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收藏 0 0

今日看点: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喵喵阐史,今天给大家聊的是明遣兵援朝的事情。明代至永乐年间,因社会经济渐次恢复而得到发展,对外政策便产生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恢复了市舶司,对周边国家建立外交与贸易的关系,及进行控制或干涉。位于中国东北边邻的高丽,亦与明互派使节,建立外交关系;明室视高丽为属国,每年颁科举诏,在贸易上也有往来。直至洪武廿五年(1392年),高丽国内发生政变,大将李成桂篡位自立,改国号朝鲜,自此朝鲜与明的关系遂更密切,除在贸易上之发展外,明室也常借朝鲜的力量来控制东北各民族。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朱棣

及明万历初年,其时日本以丰臣秀吉为相。秀吉早有用兵海外之志,及扫平国内,掌握霸权,其志愈决,欲假道朝鲜以伐明,遂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起水陆兵凡十五万人,准备入侵。秀吉致书朝鲜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明显地说明其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及朝鲜不敌,遣使求援于明,明以国防形势上的危险,“以朝鲜为国藩篱,在所必争”,遂不得不派兵以援救。援朝一役,至万历三十五年方结束。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丰臣秀吉

壬辰之乱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朝鲜宣祖二十三年),日相丰臣秀吉致书朝鲜,欲令朝鲜为先驱而入明。朝鲜初未敢奏闻于明,恐明罪其私通日本。后使黄廷彧作奏本,使贺节使金应南报于明。丰臣秀吉怒朝鲜不奉其旨,乃于万历二十年四月,使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等,率兵二十万渡海,分东、中、西三路至京城,郡县望风瓦解。变报达京城,中外大震。乃使李镒为巡边使,下中路;成应吉为左防御使,下东路;赵儆为右防御使,下西路。又使柳成龙为都体察使,以监督诸将;申砬为都巡边使,引重兵以从镒后。不久,尚州、忠州相继为行长、清正之军所破,申砬败死,李镒走脱。王惧敌攻入京城,乃速修防备。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明神宗

时王已有弃城之意,与领议政李山海谋出奔事。又立光海君为世子,及驰使征诸道勤王之兵,唯无一援京城者。遂分遣王子于诸道,使召援京勤王之兵。后王终逃离京城,辗转至开城,士民皆责其不念民事,更以李山海与金公谅误国败事,至不得已,乃窜山海于平海,而公谅亦远遁。是时行长等由忠州分兵三路,进攻京城。朝鲜将金命元及李阳元遁走,日兵得陷京城。众不知所措,王即遣使乞救于明。其后,与汉城并称“三都”之开城及平壤亦陷敌手,李洸、金晬、尹国馨等之军皆溃走。敌军转向北道,二王子临海君被擒。

明廷以朝鲜遣使请救虽急,唯内则纪纲渐弛,外则西北边多事,朝议多不欲救朝鲜。独兵部尚书石星谓不可不亟发救兵。七月,使辽东巡抚郝杰发辽镇之兵五千,副总兵祖承训率之,与左参将郭梦征,右参将戴朝弁、游击将军史儒等,同援朝鲜。承训由义州进兵平壤,失败遁走,史儒、载朝弁等皆被击杀。于是第一次救援,成为泡影。明接败报,除下令益严海防外,更募游说缓兵之士,有沈惟敬者应之,乃使到朝鲜说行长,倡封贡之议,言和好之便,约期五十日处分之。一时缓兵之策,遂达目的。明更命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兵援朝鲜。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李如松

十二月,如松分兵三协,凡四万三千余人渡鸭绿江;万历廿一年正月,进达平壤。平壤既复,行长亦遁京城,如松乃进军至开城,渡临津至碧蹄馆,但于砺石岭为日军所败。初李如松不喜言和,经此败绩,大为挫折,和议复兴。四月,又使沈惟敬议和。日军以粮食不继,欲许和,先命驻屯京城等地诸将,退兵至庆尚道之南边。明又使沈惟敬及徐一贯、谢用梓至日本,秀吉乃使三成、行长等议和约条项,终定七条,俱由日本所提出,内容包括:

  • (一)迎明主之女,备日本之后妃
  • (二)定勘合之印
  • (三)明与日本大臣交换誓词
  • (四)还朝鲜四道
  • (五)以朝鲜王子一人及大臣为质
  • (六)还朝鲜二王子
  • (七)朝鲜大臣立誓累世不渝。

