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原因何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原因何在?
收藏 0 0

清末“新政”是晚清最后一次为挽救自己的统治,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进入到新世纪(19世纪),清政府没能出现新的活力,反而统治危机越来越严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直接使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戊戌变法的主角,梁启超等人鼓吹君主立宪,获得了当时大实业家,张謇等知识分子的支持;与此伴随着革命思想和革命形式的发展,清政府再也按耐不住,企图通过改革来消弭革命,但这一场主动自觉的改革,非但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却加速了它的灭亡。

究其它失败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主持改革者,是已经腐化了的领导人

光绪主政期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是最高的权力统治者。而这一场改革也是得到了慈禧的许可,才能最终进行下去。但就实质而言,以慈禧为首的领导者,封建思想残余,在她脑袋里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再去接受和认可新的东西,所以从改革一开始,各种弊端就显现出来,特别是贪污腐败的风气盛行不止。

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原因何在?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上,明面上说的好听,节俭不收寿礼,私下却有来无回、照收不误。领导者的奢侈之风,随即带来的就是领导高层的贪污受贿,盛宣怀这个鼎鼎有名的“财阀”,从各处寻得的各类珍奇物件,珠宝类的异石、宋元时期的文人字画,趁此机会,来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心。奕劻更是凭借自己的出身地位,再加上讨慈禧太后欢心,从而掌控了朝廷官员的选拔实权。像这样的贪污腐败,对改革怎么会尽心尽力了?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在慈禧这里,可以说是极其生动的体现。

二、上层官员贪污成风、行政效率低下

清末新政是一场自救的改革,纵观历史任何一次的改革,必然都会引起利益的纠纷,每个集团之间都会为各自的利益着想,这又会引起激烈的争夺,每个集团企图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样改革的过程中,无疑会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

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原因何在?

除了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外,“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官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样也阻碍了新政实施的进程。从改革的措施来看,改革官制是新政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清政府设立的商部、巡警部、练兵处等诸多部门,并裁撤多省的巡抚及詹事府等官职,宣布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条例。

但是,清朝的官场并没有因为这些条例而变得清明,反而使卖官鬻爵的风气只增不减,本该裁撤官职、辞退官场的人开始用金钱来买官企图担任新的官职。新成立的政府部门不仅不了解各自部门需要负责的任务,反而一直在互相争夺权势。比如说: 军权是归属于兵部还是练兵部,平民的教育是由原有的礼部还是新设的学部来完成,像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

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原因何在?

人们都在为自己的仕途而奔波,为部门的利益而钩心斗角,丝毫不考虑新政的意义所在。官员间的相互不配合,更是使得改革内容多流于形式,施行政策的效率极其低下。

三、改革的许多措施遭到下层普通百姓的抵触,没有社会群众基础

要想推行“新政”,必须要有资本作为“原始动力”才行。而新政的筹款,大多数都是来源于普通民众的赋税收入。民众对于新政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承担不起的赋税压力,新增附加税、摊派众多等诸多问题,使人们对新政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极度厌恶情绪。

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原因何在?

新政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思想,和修建一些现代的基础设施,在普通民众眼里看来,这些都是为上层所用,或者说为洋人所用。本来在民众眼里,就有着严重的排外心理,在天朝上国的落后心理鼓动下,众多村庄民众成群的捣毁电线等公共设施,并到学堂大吵大闹,这对新政的改革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新政的许多措施,在“民智未开”的老百姓眼里看来,只不过是上层领导又一次和“洋鬼子”合作的把戏而已,持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所以新政的改革,是缺乏社会群众基础的。

改革的发展与进行必须要通过不同的人来推行,领导者的平庸、朝廷官员之间的矛盾与贪污、下层普通民众的抵触情绪,都是这次“自救”改革失败的因素。

上一篇

鲁迅先生逝世83周年|生命竟如此凝重,致敬先生

下一篇

上古四大神兽其实是六大神兽,除了青龙、白虎这些之外还有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