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收藏 0 0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他自幼聪慧过人,谦恭有礼,备受其皇祖父成祖朱棣的钟爱。朱瞻基十四岁那年,被朱棣立为皇太孙,此乃史所罕见。二十八岁那年,朱瞻基继承父位,定年号为“宣德”。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明宣宗治国有方,政治清明,人们常把他们父子俩的政绩联在一起,合称为“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是明朝建立以来最为开明的时期,人们常将其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相媲美。

朱瞻基的“开明”,主要表现在他对吏治的整顿方面。他在重用经验丰富的老臣 的同时,还提拔了一些正直而有才干的新人,特别是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首先对都察院进行了一次大清理。

都察院御史本是朝廷的耳目,其职责就是监督不法的官吏。若都御史带头做不法之事,下边的官员们必然要效尤。御史奉巡四方,地方上的不肖官员再去效法他们,这样必然形成腐败。如果他们再互相勾结,同流合污,后果更不堪设想了。除恶必须务本,朱瞻基决定先拿都察院的头儿开刀。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他把贪赃受贿、生活奢靡的左都御史刘观调至辽东,派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通政使顾佐为左都御史,对都察院的官吏进行了大换血,又擢任福建按察使邵圮为南京都御史。至此,北有顾佐,南有邵圮,南北呼应,贪吏佥息,纲纪肃然。与此同时,明宣宗把寡学多欲、碌碌无为的尚书陈山和才疏学浅的内阁大学士张瑛都贬了下去,朝廷风气为之一新。

其次朱瞻基又命吏部认真考核苏州等九郡新知府人选,经过反复研究才正式任命。

他亲赐敕书,允许九位新任知府便宜行事,并鼓励他们大胆秉公办事。此后,他又擢升御史于谦、长史周忱等六人为侍郎,让他们巡抚两京、山东、山西、河南、江西、 浙江、湖广等地,兴利除弊。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当时,苏州地方虽然有繁荣的商市和丰饶的物产,但当地土豪和官吏相勾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清官在那里根本站不住脚,是出了名的难治之所。朝廷于是便把以机智果断、执法严明著称的礼部郎中况钟派到那里,以清除积弊。况钟到了苏州,从代理知府手中接过印信便开始问案。

第一件案子是个杀人案,吏役说杀人犯赵五冤枉,应该无罪释放,况钟假装糊涂,随口答应“好,好!”了事。第二件案子,吏役主张将无辜的被告严惩,况钟也不细问,连称“好,好!”地同意了。

奸吏们见这个新的府台大人如些愚昧可欺,个个都开心,以为今后又可以为所欲为了。戏演完后,况钟就开始秘密私访,摸清了苏州衙的许多弊端,然后再升堂理事。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一天, 他召集所有属员齐聚大堂,当场问那处理杀人案的吏役:“赵五杀人一案,那赵五究竟杀人没有?” 那奸吏以为此案已断过了,遂坚持说赵五冤枉。况钟“嘿嘿”冷笑 说:“那是我断的,还是你断的?” 接着一拍惊堂木,大喝道:“赵五为何送给你五百两银子?”那猾吏情知受贿之事败露,只得叩头认罪。

况钟又接着问第二件案子,他把私访来的事实 一一道来使奸吏们无由分辩,都低下头来。然后,他拿出皇帝亲赐的允他便宜行事的敕书来,亲自宣读,奸吏们全都傻了眼。

他吩咐掌刑衙役,把其中六名罪恶严重的奸吏当堂活活打死。接着,况钟又把贪暴的五人监禁起来,把庸碌无能的十余人全部开除。不到半天时间,苏州府衙换了新天,老百姓奔走相告,笑逐颜开。

苏州府几十年的积弊终于被况钟清除了, 大小官员自此无不凛然守法。

之后,况钟又免掉了繁苛的律令,订出合理的制度,奏免了各县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还依法惩治了当地的豪强,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的“开明”就是对吏治的整顿

后来,有一出叫《十五贯》的戏剧,就是描写况钟断案如神的,流传至今,历久不衰。

朱瞻基还任命了大批像况钟这样的清廉正直的官员出任府州长官,其中不少人成为明史上的忠吏清官。

总结:“仁宣之治”将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明朝事业继续开拓,还废除了洪武、永乐时期欠缺的政策,使明朝走向一个新的时代。所以,朱瞻基对百姓做的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

上一篇

"老子英雄儿好汉",历史上父子都是名将,下面五父子中谁更厉害了

下一篇

金兵入侵,南宋兵败城破,金兀术“搜山检海”欲擒高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