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历朝历代都有“党争”,为何北宋王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因此灭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历朝历代都有“党争”,为何北宋王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因此灭国?
收藏 0 0
历朝历代都有“党争”,为何北宋王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因此灭国?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何况一个诺大的国家。朋党之争在各个朝代都有存在,只是影响效果有所不同,多数以文人为主。

为什么说是以文人为主?

如果是武官,双方不服,要争个输赢,那么就出来干一架,谁胜谁负一目了然。文官就不同了,要是意见不合,各抒己见,明争暗斗,一时半会也分不出个输赢,就出现了持久的“朋党之争”。

当然,适当的斗争还是有益的,如果过度了,就成了国家的内耗,其中北宋的“朋党之争”尤为严重,可以成为反面教材,当以警示。

北宋,就是一个突出强调“文人治国”的朝代。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从“陈桥兵变”开始,“黄袍加身”开创北宋王朝,从而深知武官的厉害。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在他的身上重演,来了一场“杯酒释兵权”,至此确立了“文人治国”的政治路线。

历朝历代都有“党争”,为何北宋王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因此灭国?

宋太祖赵匡胤推行的“文人治国”方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陈桥兵变”的事件再次上演,但是他可能没有预估到文官集团愈演愈烈的“朋党之争”对国家有多么大的损害。

北宋初期,文官们尚没有形成牢固而明确的集团划分,“朋党之争”对新成立的北宋王朝还构不成威胁。

随着“文人治国”路线的持续推进,使北宋时期的文官权力不断上升,为了巩固取得的既得利益,便开始拉拢人脉:

同一年考取进士的官员会以“同年会”的形式维系同窗之谊;

已经升官发财的,会在考取功名的新人当中寻找苗子,培养自己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使自己在官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文官的利益集团就这么慢慢形成。

历朝历代都有“党争”,为何北宋王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因此灭国?

到宋真宗时期,文官集团的权力已经让皇帝越来越忌惮,为了牢牢的控制自己手中的权利,推行了“异论相搅”的政策。

其意图是让大臣们相互争斗,从而互相制约,强化自己手中的权力。这就等于鼓励了文官集团进行“朋党之争”。

到了宋仁宗时期,以大官僚集团为基础所形成的“朋党”之争日趋激烈。这些“朋党”实际上就是围绕个人私利而组成的利益团体。

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朋党”之间相互诋毁、互相陷害,使北宋时期的官吏在处理问题方面毫无道义可言。

不但扰乱了官场秩序,甚至导致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并使国家逐渐走向衰亡。

历朝历代都有“党争”,为何北宋王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因此灭国?

到了宋神宗时期,“朋党”之争已经完全形成了一种以党派之间相互压榨的利益斗争。有些人就会打着维护新法令政策的旗号,与旧党形成鲜明的对立。旧党也会在各种言论和行为方面针对新党派。

每个人都在寻找政治靠山,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其他党派,形成了人人自危和各党派争权的混乱局面,还使得优秀人才无法为国家所用。

这样的斗争内耗,已经没有人忧国忧民,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各种改革政策朝令夕改,不仅耽误了农业生产,同时也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对北宋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深陷党派之争的官员们已经斗红了眼,无暇顾及经济发展,使当时的国家局面极度混乱。

历朝历代都有“党争”,为何北宋王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因此灭国?

这种党派争斗发展到后期,官员们就不再以国家大局为重,考虑谁为国家出力更多,而演变成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恩怨争斗,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的发展。

最终使北宋成为朝中无人可用、军中无将领兵。当外敌入侵,北宋王朝除了灭亡,还是灭亡。

上一篇

荷马所属的年代,即公元前9—8世纪,黑暗时代末期(二)

下一篇

此人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却因乱说话,被皇上连根拔起,死得太冤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