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接地气的解释: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距在哪?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接地气的解释: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距在哪?
收藏 0 0

多年前,网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梗,对比的双方分别是“华夏儿女”和“亚伯拉罕废物”。【这里的原话是“华夏男儿”,但我想了一下还是改成华夏儿女比较妥当。】

我查了一下,这个梗的源头对比的是面对上古特大洪水时,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态度。华夏文明,便是我们熟知的大禹治水;亚伯拉罕文明,便是我们同样熟知的诺亚方舟。图片上的注解是:面对大洪水,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迎难而上?

这个梗虽然是一个玩笑,但我依然觉得他说明了一些问题,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一个注重实践、重结果、重人本的民族——这是一个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民族才会有的气质。

没错,恶劣!

接地气的解释: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距在哪?

打开欧亚大陆的地图,便会发现在大陆东西两端广阔的临海地区,分别矗立着大一统的中国和多国林立的欧洲诸国。而就土地和地理的排布情况而言,欧洲大陆更为平坦,除了几个半岛稍显险峻之外,便是大江大河流淌而去的平原。而中国大陆则被长江黄河以及众多崇山峻岭切割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宏大的农业用地。但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是大一统的,欧洲的主流则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即使有亚历山大或者成吉思汗这样的天才建立过统一的帝国,也只是昙花一现。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因,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是气候。

接地气的解释: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距在哪?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性气候,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则是海洋性气候或者地中海气候。季风性气候的特点是降雨集中而不稳定——其结果就是洪涝或者旱灾频发,就如我们所熟知的那些黄河决堤或者断流的故事。(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再扯出去谈一下,尽管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历史中,黄河展示给国人的,都是狰狞与险恶,但我们依旧将其视为那个对我们严厉鞭策的母亲,历史总是因为这些瞬间而变得不是那么残忍。)对比其他几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要么水流稳定,要么有着规律可循的旱涝交替,便可以知晓在中国,个人的力量无法抵御无常的天命,总是需要更多人的力量,才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个独自一人填海的精卫终究没能将东海填平,而召集众人移山的愚公却成功了。

接地气的解释: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距在哪?

所以我还是觉得,大一统是融在中国人血液里的。这也是我反对批判秦始皇的理由:一统天下、废分封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符合的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这也是我不愿对清王朝过多的口诛笔伐的原因,如果没有清朝,包括西藏、新疆、东北、蒙古和台湾地区都不会真正成为中原王朝的实际版图的一部分。我还是想说,当我们在谈论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时候,不要忘记他锁的这个国,才是现在中国的真正版图。也是历史上为汉文化,或者说华夏文化所影响深远的地区的总和。

接地气的解释: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距在哪?

所以我其实是觉得,并不是儒家思想催生出了大一统,规范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而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要发展,需要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他恰好叫做“儒”而已。

而对于由这种文化所感染成长的一代又一代人而言,其思想的内衍便是“人多力量大”,思想的外延便是:“我家的大公鸡,一根毛都不能丢”。

(本文为原创,抄袭必究,作者:雷浩然)

上一篇

19世纪日本如何避免成为殖民地的命运?因为太穷,列强看不上

下一篇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惊才艳艳不比才子弱,蔡文姬、上官婉儿上榜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