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本是用来骂人的词语,清朝成为“尊称”,官越大越想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本是用来骂人的词语,清朝成为“尊称”,官越大越想要
收藏 0 0

本是用来骂人的词语,清朝成为“尊称”,官越大越想要

最近电视上很多部古装剧都异常的火爆,相关话题也都非常的火爆,在大家看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中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很多官员在见到皇帝的时候都会使用奴才这个词语来称呼自己,其中除了一般的官员之外还有不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官员。

可能大家以为这是一种代表身份低下的自称,是真正常的,不过关于“奴才”这个称呼其实只属于清王朝,也就是在这个朝代才有的,其他的历朝历代是根本就不存在这种自称方式的,大臣们在见到皇帝的时候自然称臣,即便是地位较低的太监在皇宫中也会以内臣或者是厂臣自称,绝对不会使用奴才这个词语,那么到了清朝为什么“奴才”这个称呼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和传播呢?

本是用来骂人的词语,清朝成为“尊称”,官越大越想要

​从字面的意思“奴才”这个词语就是指那些侍奉自己主人的奴仆,而在不少名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这个词语但凡是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带有强烈变异色彩的,比如祸乱朝纲的奸佞之辈,为了追求钱权不择手段的小人,又或者是侵犯中华的外族,蛮族等等都会被冠上“奴才”的称呼。

很显然这个词语从出现开始就明显是一个用来骂人的脏话,而到了清朝这个情况就有所改变,主要是佣人们常用到的自称,在一开始的时候外人看来自然也是带有贬低色彩的,不过在佣人们的价值观里似乎认为这样的称呼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很多情况下会以拥有这种称呼而感到骄傲,代表着一种认可和荣耀。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权,由于在制度和历史,习惯等问题上的特殊性,在朝堂之上关于“奴才”和“臣”之间孰高孰低的争论似乎就没有停止过,很大程度上关于称呼的纷争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明显的阶级对立。

本是用来骂人的词语,清朝成为“尊称”,官越大越想要

​从我们大家现在的认知和角度来看“奴才”这个词带有藐视的含义,不过在清朝之所以达官显贵都争着抢着要这个称呼,主要原因在于“奴才”一词并非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可以使用的。当时的清王朝认为大臣们的自称因为和皇室的关系不同存在很严重的区别,也导致了称呼方面很混乱。

于是皇帝亲自对此制定了要求和规范,通过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只有和清王朝统治者一样出身满族的大臣在见到皇帝的时候可以使用“奴才”这个自称以外,汉人无论官职大小,地位是否显赫都不允许使用这种自称,说的直白一些,只有满族人才有资格称呼自己为“奴才”,而汉人无论在朝廷上多么牛都没有资格称呼自己为“奴才”。

本是用来骂人的词语,清朝成为“尊称”,官越大越想要

​这样的制度出台以后自然抬高了“奴才”这个称谓的优越感,这是一种与常理相悖的事情。不过在清朝的时候如果真的有资格成为奴才,那简直就是一种地位和显贵的象征,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和皇帝的关系是亲密的,以后的仕途也会很顺利。这一情况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体会最为明显。

当时有很多身居高位的汉族大臣给雍正皇帝上书的时候会故意用“奴才”这样的称呼来拉近关系,但雍正帝对此感到十分的厌恶,在他看来即便是汉军八旗中地位最高的镶黄旗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满族人,他们是没有资格来使用这种称呼的。

从这些事情上也能看出“奴才”这个词语在清王朝时期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看出在文化上汉族和满足有巨大的差异。此后这种情况又经历了几次演变,到了乾隆皇帝统治期间,对当时大臣的称呼又做了一些调整性的改变,比如在上朝汇报国事的时候要用到“臣”,在很多人看来乾隆皇帝的做法是很正确的,能够避免混乱的状况发生。不过乾隆皇帝真正的想法应该是降低“奴才”和“臣”之间的差距减少汉族官员对此的追求程度,这是明显认为汉族没有资格自称为“奴才”。

本是用来骂人的词语,清朝成为“尊称”,官越大越想要

​满族人建立的清王朝虽然也经历过辉煌的时刻,但是作为少数民族他们自身就带有强烈的奴隶制社会的影子,从骨子里就有三六九等的观念,所以作为统治阶层自然而然的会把这种想法和情绪付诸到实践之中。

而大部分皇帝和贵族以“奴才”这个称呼为荣,很明显的是在体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尊贵和特殊性,而这个优势放在朝廷中又能够作为攻击和压制汉族大臣的有力武器,这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至少能够让这片广袤的土地牢牢的掌握在满族人统治之下。大家在看到和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再对照一下我们看过的电视剧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一篇

​宰相名称是怎么来的?宰其实本义是指掌管家务的总管

下一篇

古代后宫女子失宠是什么感受,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很详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