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收藏 0 0

隋唐时期

在隋唐时期,满族的先祖为靺鞨(mohe),这是中原王朝对东北民族继勿吉之后的第四个民族称谓。据《旧唐书~北狄传~靺鞨》记载“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此时的靺鞨仍然以渔猎为业,并且也同中原王朝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此时的靺鞨已拥有几个较大部落分别是:“粟末、号室、伯咄、白山、安东骨等。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隋朝时,靺鞨所在位置。

公元605年,粟末靺鞨被高丽军击败被迫迁徙,其首领率八部大众归附隋王朝,隋政府将他们安置在柳城(今辽宁朝阳一代),留在故地的靺鞨族人则沦为高丽人的附庸。公元668年(唐总章元年),高丽被唐军所灭,在柳城居住的靺鞨人又被迁往营州。来回迁徙不断的靺鞨人,终于在公元696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趁着契丹人李尽忠在营州反叛,靺鞨人组织族人决心收复故地,经过不断的抗争,靺鞨人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唐时渤海国疆域和所在位置

公元698年(武周万岁通天三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在今吉林敦化东北部和牡丹江上游一带建立震国。公元707年(唐神龙三年)唐朝政府派遣御史张行岌前去招抚,双方达成和解。公元713年,唐朝政府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至此渤海国成为唐朝藩臣。此后,历代渤海王的继承都需要经过唐朝政府的册封,才能拥有合法的继承权。唐朝灭亡后,渤海国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臣属关系。

渤海国建立初期疆域较小,但经过两代国王的努力开拓已达”方五千里“南至今朝鲜咸镜南道龙兴江,东到日本海,北至松花江,西与契丹接壤,西南与唐以辽河为界,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大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初期人口较少仅有十数万,但是到渤海国后期人口已达到三百万人左右,有”海东盛国“的美誉。由于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受到中原文化的有力影响,渤海政权迅速完成了他的封建化进程,各项国家制度均效仿唐朝,并且不断向唐朝派遣生员、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不断完善他的国家机构。社会也渐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大面积开荒,再加上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渤海国的社会有显著的进步,都城和西南部地区都得到迅速开发。农业在靺鞨人的所有生产生活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增加。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生活习俗的变化,起居举止、饮食服饰以及丧葬喜庆、娱乐等方面越来越来接近汉人,可以说是与汉人无疑。

宋辽时期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大辽疆域

宋辽时期,满族的先祖为女真族。

女真族的形成和崛起,极大的改变了广大东北地区的历史,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女真族名是音译,本名是“朱里真”,最早出现是公元七世纪,在辽代女真族分布较广,仅松花江流域,就有女真人口十数万,他们主要分布在南起鸭绿江一带北抵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女真人生活的环境极其恶劣,造就了他们强健的体魄,所以他们生性好战、稍加训练就是精锐的战士。大辽的契丹贵族们对此看的十分清楚,他们一直防范着女真人的崛起,辽国皇帝将女真族中一些有声望的宗族,迁至辽东半岛,减少他们和女真部族接触的机会,以此削弱他们的实力。在行政上,辽国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女真人划分到近三十个行政单位中,使他们不能兼顾和过多接触。在辽国管理下的女真人南北差距较大,南方的女真部落发展较快,而北方就较为艰苦了,甚至长期没有文字,还是用结绳、刻木来记事。但是体格健壮、最为善于征战。《说郛》中记载“骑上下崖如飞,渡江河不用舟楫,俘马而渡。”他们依山谷而居,且喜欢饮酒,以动物皮毛为衣。在婚姻上,已经是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形式。随着女真文明的进步女真人口越来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大,辽国皇帝每年都要到女真地区巡视,并不断加大女真人需要朝贡的数目,任意厮杀女真人。此时的女真人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迫切需要以为强有力的领袖来领导女真族。

金国时期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金灭辽之战前期

由于契丹族对女真族的压榨,终于使两族矛盾激化。在女真族中实力最强大的完颜部完成统一女真的重任后。于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誓师伐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灭辽战争。

