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十八,十九世纪中英关税哪个高得离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十八,十九世纪中英关税哪个高得离谱
收藏 0 0

海关有句行话,叫“税往低处流”。粤语水为财,水往低处流,税亦同样,同一关境,自然是哪里税少货就往哪里走,此人情事理之常也。所以说,税重的口岸就只好像赵怀玉那样(赵诗:自笑轻装无税物,年年虚往复虚还),空船往还,重税一帆轻,此之谓也。

粤海关的关税高吗?真不高。可是大家都以为高,这大家包括很多专家学者,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粤海关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这话本也不假,粤海关的附加税的确名目繁多,进口、出口各有数十种,但到雍正年间已经统一为规礼银1950两。

粤海关税收主要包括三部分:货税、船钞和规礼。货税很低,主要出口商品货税与货价的比例,大都在4%以下,生丝及丝织品在1.5%以下,茶叶不足1%,厦门大学黄国胜教授考证说,1708年增加了6%的附加税,纵然如此,仍比当时欧洲各国通行的关税低很多。大清的关税政策是鼓励进口,所以进口商品的税率更低。

船钞是按船只大小征收,开始西洋船远高于东洋船,清帝屡次下旨减税,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再次降税,标准为:一等船1120两,二等船880两,三等船480两。二等船载货平均在15万两以上,船钞征课不及货值0.4%。这两项额定正税,加上附加税,总税额仍然很低,不到货价的10%,不足以成为外商的负担。

1756年之后的80年,一担茶叶的关税从0.2两升至1.279两,实际征收6两,也只是广州茶价的20%到25%。英国政府则征收茶叶售价96%的进口税,是广州发票价格的200%,纵使这样,东印度公司仍然能获取暴利,从1815年起,每年从茶叶贸易中获利超过100万英磅,占其商业利润的 90%,为英国国库提供10%的收入,而大清朝收获的却多是抱怨。1830年,东印度公司又提出减纳进口规银,两广总督李鸿宾奏准进口规银减去十分之二,出口规银九折征收,这样粤海关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收的规礼银减至1719两。

马戛尔尼访华时,受东印度公司委托一再提出减免税。这是欺负清朝不了解国际贸易形势。新任两广总督长麟陪他南下广州,他又屡屡提起,逼得长麟一再解释和道歉。两相对照,英人之奸诈和国人之厚道,让人慨叹。

大清朝宽仁的税收政策造就了广东外贸的繁荣,洋船云集黄埔港,所谓“税往低处流”,显然不适用于英帝国,乾隆帝让浙海关课以重税,企图遏止英商北上,结果成了笑话,大英帝国对茶叶等贵重商品课以重税,东印度公司照样舟载以入,可见“重税一帆轻”是我的臆说,对大英帝国完全不适用。相比英国征税所得,粤海关的那点税,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如此看来,两广总督吴熊光认为,英人兵费仰赖贸易,并非毫无根据。

由于茶叶进口关税太高,为谋取高利,英国商人每每铤而走险,杀死海关关员和押解警员的事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北美殖民地做得更绝,干脆明火执仗闹起了独立。

上一篇

耶律楚材废除蒙古陋习,极大推动蒙古政权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下一篇

毛主席像章 | 这几枚像章上的“中国妇女”,是毛主席题字手书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