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收藏 0 0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01

钟兆琳是谁?

电机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在百年的中国,电机是稀罕物件。欧美国家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用电和机器改变世界的时候,清末民初的中国还是静悄悄的。

钟兆琳是电机行业的先驱,他花60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就包括钱学森。

他为改变中国电机行业落后的现状,奉献了一生。

他是中国工科教育的先驱之一,桃李花天下,不仅教出过院士,还教出了将军和主席。他一辈子都淡泊名利,只在乎是否能站在讲台上。

他的故事并不波澜壮阔,但却滋养人心,催人奋进。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02

难得的赤子之心

钟兆琳出生于浙江德清,这是传统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在清末则饱受“洋货”倾销之害。特别是洋布对当地土布冲击,导致了许多手工业主破产了。

辛亥革命后,钟兆琳受到良好的现代教育。钟兆琳在班上也是学霸级的人物,日后他考入了南洋大学(日后的上海交大)。

但在大学里,钟兆琳并不是一个老实孩子。当时的教务长让一些“差生”,通过走关系进来,引起校长和学生的不满,还让说真话的校长辞职了。

年少的钟兆琳非常看不惯这种做法,带头反对这个教务长。这个事情闹得满城风雨,钟兆琳还被休学了一年,差点就被开除了。幸好有新校长陈杜衡力保,才得以完成学业。

年少的钟兆琳就有一生傲骨,这身傲骨既让他获得尊敬,但日后也为他惹了很多麻烦。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毕业后的钟兆琳曾在上海做了一年的数学老师,后来由老师推荐,得到了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康奈尔大学,钟兆琳拜入了卡拉比托夫门下。在美国,钟兆琳得以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电机技术。

当时国内工厂的电机,全都是进口的,所以导致了国内企业在和外企竞争时,价格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最典型的电风扇,美国奇异厂(通用电气前身)生产的电风扇,几乎占据了国内所有的市场。

电机技术对于中国来说,非常迫切。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有趣的是,钟兆琳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很有教书的天赋。他的同学成绩不合格,钟兆琳会主动去辅导他,通过他的辅导,同学的成绩提高了一大截。

导师卡拉比托夫曾对他说:

你是一位天生的教师。

毕业的钟兆琳曾到西屋电气,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工程师,但交大校长邀请他回国时,他毫不犹豫丢掉了美国一切,毅然回国。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03

回国的教书,好实践、恶空谈

刚回国的十年,正是民国经济黄金发展的十年,各个行业的人才缺口都很大。海外留学归来的钟兆琳,上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钟兆琳讲课不会照本宣科,他在讲《交流电机》课程时,许多学生根本没见过电机,甚至来学校之前,许多穷学生连电灯都没见过。

钟兆琳在美国工厂待过,有丰富的制造经验。他讲课的时候,不仅有耐心,而且深入浅出,爱做比喻,学生能很快理解电流的概念。

平日里钟兆琳把自己和学生平等看待,在课堂上用“Mr.”(先生)来称呼这些半大孩子,这种平等清新的风貌让人耳目一新。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在这期间,钟兆琳带着学生,帮助当时的华生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交流电机和发动机。

后来华生厂生产的电风扇,把美国奇异厂挤压出了国内市场,自主研发的电机,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给了当时民族企业很大的信心。

钟兆琳经常把学生带到工厂里实习,他提倡“好实践、恶空谈”观念,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他带出来的学生,在各行业都建树非凡。

这批学生中,就有后来天下闻名的钱学森。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钱学森

04

民族气节,坚持原则

抗日战争爆发,交大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了干扰。钟兆琳作为一个教书匠,在乱世中总觉得自己是无力的。

但他同样是有骨气的文人,在“汪伪政权”进驻上海,接管交大的时,钟兆琳愤而辞去教授职位,在这期间,他受到了敌人的威胁利诱,但坚决不替敌人做事。

为谋生计,很长时间,这位大学教授只能去做家庭教师糊口,艰难由此可知。后来被工厂聘为技术顾问,生活才稍稍好转了一些。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抗战胜利之后,钟兆琳重新走上了讲台,民族的胜利,让他高兴得写下杜甫的诗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当时有人把留在上海的学生称为“伪学生”,刻意制造矛盾,钟兆琳站出来为学生说话,保护交大的团结。有人要胁迫他去台湾,但他坚决不去,还也经常批判当局的腐败,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钟兆琳有自己的准则和气节,做任何事情都正气凌然,许多时候让对手都束手无策。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05

