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聊斋之义犬(义犬护主古已有之不必言必称忠犬八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聊斋之义犬(义犬护主古已有之不必言必称忠犬八公)
收藏 0 0

每每提到义犬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要说日本的忠犬八公的故事。并对日本的所谓忠义文化大加溢美之词,在这里倒不是批评忠犬八公。八公可以称得上义犬。我要嘲笑的是言必称国外月亮更圆的人,你们是跪的太久站不起来了吗?我们华夏大地,义犬的故事也比比皆是。不要因为自己孤陋寡闻就说别人的好。要知道在清朝就已经有了义犬的故事,今天介绍的两篇故事就是聊斋中的义犬故事。

聊斋之义犬(义犬护主古已有之不必言必称忠犬八公)

潞安府某甲,他父亲因事被拘禁在监狱里,快要死了。他把家中钱财搜罗净尽,凑了百两银子,准备用来到郡里的州府中托人情。他骑上骡子出门,家中养的小黑狗就跟着他。某甲就呵斥驱赶它,让它退了回去。某甲走了之后,那狗又跟上了他,用鞭子赶也不回去,狗跟着走了几十里地。某甲半路下骡,用石头砸它,那狗才跑开。

某甲又向前走,那条狗风驰电掣般地又追上来,咬那骡子的尾巴和蹄子。某甲发火了,用鞭抽它,那狗不停地呜叫。忽然又跳到前面,气呼呼地咬骡子的脑袋,似乎想阻住他的去路。某甲认为这事情不吉利,就更生气了,骑着骡子调转头来追着驱赶它。看那狗已经跑远了,才拉转骡头疾速奔驰。

来到郡里时,天已近傍晚了。等他一按腰间的钱袋,银子丢了一半,汗刷地流了下来,魂都吓没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想起那狗叫定有原因。他早早起来,在城门口等候开了城门走出城来,在来时经过的路上仔细寻找。他又想,这里是南北大道,行人多如蚂蚁,丢失的银子哪有还在的道理。他犹犹豫豫地来到来时下骡的地方,见到那狗已经死在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湿透了,像刚洗过一样。

提起那狗的耳朵一看,那成封的银子整整齐齐摆在那里。某甲被这狗的义气感动了,买了棺材把它埋葬了。人们都称那坟为“义犬冢”。

聊斋之义犬(义犬护主古已有之不必言必称忠犬八公)

周村有个商人姓贾,在芜湖经商,赚了很多钱。他雇了一条船准备回乡,看见河堤上有个屠夫捆住一只狗要杀。这个商人就以加倍的价钱把狗买了下来,养在船上。

船上的船夫本来就是江湖上的惯盗,他暗中观察到商人有这么多钱财,便把船开到芦苇丛中,拿起刀来要杀死商人。商人苦苦哀求船夫赐他一具完整的尸体。于是强盗就用一条毡子把商人裹捆住,扔到江里去了。

那只狗看到商人被抛入江中,哀嚎踵跳下水,用嘴咬住裹捆着商人的毡子,一起在江中沉浮。也不知顺流飘荡了多少里,被一浅滩搁住停了下来。狗浮出水,跑到有人的地方,不停地哀叫。有人觉得其中必有原因,就跟随着这只狗走到了浅滩处,见水中有一捆毡子,于是就拖出来,割断绳子,商人竟还没死,醒过来后把自己遇难的事情讲了一遍。又哀求别的船夫,把他带回芜湖,准备在那里等着强盗的船回去。

商人上了船,发现他的狗不见了。心里非常哀伤痛惜。到达芜湖码头,寻找了三四天,只见经商的船只桅杆如林,就是找不到那只贼船。这时正好有个同乡,打算带着他一块回周村。忽然那条狗自已回来了,朝着商人大声嗥叫。商人忙唤它,它却掉头就走。商人下船去追它,它却奔上另一条船,咬住船上一个人的小腿,任凭怎么打也不松口。商人走上前去呵斥,才发现狗咬住的就是那个劫财害命的惯盗。原来这个强盗把衣服和船都换了,所以商人很难认得出来。商人把惯盗捆绑起来,在船上搜索,结果钱财都还在。

唉,一条狗,尚能够如此报恩,世上那些没有心肝的人,应当惭愧自己还不如一条狗呀!

上一篇

黄忠与太史慈,真的有一段不能不说的故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