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世民的任人唯贤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世民的任人唯贤
收藏 0 0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代帝王把持社稷神器,言出法随,万人之上,主宰万人生死,按理来说别说顶撞,就是稍有疑义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总有些帝王或是在意名声维护江山,或是真的大贤听得不同之声。今天说一下李世明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的任人唯贤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人,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个皇帝。也是唐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边疆,任人唯贤,广开言路,减轻赋税,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就是因为太宗皇帝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使得以魏征为代表的一些忠臣敢于直言进谏。李世民为何对魏征如此器重甚至包容呢?这不得不说魏征以前的一些经历了。

李世民的任人唯贤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钜鹿郡下曲阳县人。前在王世充击败李密后经过一些波折到了李建成麾下。李建成对其十分尊重。后来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争斗中屡献良计,告诫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李建成没有采纳。后被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在长安皇宫玄武门附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世民有爱才之意,对魏征进行感化。最后魏征被李世民的人格所吸引。在李世民登上皇位后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官至光禄大夫,封号郑国公。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直言进谏,敢于正面向李世民提出不同建议。

李世民的任人唯贤

魏征死时李世民亲自到场吊唁,谥号“文贞”。李世民后来赞为“以铜为鉴,可证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逝,朕一镜亡矣”。后因误会李世民把魏征墓碑推到,之后又给重新立起。李世民的用人之道说到底就是任人唯贤,心胸开阔,以人为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上一篇

盘点:那些源远流长的几大古都,看看你的家乡上榜没有

下一篇

从汉字角度,浅析我国历朝历代一些国号的来源(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