唯双方之条件既不同,和议自难成事。日方仍命清正、行长等陷晋州,以报前年败绩之怨。万历廿二年二月,王遣许顼于明,言日本反复多诈,讲和不可恃。明遣参将胡泽,谕以讲和之策。王尤不喜讲和,领议政柳成龙等主张讲和为不得已。其后明愈欲讲和,廿四年五月,以杨方亨为正使,沈惟敬为副使,遣于日本。朝鲜亦派黄慎、朴弘长为正、副使随行。于是清正、行长等先后撤兵而还。惟彼等至日本后,仍以双方要求大相径庭,和议终告失败。

丁酉之乱及讲和

和议交涉既败,日本再于明万历廿五年丁酉正月,使清正、行长等率兵凡十四万余攻朝鲜。朝鲜举国大惧,乃遣使乞援于明。其时朝鲜水、陆两军,均遭败绩。水军统制使元均与藤堂高虎等战,军溃败死;庆尚道之各防将,亦未战先遁,至南边无抗敌军者。明因朝鲜之要求,立使右佥都御史杨镐经理朝鲜军务,兵部尚书邢玠为总督,督兵官麻贵为提督,使副总兵杨元、吴惟忠、游击茅国器、陈愚衷等援朝鲜。因而明军陆续渡鸭绿江,麻贵先至京城。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麻贵

六月,分派诸将守各道。是时日本以行长、清正为先锋,分路略庆尚道南,更进向全罗道。九月,围南原,水陆两军会合。杨元等军败溃走,南原遂陷。全州守将陈愚衷闻讯,大惧遁走,全州亦不战而溃。明军退守京城,据汉江之险。杨镐又使副总兵解生、于伯英等守稷山(忠清南道),与黑田长政等战于素沙坪,破之。十月,日本军退至庆向、全罗之南边,于是明军益得势。十二月,邢玠留京城,杨镐、麻贵分兵四万余人为三协,会朝鲜之李德馨、权慓等于庆州,大备器械粮食,进攻清正所屯之蔚山。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杨镐议和书

万历廿六年正月,清正得长政等之援兵,杨镐等大惧,仓皇逃回庆州,后更撤兵还京城。杨镐后为赞画主事了应泰劾奏二十余罪,而遭罢职。明又以万世德代为经理,使董一元、陈璘等率水陆军凡十四万来援,分兵四路,朝鲜诸道之防御使皆分属之。李舜臣复为统制使,在珍岛破敌船;陈璘之水军,又于古今岛破敌船。但董一元由晋州进军,攻泗州之新寨,却大为义弘所破,死伤不可胜计。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邓子龙恤忠祠

自丰臣秀吉于八月薨,遗言秘密班师,日本已渐次撤营,陆续渡海。总兵邓子龙及李舜臣等同扼海口,欲乘日本军之还,邀而击之。与行长、义弘等苦战,子龙、舜臣战死于露梁,而义弘终收军而还。明人之与义弘、行长等议和,双方俱不带全权,原不足恃;会秀吉死,日本尽撤兵,战争告一段落。明廷亦陆续撤军,至万历廿九年九月,明军全数撤退。日本之德川家康亦使宗义智与朝鲜讲和,屡屡遣使,议和之意甚决。朝鲜遣僧惟政于日本,使探情状,然和议终不易成。万历三十四年,王遣使至明奏之,遂许和。翌年正月,遣佥知吕佑吉,校理庆暹,佐郎丁好宽至日本议和,议通商之约,遂定己酉约条,达成和议。

明朝万历皇帝遣兵援朝,消耗财力人力,从此大明走向低谷

丰臣秀吉

明援朝一役的影响

明自中叶以来,在经济上可谓濒于危机。嘉靖末年,国家财政的困境形势更为明显,据云:“嘉靖之季,太仓所储无一年粮。”至万历初年,明室因内政及国防政策上之紊乱,社会及财经上之矛盾与危机仍然存在。万历二十年开始之援朝一役,虽因国防上之必要,有不得不出兵之势,但战事持久,所需兵力甚多。明兵援朝鲜,由万历二十年至廿九年撤军止,几连年用兵,持续七八年之久,前后动员大约有四五十万之众。明王德完论当时兵饷曰:“本朝岁入大约四百万两,岁出四百五十万两,然宁夏用兵之结果,支出一百八十七万八千余两。朝鲜用兵共七年,于饷银五百八十二万二千余两外,支出二百余万两……”由是观之,援朝之举,虽然使朝鲜感明室恩谊之深;然明丧师数十万,费饷数百万,其消耗之军力财力实甚巨,因而直接加深了明室财政上破产的危机。

上一篇

隋唐十三杰,秦琼、尉迟恭并列十三

下一篇

文武双全的女神谢道韫,是怎么过上所托非人、晚景凄凉的一生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