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黑桃勾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孙皓(242-284)字元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用刑不按常法,凭着权力和感情行事,以言代法滥杀无辜。中书令贺邵对孙皓的暴政有所劝谏,大司农楼玄对他不过只说了几句直话,孙皓竟–记恨在心。有一次,贺、楼两人相逢说了几句笑话,孙皓就诬陷他们“诽谤政事“,把楼玄流放,不久被迫自杀,其子孙也因此受到牵累。贺邵不久也被处死,头颅被踞断,其家属也被流放。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孙皓

会稽太守车浚因郡中遭受旱灾,上疏请求朝廷赈灾。孙皓却说他此举意在收买人心,便派人将他杀死,并砍下头颅示众。尚书熊睦对这件事稍有非议,孙皓竟亲自用刀把熊睦捣得体无完肤。中书令张尚学问渊博,孙皓经常向他提一些难题,但每次都难不倒他,孙皓因此忌恨张尚。一次孙皓喝酒,问张尚谁的酒量可与自己相比,张尚回答说:“陛下有百舰之量,据说孔子也有百舰之量。”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张尚

张尚如此回答本无懈可击,不想孙皓却大怒,指责张尚明知孔子没有称主的命运,却故意将他与自己相比。孙皓下令逮捕张尚治罪,朝臣一百多人叩头为张尚求情,孙皓终不答应。他下令将张尚押送建安(今福建建瓯县南)造船处做苦工,不久又把他处以死刑。侍中韦昭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为人正直,对当时上上下下折腾“祥瑞”的风气非常厌恶。孙皓向他询问“祥瑞”之事,他直言提出批评,孙皓恼羞成怒,怀恨在心。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韦昭直言批评

后来韦昭奉命修撰《吴书》,孙皓想为自己的父亲、废太子孙和立本记,韦昭不同意,认为孙和没有登帝位,只可以立传不该立本记。孙皓十分不快,就决心除去韦昭。孙皓常在酒后命人戏弄公卿大臣,拿人的隐私开玩笑。有一次,他命韦昭担任此事,韦昭只提了些经义学问上的问题,一句玩笑话也没有说。于是孙皓就有了借口,他以韦昭“不承用诏命”为由,把他关进了监狱。韦昭以著述为生命,在狱中,他上书陈述了自己著述的情况,希望得到宽免,以便完成未竟的事业。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韦昭提经义学问

东观令华壑为他求情,说韦昭就像司马迁和叔孙通一样,已年过七十,所剩岁月不多了,而《吴书》尚缺叙、赞,有待他去完成。孙皓一概不听属下的求情,硬是在凤凰二年(273)将韦昭处死,并把他的家人流放一年。孙皓的以言代法、滥杀无辜,终于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朝野上下对他的残暴敢怒不敢言,不久吴国就被晋国灭亡了。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晋国军队向东吴挺进

吴亡不久,名士陆机写下《辩亡论》。指出吴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孙皓的喜好杀戮,使吴国失去了“人和”。不、江苦师水豫查(南县國畫接歸令)卖查送明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无论古今执法者都必须遵行的法制原则。以言代法即以权代法,实质上是破坏法纪的行为。这种行为使无辜受惩,冤案屡生,失掉民心,导致亡国是所必然。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上一篇

朱常洛是明朝历史上的短命皇帝,但是他的年号是意义非凡的

下一篇

“遗老遗少”的锅:《清史稿》为什么最终没有正式成书?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