公元1115年正月初一,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称帝,国号“大金”。完颜阿骨打认为“辽,以其镔铁虽坚终亦变坏,而金不变不坏,取金为国号,以示压倒辽”。公元1125年,在金国铁骑不间断的打击下,辽国灭亡,部分契丹人西逃至西域(今新疆)。在灭辽之战中,金国看到北宋的羸弱,辽国灭亡后随即调转枪口南下,并于公元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耻),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北方地区(今华北平原),开始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又发动多次南侵战役,迫使南宋屈辱求和,西夏臣服,长期维持着自己的东亚霸主地位,正是金国发动的历次战争中女真士兵的优异表现才有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谚语。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蒙古崛起后东亚形势图

在存在了百年之后,金国统治集团已经严重腐化,国内民族起义不断,再加上蒙古的南侵和北宋的北伐。终在公元1234年(天兴二年),蒙宋联军攻破蔡洲城,金末帝完颜承麟死于战乱之中,金国灭亡。

在经过一百二十年的金国统治后,很大一部分女真人已经融入汉族,根本与汉人无异。但在东北地区仍有过着传统渔猎生活的女真部族。在金国时期,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有着较大差异,长城以南地区封建经济早已高度发展,而东北地区还是奴隶社会经济,过着传统的渔猎生活。金国灭亡后,淮河以北地区的女真人、契丹人渐渐融入汉民族,成为汉族的一员,而处在东北的女真族仍旧过着传统的生活。

元明时期

元朝是由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蒙古人在征服全中国后把百姓划为四个等级: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其中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排第二,主要是指西域地区的人,汉人可不是所说的汉族人,而是原先在金国统治下的所有民族,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女真人、契丹人和汉人的大融合,南人主要是指原先南宋统治下的所有民族地位最低。到明朝初年,淮河以北地区的女真人和汉人已经难以区分,说着以后流利的汉语,已经彻底汉化。

明朝在东北实行羁縻(ji mi)统治,先后设立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事物。此时的的女真族已经分为三部,分别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主要是渤海国遗民。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住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地区,主要是金朝完颜氏的后裔。

野人女真,也是沿用元代地名,以为是女真族中最为落后的一支,所以冠以“野人”称号,是女真人同赫哲族、鄂伦春族的融合体。

在明朝嘉靖年间,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先后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1583年(万历十一年)因为女真部落间的冲突和矛盾,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带着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统一女真的征战,并逐步统一建州女真各部。

1589年(万历十七年)明朝政府授予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随后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统一女真各部。在统一过程中,努尔哈赤将所有人划分为四旗,后因为人数增加又增设四旗,这就是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称大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后金建国初期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正式与明朝决裂。经过八年的抗争,1626年九月三十日,一生戎马的努尔哈赤合上了双眼,享年六十六岁。他的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次年改元天聪。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皇太极宣布:“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等同于女真),夫诸申之名,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锡伯族),实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原名,统绪绵远,相传灭世。自今,以后不得乃前妄称。”从中可以说明”满洲“这个族名,历史上存在过,但是年久失传了。他认为女真只能称谓锡伯族,与建州毫无关系,同时也为消除中原地区士大夫对女真和后金的抵触情绪,后又将国号改为”大清“。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八旗铠甲

同时在八旗制度的高效管理下,战时从征,平时务农。服装法式完全一律,妇女不得缠足,男子全部剃发留辨,在这样统一样式管理下,原先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习俗的各族人,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越来越一致,且都操着一口满语,逐渐形成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清代以来

满族的起源(第二章)

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它在中国长达268年的统治,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清廷逐步平定国内反清势力。在清朝时期,身为满洲的八旗子弟有着高贵的身份,他们世受皇恩,驻扎到全国各地,为驻防八旗,其他的则在京师,为禁旅八旗。由于清朝中期有着近一百多年的太平日子,八旗子弟早已丧失战斗力不复当年。到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驻防八旗纷纷投降。

清末民初时期,大量满族人看到前朝典故,而且当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喊得很响亮,大量满族人纷纷改汉姓,宣称自己是纯正的汉人,其中也包括皇族。

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满族人回到故地,并把民族改回满族。但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满族人忙于解决生计,也就无暇顾及。所以,满族是一个分布较广的民族,遍布全国,但是主体还是在东北地区,现今已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

上一篇

他是背负骂名的君主,却给中国留下了最丰厚的遗产

下一篇

她是大清皇后的侄女,出身比慈禧高十倍,历经五朝,封皇贵妃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