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浅谈从兵马俑看到的,秦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浅谈从兵马俑看到的,秦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收藏 0 0

法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法家提出的思想,其范围涉及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央集权有效的理论依据。

1974年,世界考古大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其中的仅仅一个1号兵马俑坑的东西长是230米,南北宽是62米,距离地表深度是4.5米到6.5米,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大小相当于两个足球场。

浅谈从兵马俑看到的,秦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现在一个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地下兵团,在2200多年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报告指出陶俑、陶马的排列是按照当时军阵的编组。一号俑坑是以战车与步兵组合排列的长方阵;二号俑坑是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形阵;三号坑的陶俑作仪卫式的夹道排列,是统帅一、二号坑军队的指挥部。车马和俑的制作,形象逼真,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对研究秦的军事装备、编制和军阵的编列等,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秦俑丰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1.兵中用“法”来衡量

作为秦始皇兵马俑首任考古队队长袁仲一先生给兵马俑的工艺也做了一番解释:2200多年前的秦代工匠已经熟练掌握陶器的模型铸造工艺以及相关的组装技术。兵马俑是从下部往上逐渐组成做的。先做一个脚踏板、脚踏板上面塑造双脚、双脚基础上做出双腿、塑造躯干,躯干再用泥条盘筑法做起来的,然后接上双臂,头部和手是单做的,做好之后那是插进去,手也是插接到两个袖管里的。

浅谈从兵马俑看到的,秦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秦国的武士俑是以模塑结合,手塑为主,这种非凡的工艺,使得每个武士俑都有不同的面貌,甚至千人千面,头部是借助于模做了一个大型,五官上进行了一些细致的雕刻,是古代写实主义的典范。

一号俑坑附近出现了一把青铜剑,秦剑坚韧锋利,虽然埋藏2200多年,但出土时依然刀锋锐利。

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27年,秦王咸阳宫发生荆轲刺秦事件,图穷而匕首见,荆轲突然持剑刺杀秦王嬴政,秦王一时惊慌只顾绕梁躲避,殿下大臣惊呼提醒秦王,王负剑。一剑挥去,当即断其左股。

秦人其实已经掌握了生铁铸造技术以及铁兵器的制造技艺,但铁兵器难度太大,达不到量产所以就放弃了。但“秦剑”却完美地诠释了青铜剑长和硬的平衡,普遍80到95公分,因为是量产,并且保证了供应和标准。从这里能看到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六世君主代代积累,修都江堰郑国渠,国力强大远非六国可比。并且秦国国力强,那么对做工也有严谨的要求,尤其在军事方面要求极高。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浅谈从兵马俑看到的,秦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秦国军队除了对兵器的高要求,对于新军的选拔也非常严格,不仅包括兵马俑给我们的身高数据,还有身高、力量、负重等,选拔后还要进行残酷的体力训练和阵法演练,这支新军后来成为秦国的制胜法宝。现在展现在眼前的兵马俑就仿佛是那新军:让人们感受到秦军一种巨大的气魄和力量,一列列、一行行的高大兵马俑,神态各异,气势恢宏。所以秦军本就训练有素,拿到精良加工的兵器,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春秋时期的其他六国也因此惧怕日益强大的秦国,这也正是因为他的法家思想起到的作用。正如《韩非子》中记载:

浅谈从兵马俑看到的,秦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六国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

接着1号兵马俑坑发现了23件带有“相邦吕不韦造 三年 寺工詟丞义 工窎”铭文的青铜兵器,其中有6件青铜戈刻有“相邦吕不韦”造铭文,丞相吕不韦督造,“寺工詟”是最高负责人,“丞义”是管理工匠的一位职官,“工窎”是铸造这一兵器的工匠。所有的兵器上都刻有“寺工”的文字,寺工是秦朝廷主造兵器车马器的关属机构。造兵器的具体管理制度在秦国叫做“物勒工名”。

浅谈从兵马俑看到的,秦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这样每把剑上都有铸造工匠的名字,出了问题回来一看就知道是谁偷工减料,抓到就是死。秦国严明的问责制度保障了士兵手里的兵器的质量,更使得他在之后的统一六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2. 兵法离不开的中央集权

就兵马俑的全貌来分析:1、2、3号俑坑坐西向东,是密切相关的一组大型军队编列体系。 古代军队驻扎的地方称作“壁垒”,简称曰“壁”。军队的编列一般分为左、中、右三军,因而一号俑坑可视为右军的“壁垒”;二号俑坑是左军的“壁垒”,三号俑坑是统帅一、二俑坑的指挥部。那么中军在哪儿呢?在一号俑坑的中部北侧,即二、三号俑坑之间,积为4608平方米地方,其位置正处中军部位,当是中军俑坑位置。所以1号俑坑是14260平方米的兵阵,2号俑坑是6000平方米的兵列,3号俑坑则是520平方米的墓军方队。三个面积不同的方阵单元。

秦始皇兵马俑考古队副队长张占民说道:俑坑内部的结构是依据兵种的不同而精心设计的。这些兵马俑是具有联合作战,协同作战的明显特征。1号俑坑是由两大兵种组成的主力部队,由战车兵和步兵组建而成的一大型方阵。2号俑坑是以骑兵为主构成最精锐的机动部队。3号俑坑就是呈现的是一种古代军事指挥机构的阵列。作为指挥部队,就是要调动各个部队之间的联合作战。

秦国军队拥有着多个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1号坑方阵其中的步兵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俑坑军队东端的前方,站立一组前锋轻装步兵,前有前锋部队,行动敏捷,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后有强大的后续部队,重装步兵身穿铠甲,协同作战,发挥巨大作用。不难得出秦兵的战法为:弓弩手射击在前,士兵手持长兵器在后,长兵器压下去,近身白刃战,正所谓远距离到近距离的作战。

在古代竟有如此厉害的作战方针,正如《荀子.议兵》记载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秦锐士”应该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

团队协作就是是秦国创新的巨大动力,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秦国军队指挥官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团队协作就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

秦国以严刑峻法立国,兵法是严明的规则制度的表率。所以任何战争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破旧立新,以农养战,富国强兵,逐步吞并六国,走“海内一统”之路。在这种大环境下,事皆决于法已成惯例,渗入秦人的血液之中,就好像我们社会中默认的不走关系不送礼就办不成事情一样,改弦更张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巨大的历史惯性使得根本没有人能拉的住。

参考文献:

1.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

2.纪录片《国家记忆》

3. 《荀子.议兵》

4. 《韩非子》

5.《史记》

上一篇

中国唯一不出皇帝的大省,名将大臣一大堆,就是不出皇帝

下一篇

司马迁的女婿,因依附于权臣而官至丞相,子孙中有位"千古一帝"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