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收藏 0 0

清朝时期,有很多以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商人,这些人一般被统称为盐商。在日常生活中,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使用。因此,盐商很容易就能赚取大量财富。盐商跟其他商人一样,特别热衷于追逐利益,一直在想办法赚取更多金银财宝。不同的是,清朝盐商赚到钱后,会非常慷慨地拿出一部分,努力的巴结皇帝,这是为何,清朝盐商跟皇帝有什么内在联系?

从时代背景来看,清朝跟其他朝代一样,也在重农抑商。在所有行业中,商人属于下等,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盐商们坐拥大量财富,却没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力保护自己。而清朝官员手中拥有大量权力,薪资俸禄却低得可怜。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很容易就会发生矛盾冲突。在清朝官员眼中,盐商们就像唐僧一样,不管谁看到都恨不得扑上去咬上一口,从盐商身上榨取一些财富。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清朝商人塑像

康熙年间,官员们对盐商的剥削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叫过路费,几乎所有官员在路过两淮地区时,不管有没有关系和交情,都会派人找盐商们索要钱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二种叫规礼,在盐商比较集中的地区,本地官员即使是跟盐务没有关系,也会强行找盐商们索要规礼。如果不给的话,这些官员就会想办法挑毛病,用尽一切手段打压对方。第三叫送别敬,官员任职期满时候,盐商们必须拿出足够的金银,为官员送行。

盐商们没有能力跟官员们抗衡,也不愿意一直被他们剥削。最后,他们决定巴结皇帝。清朝时期,皇权高度集中,皇帝坐拥整个天下,根本就没有必要像官员们那样刻意剥削盐商。如果能够披上一层“皇皮”,官员们肯定会被震住,不敢再像过去那样肆意妄为。从身份地位来看,皇帝和盐商天差地别。盐商们想要跨越这道鸿沟,只能用大量金银珠宝铺路,想方设法让皇帝满意。那么清朝盐商在巴结皇帝时,具体是怎么做的?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清朝县衙

第一,资助军需。清朝时,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战乱。皇帝在调兵遣将时,必须给战士们发放足够的银两,才能让士兵们甘愿去战场上拼命。有史以来,凡是在粮饷上克扣士兵的君主,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盐商们也知道这个道理,每次听说皇帝要派兵打仗,都会想办法给朝廷捐献一些银两,帮助皇帝顺利平乱。根据《清盐法志》记载:“雍正十年十一月长芦商人公捐银十万两,备充军需。”一般来说,皇帝打胜仗后,盐商们也会得到嘉奖。

第二,工程捐款。皇帝派兵打仗的机会并不是天天有,盐商们没有办法把资助军需当成主要方式,为了得到更多表现机会,盐商们开始对国家工程进行捐款。雍正十二年五月,汪恒丰等人,以海塘工用为理由向朝廷捐款10万两。乾隆三年,黄仁德等人以淮扬水利为理由,向朝廷捐款30万两。乾隆四十七年六月,江广达等人以东省工赈为理由,向朝廷捐款200万两。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古代兴修水利复原图

第三,赈济灾民。雍正年间,有很多盐商捐款修建义仓,在出现饥荒时免费为百姓开仓放粮。盐商为百姓做这些好事,确实有很强的私人企图。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这些盐商在灾民受难时,确实出面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在出现灾患时,朝廷虽然也会拿出一笔钱财救济灾民,但是真正能够到老百姓手中的却不是很多,其中一大部分都会被官员们中饱私囊。盐商的存在,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老百姓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第四,间接跟皇帝表忠心。清朝有一种“备公报效”的说法,官员们会打着皇帝的旗号,向盐商们征收钱财。其中一部分会用来为皇帝置办东西,让皇帝在逢年过节时举办庆典,另一部分会被官员们私吞。盐商们明知道这是一种变形的剥削,可他们还是愿意拿出大量钱财捐献出去,希望皇帝能够看到自己的忠诚。每次皇帝举办寿诞和庆典时,盐商们都会主动找到官员提出捐款,让官员们上书时,为他们多说几句好话。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故宫养心殿

五,直接进京向皇帝恭贺。皇帝在过大寿时,盐商们会想尽办法赶到京城,参加皇帝的寿宴。康熙五十二年时,皇帝曾明确规定,商人不必进京,以免影响到正常生产和发展。结果皇帝的命令,还没有正式颁布,就有很多商人提前进入了京城。商人们声称,自己受万岁隆恩,亘古未有,必须进京表达自己的心意,叩祝皇帝万寿无疆。不久之后,康熙皇帝过六十大寿,京城到处都是商人。

从种种迹象来看,清朝初期商人们为巴结皇帝,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那么,商人们的付出,有没有得到回报?清朝皇帝虽然高高在上,可实际上他们跟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懂得知恩图报。乾隆皇帝从盐商手中得到好处之后,就给他们回馈了足够的好处。有一次,两准巡盐御史堪泰上书说,盐商们故意拖延纳税,应该向他们多征收一些钱财,以示惩戒。乾隆皇帝却说,这是巡盐御史堪泰本身有问题,不能因为他一个人,让百姓和商户受苦。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乾隆皇帝剧照

清朝皇帝除了利用自身权力为盐商说话之外,还会颁布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盐商以“备公报效”为名,向朝廷进行捐款之后,皇帝一般会下令让盐商得到豁免和缓征,这些奖赏会让盐商的地位得到提高。正因如此,盐商们才会在“备公报效”这一项上表现得那么用心。商人们如果能够成功巴结到皇帝,会让朝廷官员都对他们产生敬畏心理。康熙年间就有一个大盐商安麓村,督抚监司等官员都对他另眼相看,经常以宾客之礼对他。

总的来说,盐商们拼命巴结皇帝,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清朝有多么忠诚。他们只是希望花钱消灾,通过捐献金银珠宝,得到皇帝的青睐,以此来保护自身的权益。从本质上来看,盐商跟皇帝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公开交易。因为皇权的特殊性,盐商们不管怎么巴结皇帝,都会被人当成是理所当然。盐商们花钱向皇帝表忠时,官员们不仅不会出面阻挠,反而还会极力地提供帮助。如果能让皇帝高兴,这些官员也能够得到很大好处。

清朝盐商为何那么努力地巴结皇帝,具体怎么做的?

▲清朝商人大量捐献财产

不过,盐商对清朝皇帝巴结,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后来,清朝实施了“票盐”制度,盐商们失去交易特权,其收入水平大幅度降低。光绪年间,盐商已经没有办法拿出足够钱财,来跟皇帝表示忠诚了。根据《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年间,河东坐运盐商报效借款息银,数逾钜万。盐商们没有能力报效皇室,在赈灾等方面也跟着懈怠了许多。

光绪九年,山东地区出现自然灾害,盐商们象征性地拿出了一万两银子赈灾。跟康熙时期相比,盐商们对清朝皇室的态度,显然冷淡了许多。当然,盐商们并没有因此完全脱离皇帝。清朝末期,皇权尽管已经大幅度衰弱,但是跟官员比起来,还是强了许多,仍然可以为盐商们提供庇护。这种畸形的伴生关系,一直持续到清政府灭亡才彻底结束。清朝盐商的生活方式,跟整个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对现代人生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深思。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代盐政与盐税》、《清盐法志》

上一篇

吕后与薄太后的“稀见”刘邦,是见刘邦次数少吗?还是另有所指?

下一篇

古人为什么没有驯服飞行动物为坐骑,原因非常简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