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宣华录》┃花蕊夫人笔下:王室宫廷,也有真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宣华录》┃花蕊夫人笔下:王室宫廷,也有真情
收藏 0 0

五代时期,中原纷争不断,后唐庄宗平定后梁,派使者通告前蜀后主王衍。蜀国回信称“大蜀国主致信给大唐皇帝”,言辞不敬。于是庄宗派使官李严前往查探。李严出使回来后,对庄宗说:王衍呆童耳

按李严看来,王衍不过是一个傻小子罢了。那么,这位“呆童”到底傻不傻呢?他傻,傻乎乎,但又傻得天真、纯朴。《宣华录》把王衍比作《红楼梦》里的宝玉,二人同是似傻如狂的“天下无能第一”。

在花蕊夫人笔下,前蜀宫廷也如大观园一般,以王衍这个大玩家为中心,享受着一个大家庭落幕前的盛世。

《宣华录》┃花蕊夫人笔下:王室宫廷,也有真情

一、难得糊涂皇太后

流传千年的花蕊宫词,作者便是王衍母亲花蕊夫人。花蕊宫词之所以非一般愁怨宫词可比,就在于作者皇太后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生出的眼界和胸怀。

昭仪侍宴足精神,

玉烛抽看记饮巡。

倚赖识书为录事,

灯前时复错瞒人。

王衍后宫,只有一位李昭仪在历史上留名,花蕊夫人也许写的正是她。李昭仪,先祖波斯,这位混血美人才色俱佳,有诗词存世,所以说她“倚赖识书为录事”。

“录事”是宴席上的酒令监督官,要看得懂酒筹,也就是“玉烛”上的令词,还要公平地主持和记录,类似现在“席长”一职,一般是很有能力的人担当。

昭仪神采奕奕,左右逢源,但席间明灯耀眼,觥筹交错,忙碌的她不是看错令词,就是记错巡次。聪明伶俐的她虽然每次都能巧妙地应付,不过,这一切却瞒不过一个人的法眼。

皇太后看破不说破,儿子虽是一国之君,但始终是一个大孩子,做母亲的怎么忍心打断他的欢娱?昭仪虽有出错,但也算尽职尽责,名为皇宫,也不过是一个大家庭,一场游戏而已,又何必太认真?

身份尊贵的花蕊夫人,就如《红楼梦》里的贾母,是最高明的“糊涂”人。

《宣华录》┃花蕊夫人笔下:王室宫廷,也有真情

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二、有酒不醉真痴人

一个夜晚,王衍望见月光下的宣华池倒映出层层红楼,他念出了一首《月华如水》。

辉辉赫赫五云楼,

宣华池上月华新。

月华如水浸宫殿,

有酒不醉真痴人。

宫人李玉箫按词度曲,月光下临水而唱,一时气氛高涨。嘉王王宗寿以声色误国多次劝诫圣上,却被侍臣取笑。侍臣潘在迎悄悄暗示王衍,将李宫人赐予嘉王。

王衍却说:“王必不纳,无多溷耳。”嘉王是不会接受美色的,不要玷污了他的清誉。呆童王衍,看似醉意朦胧,实则心知肚明,嘉王是他亲自挑选的太子太保,佞臣之言,不过是戏弄好人。

蜀国偏安一隅,国力不振,而周遭诸强虎视眈眈,王衍大概自知宣华短暂,也只好安慰自己和臣子,发出“有酒不醉真痴人”的感慨吧。

《宣华录》┃花蕊夫人笔下:王室宫廷,也有真情

三、沦落风尘有知音

管弦声急满龙池,

宫女藏阄夜宴时。

好是圣人亲捉得,

便将浓墨扫双眉。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急促的音乐中,一场藏阄游戏正值高潮。藏阄源于藏钩,李商隐有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蜀王宫,美人手里握着耳环、戒指等小玩意,让君王猜在哪只手上。

游戏的特别之处在于:美人们都希望自己是被猜中的那一个,这样就有亲近少年天子的机会。猜者王衍,醉眼望去,群芳娇艳,凭借美人的小动作、小暗示,乐声骤停时,他总能亲自捉住那只藏阄的玉手。

美人输啦,会受到什么处罚呢?圣上让宫人端上浓墨,唰唰两笔,在美人面上扫出一对夸张的浓眉。众人大笑,音乐再起,通宵达旦。

《宣华录》┃花蕊夫人笔下:王室宫廷,也有真情

有时,在繁华奢靡中,王衍也会流露出隐隐落寞,比如,他在出游青城山时,见佳人妩媚,顾盼生姿,曾作过一首《甘州》。

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

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

可惜许,沦落在风尘。

沦落的,又岂止是宫女呢?《宣华录》言:反观被历史批判的宴游荒政,不如说是无情的历史荒了一个本该生活在理想国中的乌托邦少年。

《宣华录》┃花蕊夫人笔下:王室宫廷,也有真情

同为天涯沦落人,也许,王衍和宫人们,不像君臣,更像亲人和玩伴的关系,正是在日常游戏打闹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上,在生命的最后,他们验证了彼此的真情。王衍后宫妃嫔,无一人投降。特别是有一位刘宫人,“家国丧亡,义不受辱”,决然赴死。

一面是至尊天子的呵护惜许,一面是温柔佳人的舍命相陪,这样的情感,也足以温暖皇家最后的岁月吧。

上一篇

李姓的由来,源出有四,与始皇帝是一家?

下一篇

《山海经》里骑龙的6位神人,包括夏朝君主夏启,作者是夏朝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