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收藏 0 0

要说到德国空军在二战中的失误那么就不得不说到德国空军的发展战略,而要说到德国空军的发展战略就不得不说到德国空军的米尔希(Milch)空军元帅。1935年任命他为航空部副部长时他认识到‘希特勒将会在1941年以前发动战争,届时有限的资源将大量转移到陆军方面,因此德国空军必须尽快做好战争的准备……德国空军主要遂行支援陆军作战,并以双发小引擎轰炸机遂行战略轰炸任务.

这个发展思想我认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也是很有效的!闪电战的辉煌胜利就是在德国空军支援下取得的,而且在空袭伦敦时离胜利也只差一步了。

为什么德国空军最终失败了?而且失败的那么快(1942年德国空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抛开战略战术方面的不谈,我认为最重要的首先就是德国的航空工业生产能力相对盟军方面来说远远不足!同时德国空军还要多线作战,就更加剧了资源的紧张状况。盟国方面:美国仅战斗机就生产了约10万架,大约1/3是被部署在太平洋战区;剩下67460用于欧洲战场。英国制造了 39310架单座战斗机并往太平洋战区派去约1/5,剩下的31450架部署在欧洲和非洲与德国空军作战。苏联制造了 34000架战斗机,另外又从盟国得到了4900架。德国则生产了33000 架Me 109 和大约20000架Fw-190单座战斗机。以下就是对比: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苏联 38900架战斗机

美国(欧洲战区) 67460架战斗机

英国(欧洲战区) 31450架战斗机

盟国在欧洲 137810架战斗机

德国 53000架战斗机

生产能力的不足使得德国在1942年开始面对英美大规模战略轰炸时就不得不开始抽调东线战场的航空兵部队。1941年,德国空军有 61%的飞机用于苏德战场,而到了 1943年,则只剩20%以下的飞机留在苏德战场。Bf-110、Ju-88、Do-217这些本不是用于空战的飞机中队大批返回德国本土,充作夜间战斗机使用。这是苏联空军能夺取战略制空权的另一原因。有很多傻蛋老是念叨:‘德国空军在二战中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发展出战略轰炸机。’这些傻蛋忘记了当时德国的一切都要求很急。要立即把空军搞起来!要从无到有!要拿出轰炸机!要立刻组建起航空团!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使空军立即成为一张向外打出的王牌。而当时德国只有轻型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才能满足这一要求,才能立即大量生产。同时它们的威力不是已在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施展了吗?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而且就算当时德国能够制造出B-29这样的战略轰炸机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大规模生产运用,而战略轰炸机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数量就是毫无作用的。看看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在持续5 年多的战略轰炸中,参战的盟军轰炸机从1942年的500余架,增加到1945年4月的14000架。共出动轰炸机44.4万架次 ,战斗机268万架次,总投弹量270万余吨,盟军损失飞机约4万架,飞行人员损失15.8 万人。这样大的投入和消耗是德国根本承受不起的。

其次就是德国空军在二战中始终没有发展出(准确说是大规模装备的)让我觉得很完美的战斗机,不像陆军的黑豹、虎王,海军的U艇都是当时最好的武器,德国空军的战斗机从1941年遇到喷火式战斗机开始就没有性能优势了,即使FW-190的出场也只不过是暂时性的领先,一俟大批的美制P-51、P-47、F-4U投入时就落入下风。

这样德国空军既没有数量优势也没有性能优势,再加上戈林这个饭桶司令的瞎指挥焉能败的不快?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ME-109战斗机以我的眼光来看是非常不适合德国空军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当年的轻型战斗机和重型战斗机之争。我认为:轻型战斗机的最大特点就是机体轻巧!其所有优势都是来源与此,但是其所有劣势也是来源于此!轻巧的机体加上优秀发动机使得凡是出名的轻型战斗机都是以轻快敏捷见长。比如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美国的P-51战斗机、德国的ME-109英国的喷火战斗机。但是没有一种轻型战斗机在防护力方面表现优秀。

而重型战斗机恰恰与此相反。通常敏捷性要逊色一些,但是火力强劲,装甲防御较好。比如:P-47“雷电”战斗机、F-4U“海盗”战斗机、F-6F“地狱猫”战斗机。因此轻型战斗机、重型战斗机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那么该如何运用轻型战斗机或者说轻型战斗机适合什么样的国家呢?

我认为要用好轻型战斗机关键在于:

1.任务专一。只担负与敌战斗机争夺制空权任务,不执行拦截轰炸机、对地攻击这类任务。因为与敌战斗机格斗时,只要己方战斗机飞行员素质够高、轻型战斗机飞机性能有相对优势,敌机就根本无法咬住你,也就无法击中你,所以此时防护力较差的缺点也就不算缺点。但是在执行拦截轰炸机、对地攻击这类任务时,面对美国重型轰炸机编队数百挺重机枪或者地面的密集火力网,任何一位超级王牌随时都可能被杀,而不管其飞行技术多么优异。此时防护力较差就是巨大的缺点。分析二战中出名的轻型战斗机: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自以为是的万能战斗机)、美国的P-51战斗机、德国的ME-109、英国的喷火战斗机可以发现它们的名声全都是建立在空战的基础上,而在对地支援、拦截轰炸机方面均是损失惨重。(当然喷火式战斗机拦截德国脆弱的HE-111、JU-88时还是很成功的)

