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开国之君的曹操,能否比肩秦王汉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开国之君的曹操,能否比肩秦王汉武?
收藏 0 0

曹操是中国历史较为争议的人物,不匡扶汉室,反而自立为王,为之后的曹魏政权建立打下了建立的基础,曹丕称帝只是顺理成章而已。那么为何有如此争议呢?

首先儒家核心是思想是:忠孝礼义,曹操第一个就是不忠。封建时代,忠是排在第一位,天地君亲师,天地之后就是君,对于君王的忠诚是封建时代作为一个臣子标准,只要忠诚,中国古代的帝王可以不在乎品德,才能。曹操作为大汉臣子,食君之禄,反叛君王,是为不忠!

曹魏政权之后,无论那个朝代对于曹操的评价都是负面,君王不能赞美曹操的功绩,因为一个帝王不会教低下的大臣,去反叛自己,如果这样,就是等于说自己干得不好,都可以反叛朝廷,反叛帝王。再者都是儒家思想的御史们自然不会笔下留情。

三国演义是一本忠君爱国的小说,放在那个朝代都适用。把诸葛亮无限的放大,诸葛亮到死都是匡扶汉室,效忠大汉王朝。很明显是在教育臣子,无论封建王朝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忠于帝王,不能有二心。

问题来了,大汉王朝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性。东汉末年,十常侍横行朝野,军阀割据,彼此混战。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于是农民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成了大汉王朝的开始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也就是说,汉朝的统治到了最腐败,黑暗,羸弱的地步。刘家汉室还有没有匡扶的必要性,如果要匡扶是臣子出来平定内乱,还是皇室?

皇室已经是不可能,刘家已经堕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刘家子弟当中或许有这样的人才,可是皇权有可能让给刘氏旁支,比方说刘备,刘表,刘璋都是刘氏的旁支,有的是地方诸侯,有的是后起之秀。曹魏称帝后,刘备称帝,以刘氏正统自居。汉献帝当时还在人世,刘备怎么能称帝呢?很明显身为刘氏旁支的刘备也有不臣之心。自己都有不轨之心,何况被人!

帝国王朝的更替本身就属于正常,秦王之后,汉家王朝一般都在300年,清朝也有将近300年。作者认为300年一次的王朝更替,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下来的原因之一,就像一个人一样,要有新陈代谢。一个朝代的没落,另一个朝代就起来。用一句话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一个王朝走向没落的时候,就是另一个王朝开启的时候。大自然也是这样的规律,只有不断的进化,才能适应大自然的,新的物种将会诞生。

说完了王朝的更替,接下来就讲讲曹操的功绩。秦王之后,中国历代的开国之君,都是以秦王为标准去判定自己:一个没有统一中原的王朝,不算王朝,它只能算是一个地方的割据政权,这样的政权只有两种出路,要不被人吞并,要不吞并别人统一中原,统一中原者只会对失败者在历史上寥寥几笔的带过。

政权割据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600年的春秋战国历史,让七国人民苦不堪言。东汉末年,人民已经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加上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争。可以想象当时情景,割据政权一直混战,百姓要不就是战死,要不就是饿死。所以当时人民需要一个平定割据政权内乱的人,是不是汉室王朝重新走上历史舞台都无所谓。

曹操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成为当时能够平定内乱割据政权,以当时的曹操的实力来看,并不是最强,可是曹操官渡大胜,曹操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平黄巾,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这时的曹操,九州当中,已经拿下了六州。而且六州都在北方。三国时期,曹操拿下的六州是当时人口,科技,工商业等最发达的六州。东吴和巴蜀尚属边缘的三个州,刘备和孙权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六州在曹操治下,六州之内不再有战事,虽说东吴和巴蜀,时而来犯,人民基本可以安心的生活耕作,这不是当时人民的向往嘛?

试问曹操能成为六州合一之人,为何不是其他割据政权?作者认为,曹操有帝王之实,没有帝王之命,曹操能在众多割据政权当中脱颖而出就是很好的证明,历史巨轮选择了曹操。曹操只是怕后人诟病,才没有在临死之前称帝,让自己的儿子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想洗脱逆臣贼子的骂名,结果还是没有逃过儒家御史们的笔头,曹魏政权覆灭也是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笔者认为评定一个开国帝王,就是以秦王宋祖为标杆,评定一个人是否是自己朋友,必须真诚相待。历史就在史书上,曹操都不能反转,也不符合做朋友的标准。

曹魏的文治武功,是在当时诸侯混战的情况下,让当时的人民过上了一段安定的生活,不过跟汉,唐,宋,明,清相比是那么的短暂,也得不到后世的歌颂。

三国一统的奠定者,非曹操莫属,假如不是曹操,也会有其它的历史人物,袁绍袁术,丁原,董卓,韩遂,马腾,刘备,刘表,刘璋,孙策,孙坚,孙权,吕布,谁能与一统六州的曹操功绩比肩,也许名义上曹操只是比开国之君的秦王宋祖少三个州!为何不能比肩?

下一篇

朱坤明:斩帅夺旗的名将丁奉,辅佐孙皓登基,却被皇帝处死了儿子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