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收藏 0 0

细数汉族漫长的发展历史,我们找到对于汉族而言较为关键的时期,1368年汉族正式建立起第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国家,也就是由朱元璋率先开辟的明朝。明朝在北京拔地而起,开始了往后近二百多年的辉煌历史。王朝进化中所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不可忽视其外在审美上的趋势,从此入手,感受明朝关于美的审视,一个将“臭美”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代呼之欲出。

一、美人微笑转星眸,臭美风尚深入人心

谈及明朝时期关于美的基本审视,我们先从统治阶层逐级向下入手了解。从历史上留下的典籍资料以及人物画像来看,针对明太祖朱元璋的相貌,可能不会被主流美学归纳到美的分组之中。民间甚至有传言由于先前朱元璋不慎沾染上天花,整张脸上布满了丑陋的麻子。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略微偏尖细的脸型,加上明显凸起的额骨,用古代命理相貌那一套学说来看,这种长相并没有多大的福气,总体来说我们形容朱元璋的长相时,往往更多会使用差强人意来概括。然后就是这样的大背景下,朱元璋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外貌条件不佳,而停止对于美的独特需求。

明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多为仕进制度,将人才的选拔纳入到了国家范畴的规范之中,以科举为主再辅以小范围的举荐,从洪武十五年由朱元璋下令恢复执行,我们足够看到来自科举制的优越性。这里繁冗陈述太多,回归正题,朱元璋对于科举考试榜上有名的考生,有时候还会进行亲自面试,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就对候选官员的容貌有着自己的一套要求。简而言之,如果长的太丑,及时考试才能判定水准优良,也无法正式踏入仕途,可见朱元璋对于外在的一些追求。

虽然我们都知道明朝拥有一套等级森严的制度,但是却丝毫不会妨碍精英阶层以外的普通民众开启关于美的追寻,明朝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让美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阶层性质的臭美,而开始蔓延成为一种流行化的趋势。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我们先从上往下逐次去看,朱元璋对于不同等级的服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稍有僭越就将面临着灭门之灾。民间的服饰审美,在不破坏统治平衡的同时,开始进行一些色彩上的探究,并拓宽除服饰之外的其他领域,就拿当时女性所穿戴的首饰用品来看,一些贵族显贵家中的普通侍女,都穿戴着样式精美的首饰,价值都并不低。

现如今有钱人穿金戴银的现象,早在明朝就生出端倪,女性在探索审美潮流的同时,社会地位与日俱增,踏入到受教育的群体之中,女性文学创作也成为曾风靡一时的潮流,相比于以往躲在深闺的羞涩,明朝的审美发展,带动一个群体的成长。

染着绮丽颜色的丝绸绉纱,梳了一丝不苟的发髻,这一次女性大力发挥她们在审美上的种种优势,潜移默化将臭美风尚深入人心。

二、细数朝代发展脉络,追究臭美风尚的原由

1、政治上的集权

每每提到明朝,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明朝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朱元璋等人的逐步加强中,明朝的中央集权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1380年,朱元璋解决了往来朝代都痛心疾首的问题,寻找借口废丞相。

虽然面对繁多的政务难免显得力不从心,朱元璋开始建立帮助理政的机构人员,这里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就是内阁,后来随着时间不断推进,开始演化成权力明显高于六部的决策机构。政治上的集权在审美服饰上的体现并不算是少数,比如说有关于锦衣卫的穿着。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锦衣卫作为皇帝身边的机构人员,服饰是由专业的礼仪部门统一规定的,锦衣卫在编人员自然不敢僭越皇帝的命令。当时有官员穿戴了不符合他那一阶级的配饰,就为自己招来的杀生之祸。锦衣卫对于这类事件较为忌惮和注意,但是又想满足自身对于美的渴望,因此选择了私人定制,简而言之就是固定款式的基础上,通过定制来更加合身,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尺寸。我们印象中锦衣卫应该是一个比较严肃的机构岗位,当他们那些铮铮铁汉都开始在意穿着时,大概真的是受一种潮流在影响。

