

纪泽18岁就成婚了,曾国藩本不想让儿子这么早就结婚,他自己也是23岁才结婚的,可是架不住老父亲一再催促,只得让纪泽早早成婚。但是纪泽新婚不久,曾国藩就要求纪泽外出求学,不允许他虚度光阴。

曾国藩经常说,他生平有三耻:天文算学毫无所知,恒星五纬不认识,这是一耻;做事有始无终,这是二耻;练字不能成自己的一体,慢而费事,这是三耻。他勉励两个儿子,在这些方面能有所长,为父亲洗去耻辱。在他的激励下,纪泽书法自成一体,英文娴熟,后成长为出色的外交家;纪鸿受父亲影响,终身对数学、天文、地理保持浓厚的兴趣,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书籍。

做曾国藩的儿子是幸福的,在父亲的扶助下,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做曾国藩的女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儿女婚事上,曾国藩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与他关系最为密切,又为他出力最多,没有得到他丝毫好处的,他便往往结为儿女亲家。比如长子纪泽的续弦,娶的是刘蓉的女儿,四女纪纯,嫁给郭嵩焘的儿子。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是依附丈夫生活的。能嫁给曾国藩儿子的女子们是幸运的,曾国藩治家有方,教子有道,儿子们品性纯良,个个都是谦谦君子,公婆又为人厚道,待人和善,能嫁入这样家庭无疑是幸运的。但曾国藩的女儿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除了最小的女儿外,曾国藩其他四个女婿都没选好。四个女婿都是曾国藩亲自选定的,但四个女儿的家庭都不幸福。大女婿袁秉桢放荡凶暴,娶妻之前就公然纳妾,结婚后宠妾灭妻,致使大女儿30岁便去世,活生生添了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例;二女婿陈远济幼时聪明,长大后却变得平庸,毫无上进心,二女儿终年郁郁寡欢;三女婿罗允吉是个花花公子,不务正业,其母又刁悍刻薄,三女儿一年到头总想往娘家跑;四女婿郭刚基人品学问都不错,可体质弱,21岁便病死了,留下四女儿带着两个儿子独守空房。

对四个女儿的婚姻不幸,曾国藩自己也常常自责:别人都说我会看人,女婿都没选好,还谈得上什么会看人啊!曾国藩进行反省:过去选女婿,其实不是选本人,而是选父亲,父亲好,并不能保证儿子一定就好。还有过去选的时候是小孩子,没有长大成人,小时候聪明可爱,长大后不一定成器。

鉴于四个女儿的婚姻不幸,在满女曾纪芬(湖南人称家中最小的女儿为满女)的婚姻上,曾国藩慎之又慎,定要为满女选择一个人品好,学问好,家境好,公婆好,体质好的“五好”女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五好”女婿还真被曾国藩给选到了。

一次,曾国藩在江南机器制造局偶遇了一个小伙子,一问竟是故人之子聂缉椝。聂缉椝身体健康,头脑灵活,气宇庄重,谈吐不俗,在得知其父母尚未给他定亲之后,曾国藩动了择婿的念头。回家后,和欧阳夫人一提,夫人提出让曾国藩把这孩子请到家里来,她要来亲自测试未来女婿。

聂缉椝应邀而至。

第一道是外貌形象关。欧阳夫人安排家人在客厅里放置了一架屏风,曾国藩与聂缉椝谈论事情时,欧阳夫人通过屏风的缝隙,将聂缉椝从头到脚看了个仔细,又偷听了他们的谈话,对聂缉椝的外表和谈吐,欧阳夫人很满意。

第二道是吃饭关。时至傍晚,曾国藩留聂缉椝吃饭。聂缉椝也不忸怩,滴酒不沾,放开肚皮,大大大方方吃了三碗饭。在欧阳夫人眼中,这个年轻人不喝酒能吃饭,正是为人正派、身体好的象征。

第三道是选花布关。曾国藩说欧阳夫人和聂缉椝的母亲是旧相识,要送给聂缉椝母亲和两个姐姐布料做身衣服,略表心意。仆人拿出十段花布让聂缉椝挑选。聂缉椝依据母亲和两位姐姐的身份、年龄,性格,喜好,依次选了三段花布。当曾国藩把聂缉椝选花布的情形告诉欧阳夫人时,夫人彻底放心了。这孩子待人心细,体贴,以后定是位好丈夫。

事实证明,曾国藩和欧阳夫人为满女选择了一位佳婿。曾纪芬嫁给聂缉椝后,夫妻恩爱,共生育八子四女,十二个孩子,孩子俱都成才。聂缉椝后官至浙江巡抚。曾纪芬一生由侯门千金小姐,而巡抚夫人,而工商巨擘太夫人,起居八座,子孙绵继,寿登耄耋,既贵且贤。

曾国藩的治家和育儿之道

上一篇

将军奉命前去平乱,半路被手下劫持强行逼他称帝,最终成为明君

下一篇

武则天恨他入骨,唐朝差点因他灭亡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