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陶渊明弃儒入道为什么?先师遗训说出原因,不愧是隐士典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陶渊明弃儒入道为什么?先师遗训说出原因,不愧是隐士典范
收藏 0 0
陶渊明弃儒入道为什么?先师遗训说出原因,不愧是隐士典范

人常说“虚名累人”。虚名能为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感,但它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看重虚名。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历史上多少悲剧出于争名夺誉,人们只看到了虚名表面的好处,却不知道,在虚名的背后,埋藏了多少辛酸和苦难。为了承受这么一个毫无价值的虚名,人们常常暗中钩心斗角,邻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虚名之累,有什么好处?

争名逐利,不是道德的行为,不是真正懂得人生。

陶渊明弃儒入道为什么?先师遗训说出原因,不愧是隐士典范

宋程颐认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人心就是名心,当名心褪尽,人之私欲不存,天理凸显,道心始生。

当名心褪尽,道心滋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自得于乡野之间,洋洋洒洒地留下众多千古流传的佳作。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道心的核心,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委运大化,顺其自然,表现出超然无惧的清旷风度;在看待生活问题上,他贵身尚生,遗形取神,表现出应物而不累于物的处世风貌;在看待归耕问题上,他追求质性自然,保持个性舒展,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人格情操;在看待精神问题上,他称心足意,归朴守真,反叛“诗言志”,表现出体同大化的名士风貌。道心的滋生,使他吟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的感叹。

陶渊明弃儒入道为什么?先师遗训说出原因,不愧是隐士典范

他向往桃花源似的生活,在《劝农》一诗中他以“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表达了对上古之时人民淳朴、以真性生活的向往。他之所以弃儒入道,在他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中,“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时下,人们追逐名利之心日盛,在利益的追逐中尔虞我诈,原本纯净的心在红尘俗世中日渐蒙尘。某一天,当你厌倦了钩心斗角的追名逐利,心生淡泊之意,不妨褪尽名心,任道心滋生,如陶渊明一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弃儒入道为什么?先师遗训说出原因,不愧是隐士典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上一篇

田氏齐国开始于一个准的离谱的预言,几代人见证了预言的准确无误

下一篇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