2、思想上的开放

明朝时期盛行以王阳明等人为主线的陆王心学,将思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并且这种思想还带有着西学东渐的成分。王阳明不断去强调要致良知,要做到知行合一,不要过度压抑自己的内心所想,尝试打破阶级上的固化来提高百姓的存在感,进一步提高百姓的地位,引申出新的思维价值观念。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另外明朝的学术氛围是相对浓厚的,各类思想先行者常常以书院为据点,进行思想上的辩论与碰撞,虽然我们上文提到了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但是这一时期思想上的开放,奴性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学者们纷纷以封建的门阀观念为耻辱,不管你是圣人还是煊赫一时的达官显贵,只要你的行为思想存在问题,就不值得受到尊敬。

这里我们肯定要提到这样一位代表人物,他就是李贽,后人评价李贽是离经叛道的,他指出不要过分夸大孔子等人的圣人地位,要学会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还提出要同封建的礼教作斗争,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封建残余的狭隘角落里谋生存。抨击男尊女卑就是当时时代的进步,总体来说李贽还是具有时代先知功能的人物。

上述反映到审美上的表现在于,人们不再封闭被动,而是主动接受新的事物。当时朝鲜代表使者团前来中原交流,皆穿着马尾裙,当朝鲜使团上朝纳贡时,明朝官员最先接触到了这种外来的服饰穿法,出于新奇竞相模仿,从官员这开始新起,慢慢带入到民间中。关于这一层面,我们就能感受到思想意识的重要新,换做在更早以前,官员或许就算看到了新式的服饰穿搭,也不会去模仿。

3、工商业的繁荣

环顾当时明朝的市场,商业的繁荣不再成为一种脑海中的想象,各类摊贩层出不穷,街上人头涌动络绎不绝,很多行业都开始进入到私人化阶段,朝廷下放行业的经营权,民间商业的氛围较为浓厚。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当时海外贸易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开辟的新交易港口为中国的商业创造了新的机会,中国特色产品出口国外的同时,外国一些新式的产品也接二连三进入到中国广阔的市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外国的新式布料以及一些小配件,为当时明朝不断提升的审美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随之而来与之搭配的就是市民阶层的壮大,百姓的声音掷地有声,不再拘泥于农田阡陌之上,在日常生产之余,由于朝廷的体恤,也没有太多的赋税压力,因此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审美上的探索,有精力也有财力去满足自身的需求。

比如说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相关产品多样化的冲击,出现了最早的“混搭风”,不必拘泥太多,只要你愿意,想怎么搭配就可以怎么搭配,实质上也是一种精神人格上的自由升华。

三、时代大步向前,臭美蔓延的整体趋势

上述关于审美进步,我们主要以服饰作为切入点,其实远远不止于服饰,日常节日盛典以及重大节日的步骤,都是一种美德体现,体现在各个方面而不难发现,当风尚流行上升到臭美层次时,我们能够感受到最明显的就是人为上的努力,不是一时就可以形成的一种贯彻入人心的流行趋势。

从朱元璋审美观入手,探索明朝为什么爱“美”?

以此引发出的审美进步启示就是,一个足够优秀朝代,一定是具有足够自由思想空间的朝代,给予民众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太多干涉限制似乎就是朝廷这一阶层赋予的最大宽容。

当然我们也不小看思想传播以及文化导向的作用,这种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了百姓的骨髓之中,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先驱的导向作用。就拿明朝来说,士阶级的活跃与尽力争取,他们时常充当着领路人的身份,引领着百姓向前大步迈步,去探索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群体的力量。

一个朝代是否繁盛,通过类似细节趋势展现而出,明朝将臭美发挥到极致的高度,兴起市民文化的潮流,来供后世研究。当我们回头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我们将能够发现很多本质相通的点,在这些点上,获得了全新的历史认知。不可忽视的是,大的现象往往是靠小细节展现出来的,关于服饰也好,关于审美也罢,都是时代前进下的一个小插曲,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对于美的追求,不会有终点之说。

参考文献:

《明史》

《永乐大典》

《明实录》

《细说明朝》

《万历十五年》

上一篇

宋代志怪——贾成之(恶有恶报的复仇故事)

下一篇

三线历史:461.14万枚手榴弹的传奇,新疆反帝机器厂|代号:886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