2.优秀的飞行员。要想充分发挥轻型战斗机的长处,避免它的短处,就需要绝对优秀的飞行员。这一点在二战初期的日本零式战斗机和德国的ME-109战斗机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当时它们不仅战斗机性能占据优势,飞行员也是极为训练有素,故此它们都在二战初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简直成了两国空军的象征。而到二战中后期,因为大批有经验的飞行员大批损失掉了,新补充的飞行员素质不高,尽管此时的零式战斗机和ME-109战斗机性能并不是一无是处,但就是回天无力。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因此我认为要用好轻型战斗机非得苏联、美国这样的大国不可。只有大国才有足够的资源去搞单一用途的飞机,比如苏联的拉-5/7战斗机、米格-3高空截击机、伊尔-2对地攻击机均是各司其职。的确美国的P-51野马式轻型战斗机也承担对地攻击任务,但那是因为美国有足够的资源去浪费,去挥霍。对此你可以不服气,但是你毫无办法!而德日两国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零式战斗机和ME-109的没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重型战斗机我认为适合所有国家,特别是资源有限的国家。高素质的飞行员加上优秀的重型战斗机战斗力、生存力更有保障。凶悍的火力,坚固的装甲加上大载荷可以承担多种任务,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可以充分发挥效力。)

ME-109的两大特点是:一.机体小巧,最大起飞重量仅4405公斤。这不能说是缺点而应该说是特点。

好的一面是可以节约资源,同时大功率的发动机加上轻巧的机体也是保证ME-109优秀性能的根本原因。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坏的一面是空间有限导致——防护不足,Bf109直到E-3型飞行员的头顶和座椅底下才总算有了装甲板,而此前的Bf109飞行员和油箱是毫不设防,尽管在西班牙碰上伊尔-16已经告诉德国人装甲防护的重要性;

航程相当有限,特别是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增加,耗油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但主油箱的容积从 B型的234升增加到E型的400升之后就没有进一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此时已经安装了抗爆剂液箱,如继续增加主油箱容积会使机身重心偏移。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携带副油箱,通常是 1个300升的副油箱,执行轰炸任务时则携带2个,不过这点油在不列颠空战中还是不Me109E用的;

座舱十分狭小,不仅舒适性很差甚至连移动操纵杆都很困难。由于其最初的作战任务是昼间截击,所以只需安装最基本的仪表,但随着作战任务的多样化,怎样把大量仪表设备塞进驾驶舱成了设计师们十分头痛的问题,他们不得不作出取舍。比如:Me-109B的升降速度表在之后的改进型中被取消,直到最终改进型Me-109K才再次安装,期间德国飞行员只能依靠高度表和速度表得出大致的升降速度。而像人工地平仪这样在恶劣气候下甚至是夜间飞行时必备的仪表,要晚到Me-109G时才替代了简单的转弯侧滑仪 ,而此时德国人已经在不列颠战役中吃尽了苦头;

座舱视野很差。Me109的座舱盖经常遭人嘲讽,这也难怪,其棱角分明的外形和众多的条框,再加上30公斤的重量和8mm厚度的玻璃(F型),实在很难与喷火和野马的气泡式座舱盖相比。虽然德国人曾在Me-109V-21上试验过气泡式座舱,但最终并没有投入量产,因为使用气泡式座舱就必须降低机背的,这对于早已塞满了各种设备的Me-109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还得重新设计机身!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增强火力代价高昂。早期型上只安装了2挺7.9mmMG17机枪。E型为了增强火力换装MG FF的时候,而由于翼展中部的厚度不够,还得设计一个鼓包来容纳增大的弹舱(MG17/FF各只有60发载弹,作为补偿,两挺MG17同步机枪的载弹量高达1000发),进一步影响了机动性,后来在加兰德等空军高层的建议下,Me109F-4/R1开始使用两个MG151吊舱航炮,载弹150发,其优点是不用对机翼结构做大的改动,增加了载弹量,可以按作战任务的不同自由选择安装等,缺点和翼内航炮类似,而且还增加了风阻,所以只用来截击轰炸机。

二.简捷的生产技术和可替换性。在设计之初梅塞施米特就考虑到了大量生产制造的问题,吸收并发展了一系列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技术,并尽量简化制造工艺。Mel09的前段机身靠主翼梁固定,而后段机身从Mel09的最初型号起就没有任何变化。它由两块材料拼成。每块材料由7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是由极易加工的硬铝板组成。偶数的硬铝板在前后边缘外加出凸缘,再通过模具来进行折叠,奇数的硬铝板只是被简单地弯曲成形并被铆接在周围偶数的硬铝板之间形成外蒙皮。机身内部,纵梁穿过偶数板之间的肄隙且直接铆接到机身蒙皮下。后段机身组合的最后工序就是将左右机身通过极宽的上下两根纵深梁结合到一起。

二战德国空军装备发展分析(1)

总之,这一系列合理的设计制造方法使得Mel09的生产能力达到可怕的程度。当Mel09F1式投产时,它的单机生产时间已由900工时下降到300工时,在奥地利生产的Mel09的成本已降到了6300帝国马克!

这种飞机不仅是二战期间产量最高的战斗机(各型总共生产了33,000架,总装备数占德国全部战斗机装备数的60%),而且也是许多德国王牌飞行员的首选座机,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Me-109就代表了德国空军

上一篇

“我,90岁,有1700个包”

下一篇

阅读 | 古代的“中医学校”,和现代有何差别?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