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出师表》在古代能让文人志士泪下沾襟,为何今人却哭不出来?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出师表》在古代能让文人志士泪下沾襟,为何今人却哭不出来?
收藏 0 0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凡每一个熟读三国历史的人物,对于这段故事非常感慨。而后世之人,通过诗句能够间接读出对其的感慨。而这些感慨都来源于千古名篇《出师表》。《出师表》之火,古人也已经说过了。

宋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的,“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而这些基本都总结出来,古代文人墨客面对《出师表》的一个普遍态度,基本都是为之涕泗。

《出师表》在古代能让文人志士泪下沾襟,为何今人却哭不出来?

为何古代一读《出师表》就能泪下沾襟,而如今大家读之,却无甚感觉?笔者有如下原因:

时代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更变

在诸葛亮所处的三国时代,是封建时期。封建王朝,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比较深刻的社会阶级关系。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类之话,更是许多仁人志士不愿违背的。而如今社会,讲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平等、互助等,很大程度上,人们的思想比较自由,没有封建约束,所以也就自然感受不大。

遭遇不同,社会不同

诸葛亮所处的是乱世,是三分天下的时局,在蜀汉看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怀着的是对曹操篡取刘汉政权的极度不满,与迫切想北定中原的决心。而古代乱世又多,如唐末、两宋、宋元、明清等,其间很多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国家北部沦陷的。所以他们和诸葛亮一样,怀着北定中原的决心。同时也能够及时体会到诸葛亮那一腔赤血之情。

《出师表》在古代能让文人志士泪下沾襟,为何今人却哭不出来?

而如今社会,国泰民安,不再像古代那样天下动乱,自然有很多人不会体悟到其中的深刻。不过孟子说得好:“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虽然《出师表》是一千多年前的作品了,但是在岁月的洗涤中,它并没有褪色。依旧发着闪耀的光芒,它教会后人如何保家卫国,如何做一位尽职尽责的臣民。我想虽然《出师表》中的很多东西,我们已经无法体会到了,但是其中的那份感情和行文结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尤其是“臣本布衣”,那一番肺腑之言,如果有幸能够在场,估计也会如这个孔明一样涕泗吧。

《出师表》在古代能让文人志士泪下沾襟,为何今人却哭不出来?

据此,你有什么看法?

上一篇

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何不是14响?

下一篇

自愿入华夏的法国人,助李鸿章南征北战,他的后代又去哪了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