卖掉房子,建设西北

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大西北被提上了议程。因为交大工科底子很厚,当时计划将上海交大大部迁到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交大。

年过半百的钟兆琳,决定放弃了留在上海的机会,和学校一起搬迁到了西安。

许多学生和教师,对于去西安有着很大顾虑,钟兆琳带头卖掉了上海的住宅,第一批到了西安,做了很好的表率。

开始建校时,条件是很艰苦的,不仅饮食不习惯,连房子和路都没有修好。下雨天,钟兆琳只能拄着拐杖,踏着泥泞到学校上课。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为建设学校,他穿梭于西北各种工厂,建立和学校的关系。学校没有实验室,钟兆琳便带着学生一砖一瓦,搭个房子做临时实验室。

在钟兆琳老骥伏枥般的努力下,西安交大的教学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轨。西安交大能成为一流大学,得益于那时打下的底子。

钟兆琳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并不挑剔,因为他平日的生活就很简朴。

唯一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家庭的分离。当时他夫人已经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钟兆琳只能把她安顿在上海,由小女儿照顾,他对妻子有很大的愧疚。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06

不说假话的人

钟兆琳平时虽然温文尔雅,但却不从说假话,这也为他惹来很多麻烦。

在和国企合作过程中,他指出国企效率低、浪费材料的弊端,他反对生搬硬套苏联教材,引起很多人不满,他竭尽所能的保护学生,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用仅存翅膀温暖学生的身心。

有人给他扣帽子,让他认罪,他不认也不说,就被打断肋骨,照样不认照样不说。

这样硬气的教授,让让别人也无可奈何。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在恶劣环境里,钟兆琳依旧坚持给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说,讲台是最神圣的地方。

学生要到离学校20多离地工厂学习工作,因为钟兆琳没资格教书,他就主动跑到工厂里面去授课辅导。

有一天下大雪,工厂外没有人更没有车,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学生们以为今天钟老师不会来了。谁也没想到这位70多岁的老人,竟然能够准时到工厂上课。

谁也不知道这个颤颤巍巍的老人,是如何冒着风雪,拄着拐杖走完20里路的。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07

寄情西北

科学的春天到来之后,钟兆琳得以再次走上讲台。

他对西北是很有感情的,他动员一批批学生留下来建设西北。年逾80还带领着学生跑到甘肃青海等地考察。

晚年他依旧把大部分时间留在了西北,通过各地的考察,为西北水坝的建设,工业区的布局,交通规划提供专业建议。许多当年没有完成的项目,到今天已经一个个实现了。

但他最爱的还是教师这个职业。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这位教授的学生,后来成为院士的就有一大批,其中有科协主席钱学森,还有国家主席。

年老的钟兆琳看起来很像一个普通的农民。身上穿的衣服藏青色的人民装,一穿就是几十年。家里不放多余的家具,一台黑白电视家陪伴了他多年,是他的最爱。不抽烟不喝酒,平日里最喜欢和别人下棋,输了不生气,赢了就孩子般的高兴。

平时在学校内里面也和教职工一起排队打饭。他常常教导子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事业为重,当志在四方。”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直到逝世那天,钟兆琳依旧践行教育报国,科技报国的夙愿,他在遗言中写道:

“我愿将我工资积蓄的主要部分贡献出来,建立教育基金会,奖励后学,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以遂我毕生所愿。”

钟兆琳讲了一辈子真话,教了一辈子书,他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了一批批学生。对于他来说,讲台是最神圣的地方,教师是最高贵的职业,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了最大的努力。

为人师表,他当之无愧

钟兆琳:60年培养10多名院士2位将军,钱学森的老师

————————end————————

尔知语录,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上一篇

如何评价萨布素此人?清朝名将萨布素为什么会被降职?

下一篇

最具有竞争力的八爷为何败给四爷?论能力八爷绝对在四爷之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