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收藏 0 0

古人想如现代人这般,保持每天都穿着光鲜亮丽,那可是一个十分奢侈的愿景。首要原因就是古代物资的严重匮乏,过去落后的生产力根本无法制造出足够的布匹等物资,自是无法提供出足量的衣物。旧时人们不可能像当下这般,人人都有少则几套十几套,多则几十上百套的衣物。而且在低水平经济的制约下,大多数民众最担忧的是吃饭难题,很少有人会在没有安抚好肚皮的前提下分心考虑怎样实现衣着鲜丽。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古时候人们清洗衣物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纯粹是现力气活。当然我们不排除那些极度富裕的一群人,他们拥有天天换新衣的绝强实力,但是这部分人在古代社会终究也只是相当少的那么一小撮。我们在这里说的是那些有一定购买力的中产人士,这部分人有能力买上十几套衣物,向现代人这般轮流清洗、更换。于是,对他们而言比较麻烦的事情就是如何才能做到清洗好那些轮换下来的衣物。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要知道在古时候,人们是没有现代人常用的诸如洗衣粉之类的物品的,毕竟直到上世纪初时这些洗涤剂方才被人发明出来。例如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临水而居、用水方便的人家清洗衣物多是依赖捣衣砧:这是一根形如棒球棒的木质砧棒,其长度一般在三十至三十五厘米之间。清洗衣物时,人们不停地用捣衣砧捶打衣物,从而将衣物中的污水、污垢带出来。这也正是很多文学著作、历史文献将洗衣服称作捣衣的原因。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而那些离水较远、用水不便的人们则用搓衣板,可考证的是最早出现在唐代文献中。这是一块一两厘米厚的长方形木板,长度在四十至八十厘米之间,而宽度则为二十至三十厘米不等。木板的两端大约十五六厘米的部分是平坦的,其余中间区域则分布着二三十条波浪般的沟槽。清洗时,只需要将浸湿的衣物放在搓板上,然后不停揉搓就可以将污垢分离出去。所以无论是捶打还用搓揉,古时候洗衣服那绝对是个力气活。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到后来聪明的古人发现了草木灰可以清洗衣物。这其实就是人们从生产生活中收集到的柴火焚烧留下的灰烬,因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钾,所以能够发挥出清理污垢油渍的良好效果。而且还有文献记载,古人曾为保持丝帛类衣物的柔软与洁白,发明了先用草木灰水将衣物沾湿,然后再将其浸泡在加有贝壳烧成的灰的水中,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清洁效果。其原理是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水中会发生反应,并生成强碱氢氧化钾。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其实除用草木灰与贝壳灰清洗衣物以外,古人还发明了原始的肥皂:取一定量动物油或植物油、天然皂角等,再混上适量的碱盐,于是古老的肥皂就产生了。这些智慧手段确实对清洗衣物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衣物清洗的效率与效果。但是这些对化学反应的原始运用,还是远不如现代洗涤剂的便捷、安全与高效。无论草木灰与贝壳灰,还是稍先进些的肥皂,它们的清洁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的。

趣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想要时常穿上干净鲜丽的衣物是很难的

而且这些稍显粗暴的洗涤手段,在达到有限的清洗效果的同时,还会给衣物带来不可逆的破坏。一次两次可能对衣物的影响不大,但是多次频繁之后就会产生明显损坏了。所以古时候即便是那些生活富足的达官贵人们也不会太频繁的清洗衣物。为了尽量减轻衣物的损耗,他们也是会尽可能的去降低清洗次数。所以总体而言,古人想要向现代人这般时常乃至天天穿上鲜丽如新的衣物,还是相当困难的。想来也就只有最顶层的那一小撮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上一篇

专杀皇帝的专业户宇文护,废三帝,杀三帝

下一篇

此人轻易斩杀蜀汉两位大将,诸葛亮束手无策,却被一老将轻松解决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