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收藏 0 0

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苏州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暴动。上万名织工手持木棍走上街头,又是打人又是纵火,搞的苏州城内人心惶惶。

按理说,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地方政府应立即出兵镇压才是。奇怪的是,时任苏州知府的朱燮文却未派一兵一卒,对闹事者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是为什么呢?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一切得从一个叫孙隆的税监说起。

税监是干什么的?就是皇帝派到地方上向民间征税的人,这个职位往往由宦官担任。虽美其名曰“征税”,说白了就是搜刮。这种人通常不受待见,但是地方官员也得罪不起。

江南在当时已经是中国的商业中心,纺织业很发达,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孙隆抵达苏州后,向当地的机户提出征税方案:每台纺织机收三钱银子,每匹布收五分银子,每匹纱收三分银子, 若按照一两银子等于十钱银子计算,总共加起来半两不到。看似数目不大,可机户们依然无法接受。

这些机户大多是做丝绸的,丝绸之所以利润高,除了商品相对稀缺,政府的低税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孙隆这套征税方案一公布,机户们就不爽了,这不摆明了想从我们身上割肉吗?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为了抗税,机户统统关门歇业,这下有一群人可就惨了,他们是苏州的纺织工人,他们从此丢了生计。

可是在工人们看来,这并不是东家的错,一切都是由税监造成的。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找孙隆讨个说法。没过多久,他们就聚集了一万人,浩浩荡荡向税官的住所走去,接下去就发生了开头说的那一幕。孙隆见状赶紧逃到了杭州。但还是有两名税官被愤怒的群众打死了。

最后,事情传到了万历皇帝的耳朵里,为首的八名机工立即被逮捕并判处死刑。然而,苏州知府由于害怕酿成民变,迟迟不敢执行上级的命令,这些工人后来也被释放了。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万历皇帝

这就是万历朝著名的苏州织工暴动。它虽然只是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背后却标志着明朝国运的转折。

元朝灭亡之后,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繁荣稳定期。16世纪初,中国的人口大约为1亿人,之后以每年大约0.5%的速度不断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从农民变成了带薪的雇工。而纺织业是吸纳工人最多的产业之一。

伴随着人口增长的,是技术进步。在明代已经出现了新型的轧棉用的搅车,可将生产效率较以往提升四倍。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水力纺纱车,比西方的同类发明早了一个多世纪。

工商业的发达,就得使用大量的货币。那么问题来了,钱从哪儿搞。

明朝初期,政府首先想到了印纸币。毕竟,中国从北宋就开始流通纸币。宋朝的纸币叫做“交子”,咱们读中学历史的时候就知道。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北宋交子

北宋的纸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也是金融史上的一项伟大创新。纸币使交易的便捷性大大增加,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有国家的信用背书。纸币在本质上是社会信任的产物,如果没有政府信用作为基础,那仅仅是张废纸而已。

但信用不是空壳子,它的背后必须有准备金为支撑,作为货币信用体系的压舱石。所以,宋朝发行纸币的同时也规定,纸币随时随地可以兑换成钱币或银子。这一制度在元代被继承下来。

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也想发行纸币,但政府却没有足够的准备金。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朱元璋

宋元时期的准备金以铜币为主,但是经历了元末的战乱,全国各地的铜矿大多荒废了。但为了让经济迅速恢复,政府发行了纸币“大明宝钞”,并规定可以和铜钱、黄金和白银一起使用。

但这套货币体系有个重大缺陷,老百姓只能拿真金白银换纸币,却不能用纸币换回真金白银。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都不用纸币了。

虽然政府下令禁止用金银做交易,但由于人们对纸币不信任,金银仍以各种形式在地下流通。而政府发行的宝钞则越来越不值钱。终于到了15世纪中叶,白银再次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到了16世纪后期,随着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推行,政府更是干脆以白银作为统一的税收支付方式。从此,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开始依赖白银了。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张居正

