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之二~独揽大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之二~独揽大权
收藏 0 0

历朝历代有一种现象:大凡主子昏聩了,就容易出奸臣,也就是小人当道。正直的人在主子昏聩的情况下永远干不过小人,因为正直的人不屑于用下三滥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小人则不然,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不在乎用什么手段,只要能达目的就行。民间有句俗语:”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句话说明,只要是人都有听”好话”,”奉承话”的天性,没人喜欢成天有人抬杠或指责自己。而明智的主子则有能力区分哪些马屁是正,哪些马屁是邪。而小人要想达到目的,他们成天琢磨着主子的爱好和性格变化等等,这类人哪怕不学无术,因为”会来事”的缘故,往往却能平步青云,而正直的人碰上这种人,再遇上主子不明事理,那结局就悲催了。

要说李隆基是昏君,可能会被人喷,但他后期确实昏了,这才出现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臣,小人,也才会爆发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两类人,唐明皇都值得拥有!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之二~独揽大权

唐玄宗画像

唐玄宗懒政

话说唐玄宗执政20多年,见天下太平,便渐渐地滋长了骄傲懈怠的习惯。他觉得天下本无事,宰相管政事,将帅守边关,自己何必那么操心呢?于是他就追求奢侈享乐了。

张九龄(宰相,中书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给唐玄宗提些意见。唐玄宗本来就对张九龄很尊重,但是到了后来,再也听不进张九龄的意见了。

唐玄宗想提升李林甫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是个心术不正的人,就直接了当的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难了”。最后在李林甫一番”运作”之下,最终被拜相。当李林甫听到张九龄这话时,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这梁子算结下了。

当时朝中三相是李林甫,张九龄和裴耀卿。张九龄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大学者,学识渊博。裴耀卿也是朝廷重臣。只有李林甫资历又浅,又没文化,又没什么治国安邦的本事,靠”投机钻营”上位的,显得他在三人中很无能。对李林甫唯一有利的条件就是唐玄宗已经开始懒政了,萌生了奢侈享乐的意愿,对政事也不关心了。而张,裴二人都是忠心事主之人,每逢商议政事两人都与皇上据理力争,惹得唐玄宗很不高兴。而惯于察言观色的李林甫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开始寻找机会排挤张,裴二相。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之二~独揽大权

张九龄雕像

李林甫排挤重臣三三事

①,开元24年,唐玄宗巡游东都洛阳后准备返回西京长安。张裴二人都劝谏说:此时正是农忙时节,皇上如果此时返驾,延途各地一接待,必将影响秋收农事,并提议到了冬天再返京师。李林甫并没有附和二人,等告退的时候,李林甫装作脚疼,落在二人后面。玄宗问他怎么了?李林甫说,自己并非脚疼,而是有话想单独跟皇上说: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耳。往来行事,何更择时?假使为了不妨碍农事,只需恩准免除所经过地方的租赋不就可以了吗?唐玄宗听了深感受用,马上起驾。李林甫这几句话真是比张,裴的直言相谏来得高明,更合”圣意”啊。后来,李林甫又借唐玄宗欲废太子而张九龄执意劝谏的机会对张九龄说了一番坏话,引起了唐玄宗对张九龄极大的不满。

②,朔方(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沒读过书,但是很会理财。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不赞同。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是宰相的合适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没有大局观念。李林甫本来事先答应张九龄要和他一起劝谏皇上的,这家伙做得够绝,他不但不帮张劝皇帝,还暗中把张九龄不支持牛仙客,在皇帝面前说的话告诉了牛仙客,顺便再黑一把张九龄。这还沒完,牛仙客第二天求见唐玄宗,痛苦流涕,要求辞职。唐玄宗觉得自己居然说话快到不管用的地步了,很是气愤,索性要立牛仙客为宰相。张九龄当然又是极力反对,玄宗对张九龄的反感更加深了一层。这李林甫逮住机会,乘机奏道:但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和有不可?一句话挠到玄宗痒处,又指责”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点出了张九龄迂腐,多事。玄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加封牛仙客为”陇西县公”。李林甫这套两面三刀的做法,既让玄宗觉得他李林甫不专权,又有”荐贤”肚量(实则为自己培植朋党),这使张九龄的形象,在玄宗面前一落千丈。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之二~独揽大权

裴耀卿画像

③,在围绕萧旻的任免一事上,李林甫彻底战胜了张,裴。萧旻当时任户部侍郎,属于李林甫一派。萧旻比李林甫更加不学无术,有一次在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同行庆吊”时,将《礼记》中一句”蒸尝伏腊”读作”伏猎”。严挺之故意又问了一遍,萧旻仍然读错,严挺之将此事告诉了张九龄,说朝中竟然有”伏猎侍郎”这号人物。耿直的张九龄就以此为由弹劾萧旻,将其贬为歧州刺史。李林甫恨严挺之恨得牙痒痒,暗中寻找机会准备陷害他。正巧此时蔚州刺史王元琰获罪入狱,严挺之准备设法救他出来。李林甫见时机难得,便暗中禀告玄宗,说严挺之袒护王元琰,该一同治罪。张九龄觉得严挺之无辜,帮他说了几句好话,玄宗这下再也不听他的了。张九龄又托裴耀卿救严挺之,此时已对张,裴二相很不满意的玄宗就以朋党为由将张,裴二人”罢知政事”。

两个眼中钉终于去除,李林甫心里乐开了花,他在朝堂上”怒目相送”二人离去。众臣都不敢怒也不敢言。唐玄宗命其”代九龄为中书”。后来,李林甫又找了个机会,奏了张九龄一本。玄宗又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至此,李林甫独揽大权,开始他更阴险丑恶的行径。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之二~独揽大权

高力士之墓碑

唐玄宗根本不能识别李林甫的奸诈本性,反而以为他很能干。有一天对宦官高力士说:”现在海内太平了,吾想安居无为,委国政给林甫,你看如何?“高力士大吃一惊:”天下权柄,怎能轻易给人呢?“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他若养成威势,一旦有变,谁还敢说个不是呢?”高力士的肺腑之言反而使唐玄宗怏怏不乐。高力士连忙谢罪,说自己胡说,该死。

高力士本是玄宗的心腹,对他的话玄宗往常是言听计从的。这时候的唐玄宗已经无心朝政,沉湎于声色犬马,骄奢起来,连高力士的话也听不进去了,最后导致了天下大乱。~他似乎忘了指鹿为马的故事了。

接下来请看李林甫如何上蔽君王下妒臣的手段。


参考资料:《新,旧唐书》,《奸臣传》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上一篇

望子成龙的张居正,因为儿子科举而落得骂名

下一篇

看看古人是如何,夜观天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