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收藏 0 0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际,大举攻赵,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则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导致国家危机日深,就在赵太后严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做人质去齐国,换取救兵,解除了国家危难的故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其实现在很多父母,就如文中未转变思想的赵太后一样,对孩子的爱是溺爱,是舍不得孩子吃苦和不为孩子将来考虑的溺爱。正是由于一些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不能独立地生活,也培养了孩子自私的性格。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的成长如同种树一样,父母需要为它除草施肥,稍微大一点就要修剪枝叶,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也是这样,成长中有什么问题就要及时地改正,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我们培养教育孩子,要为其长远的发展而考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海豚生出小海豚后,就将孩子往大海深处赶,小海豚为了生存,必须尽快适应大海的环境。人也一样,父母需要为孩子“计深远”,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培养一技之长将来才能适应社会。

作家郑渊洁的育儿方法独树一帜,他让儿子十八岁必须独立,住在家中需交纳房租、水电费等,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其实,这种西方的教育方式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孩子尽早地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需要为孩子“计深远”,不仅要教给孩子安身立命的本事,还有做人的道理和善恶取舍的标准等,这才是真正的计深远。

父母在为儿女作长远打算时,莫忘了善恶良知,俗话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种能力是指分辨善恶,取舍善恶的能力。如果掌握了这种分辨和取舍善恶的能力,那就可以掌握命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都说要止恶行善,但只有掌握了善恶标准,才会分辨善恶,才有取舍善恶的能力。这也是父母需要教育孩子的地方,为孩子做长远之计的必备课。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知道,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所以,我们要从培养孩子习惯的小事做起,从改变行为到养成习惯,再到培养孩子完善的性格,最后才能成就孩子的人生。

上一篇

葛底斯堡战役如何扭转内战的潮流

下一篇

“衣冠禽兽”、“人尽可夫”原来都不是骂人的词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