随着国家金融体系重归“银本位”,社会对白银的需求大幅增加。加上中国有庞大的人口与不断发展的工商业,更是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白银。然而,中国本地的银矿稀少,这是历朝历代政府头疼的问题。

而此时世界的另一端发生了一件大事:欧洲人发现了美洲。美洲有大量白银,欧洲人征服了当地之后,开始大规模开采美洲的银矿。这些银子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那就是中国。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来自美洲的白银,就不会有明朝中期江南经济的大繁荣。白银在为帝国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让中国融入了整个全球贸易体系。

我们过去通常以为,中国从明代起就开始闭关锁国,渐渐落后于世界。但真实的情况可能不是这样,从16世纪末开始,中国曾长期占据着全球贸易的中心位置。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欧洲人,他们虽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但除了坚船利炮,并没有值得一提的商品。至少对东方人而言就是如此。东方社会比美洲发达的多,欧洲人也不可能像对待美洲人那样采取野蛮的军事征服。因此,他们就只剩下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条路。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但欧洲商品对中国人没有多大吸引力,欧洲人有些什么呢?大多是羊毛、玻璃之类的东西,中国人对这些不太感兴趣。一直到19世纪初,中国人仍旧视欧洲的工艺品为“奇技淫巧”,非常不屑一顾。但来自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欧洲却大受欢迎。尤其是丝绸,一度被西方人视为高贵的象征。

结果就导致了中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不断向西方出口商品,而外国则向中国支付大量的白银。西方人甚至把当时的中国比喻成世界白银的“秘窖”。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欧洲人想要的。因为这等于变成了他们只能从中国人那儿买东西,自己的货却卖不出去,钱全都流进了中国人的口袋。虽然欧洲人也能从贸易中获得一些好处,但终究赚不了多少钱。

更严重的是,中国对白银的海量需求,使得世界的白银价格不断上升。终于,西班牙第一个坐不住了。他当时控制着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命令殖民当局对美洲出口到中国的白银进行限制。就这样,流入中国的白银开始减少。而明朝政府对这一切几乎毫不知情。

不知不觉中,流通于中国市场上的白银越来越少。这不仅影响到民间,更影响了政府的税收。由于白银减少,民间纷纷囤积白银,这又导致国内白银的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的恶化。最后,为了填充国库,皇帝只好派人直接向民间征税了。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然而,从地方政府到工商阶层,他们对朝廷的这种做法非常反感。因为商业税已经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向商人征税,不仅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更是触动了地方政府的蛋糕。所以,地方政府通常不太配合税监的行动,对他们表面上笑脸相迎,实际则阳奉阴违。甚至纵容民间的不满分子与朝廷对抗。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当初苏州知府朱燮文不愿意派兵镇压织工暴动,他对孙隆的解释很简单:我的兵是用来御敌,不是来镇压老百姓的。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当带头起事的织工入狱后,苏州市民争相前来慰问,他们给织工端茶送饭,将他们视为城市的英雄。也许,这正是这群织工日后被释放的原因,他们的举动为自己赢得了民心。

而对于明王朝而言,这场暴动却成了帝国衰败的序曲。白银存量的减少,加速了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而地方政府在处理民变问题上的不作为,则反映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已经出现深刻的裂痕。在日后的农民战争与清兵入侵中,明朝政府的动员能力之低下,使其最终尝到了灭亡的苦果。

一次征税引发的惨案:全球化视野下的明朝织工暴动

但是归根到底,明王朝缺乏坚实的货币信用体系,加之对外国白银的高度依赖,导致对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缺乏任何抵御能力。这一切的一切,最终把他推向了灭亡的深渊。明朝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货币问题可能关乎一个国家的国运。

上一篇

唐朝有位宰相胆大包大,爱怼皇上,还举办废后辩论赛,却流芳千古

下一篇

西安事变前夜,谁激怒了张学良:"从今天起,我要做狮子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