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收藏 0 0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印,完全是隋唐官印体制的延续。隋唐的印制是两宋印章的渊源。到了宋代,印制已经成熟。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南宋 建炎西子县酒税之印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南宋 建炎西子县酒税之印

党项族元昊1038年建夏,在此之前由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宝义二年(1227)西夏被蒙古所灭,但至元代,西夏文仍在部分地区使用。目前所发现官印最早者为大庆元年(1036),时在其建国前二年。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西夏 首领

西夏官制并不繁复。见于官印则大部分仅铸“首领”二字,少数为四字、六字的官印,其内容有“某地粮官专印”“工监专印”等,有的官名前或后并附有姓名。西夏官印性质仍为职官印,这也体现出西夏官印体制的滞后性。当时党项族正由氏族社会向封建制发展,印章中亦保留着部落制的某些痕迹。其官印大多凿有西夏文背款。此种格式与宋官印有所不同,但背款采用正体而不加篆化,又反映了其仿照宋制的基本方面。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西夏 工监专印

西夏文字由点、横、竖、撇、捺、拐、提等基本点画构成,在西夏官印中则仿宋“九叠篆”规则将文字点画加以平直化曲叠,成一种篆化的形态。官印以白文为基本形式,外加边栏,布局充盈印面,字腔铸得很深,构成了西夏官印的特色。西夏印偶见朱文正体形式,如“监”“官”,都属于通用性的官署印记。“官”印存有铁质长柄、可纳入印体,聂鸿音认为其意为“公家的”,是烙于牲畜上的标记。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金 行军万户垣字号之印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继辽而起,天会五年(1127)金灭北宋后、与迁都临安的南宋对峙,长期统治北方。女真族早期没有自己的文字,曾以在征战过程中获得的北宋、辽官印为凭信。金太祖灭辽、北宋,也使用旧朝的御宝。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辽—金 松山州商税务之印

正隆元年(1156)针对各地混用旧印的状况,朝廷不得不对官印制度作出规范。金的官印制度由此奠定。但女真族曾经处于辽的统治下,长期借用契丹字。女真字也是以契丹字为基础拼写女真语言而形成的,女真字、契丹字和汉字并行较长时期,故其早期铸行的本朝官印,一部分使用契丹字。在金取得北方大片地区后,为了对汉族官民实行管理,铸行的大多是汉字官印。这是金代官印的一个特点。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南宋 宜州管下羁縻宾州安福县印

两宋印章沿袭隋唐风格,西夏、金朝官印多仿宋制

南宋 宜州管下羁縻宾州安福县印

金官印采用九叠篆入印,印文风格曲叠绵密,笔画转为方折,文字大多成为横竖笔画的平行排列。金代官印印形进一步增大,边长从4—10厘米各不等,背款上所记颁铸机构则有少府监、礼部、行宫礼部及各州行部和各路、府、州,铸印各自为政,官印的形制统一难乎为继。此时期部分官印开始出现编号,大约与此种印出多门的现象有关。其后元明清官印逐步完善这一做法,每印有统一的序号,使古代官印管理方法更为严密。

上一篇

他虽然心胸狭窄,但是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助强秦统一天下

下一篇

皇帝和将军喝顿酒就能收回兵权,杯酒释兵权真有这么简单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