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医陶始祖雷公庙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医陶始祖雷公庙会
收藏 0 0
医陶始祖雷公庙会

2003年在原址上新建的雷公亚父行宫

在白水人看来,白水有“四圣”,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仓颉、杜康、蔡伦之外,还有雷公。

据传说,雷公本名雷祥,是今白水县冯雷镇大雷村人,是黄帝时的处方,也就是一名医官,且能医善陶,为中医药和陶瓷的祖师爷。那么,这一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白水人又为何要将雷祥尊为圣人呢?

在典籍中,关于雷公的记载少之又少。

《辞海》记载:“雷公,中国传说中的上古医家。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具载《素问》《灵柩》两书中”。

而在《白水县志》明《刘志》中记载:“雷公,名祥,能医善陶,所造陶器,工巧精致……”

最后则是清道光二十一年《重修雷公庙宇创建行宫戏楼碑记》载:“雷公,祥,黄帝时人,黄帝命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作内外经。”

透过这些记载,在我们脑海中的一些疑问也不禁被放大。雷公即为医官,又为何会造出了碗成为陶器始祖?为何如今说起医学始祖,又偏偏不见雷公?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白水县冯雷镇大雷村。在这里,雷公庙、雷公墓和戏楼依然存在。只不过,这些遗迹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雷公庙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只是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的一块石碑上记载,该年对雷公庙进行了重修。而据当地文管所推测,唐中宗李显年间也应进行过修建,但到底是新建还是复建,已无从考证。

在大雷村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记忆中,雷公庙曾经的巍峨辉煌仍然历历在目。然而,几十年间,这座古庙先后历经多次“劫难”。

1943年,为阻击日军西渡黄河,修筑防御工事拆去献殿。1952年,白水中学修建拆去正殿。“文革”时,珍贵碑刻和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修建的雷公戏楼亦遭破坏。2001年,和戏楼同时建造的亚夫行宫也因危房而拆去。如今,在这里保存的雷公庙是2003年时重修。

古迹被毁,令人不胜唏嘘。然而,在当地人心中,尽管庙已不再,雷公却始终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

在当地,流传着很多关于雷公的传说,而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其因药造碗的故事。而这些传说也解答了雷公为何弃医而造陶的问题。

在大雷村,一位已经80岁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三个故事:

其一,黄帝年间,黄帝与雷公讨论医药,成果卓著,但因药物无法盛放而为难。在一次火灾后,雷公发现被火烧过的泥巴变得异常坚固,于是他便得到启发,用泥捏成容器的形状放在火上去烤,于是就造出了碗。后来,为了专心造碗,他更向黄帝辞去了处方一职,回到家乡,在如今的大雷村找了一处山洞,专心造碗。一天,天神在梦中告诉他,可借神火于他,助他造碗,但这火却听不得他的名字,否则火必烧身。第二天,雷公来到山洞,发现果然有一簇火苗,越烧越旺,但他摸去,却不觉烫。于是他便告诉母亲,来送饭是要先敲响他放在洞口的石鼓三下,他便会出来吃饭,而后再进洞造碗。就这样,一造便是九十九天,可就在第一百天的时候,母亲又来送饭,走到石鼓前却突然想看看儿子是如何造碗,便没有敲响石鼓。结果走进山洞一看,雷公被围在熊熊大火之中,手里在不停地转着泥胚。心急之下,便大喊:“祥儿,火,快出来!”结果话音刚落,就听“嘶”的一声,雷公化为一阵青烟,大火也消失无踪,只留下一叠叠漆黑油亮的碗。于是,后人为了纪念雷公,便把村子改为雷公村,并在他烧碗的地方建庙纪念。

其二是说雷公死后,成为神仙。话说有一年,雷公村里有一个人的老母亲病逝,却苦于家境贫寒,家中碗碟不足无法招待来帮忙给母亲料理后事的乡亲。于是,他便前往村中一富人家借碗,可这富人不但没给碗,反倒说了些难听的话。无奈之下,这人便去雷公庙里烧香祈愿,结果碗碟就出现在庙中。待客结束后,这人将碗碟还给庙中,很快碗就消失了。离开庙时,这人还在庙门前捡到一颗五十两的元宝。后来这事传到了富人耳中,富人也来庙里祈愿,但碗却没有出现。可富人离开时却在庙门口发现一红色锦盒,打开一看,却是一只大蟒蛇。

其三是说嘉庆年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在即,突然来了一群蝗虫,百姓苦不堪言,便到雷公庙里祈愿。结果第二日,村西方便飞来一群乌鸦,将蝗虫吃得一干二净,老百姓们也得了丰收。

或许正是这“借碗灭蝗”的传说,让雷公成为白水人心中的一位圣人。千百年来,关于雷公的祭祀和庙会也成了白水人每年必有的节日。

据大雷村的一位老人讲,庙会在清朝时是一年三次,分别为四月二十二、十月二十二和腊月二十二。而后改为两次,为四月二十二与十月二十二,尤以十月二十二最为隆重。在庙会期间,“锣鼓震天,彩旗飘扬、金瓜银斧前呼后拥,戏班彻夜不休,周边各地商贾云集而至,各色货物琳琅满目”,场面蔚为壮观。

但如今,曾经的庙会虽仍有保留,但盛况却已不再。2009年,医陶始祖与雷公庙会也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大雷村的雷公墓,我们还见到了医陶始祖与雷公庙会的市级传承人刘继斌和雷公墓的文管员刘知义。

在这里,刘继斌指着旁边的刘知义对我们说,就是这个人,从旁边的凤凰沟里挖出树苗,移至墓旁,才让这墓多了些色彩。听了他的话,我们才注意到,这雷公墓旁有不少松柏,粗略估算应有百余棵,但尚年幼。

而在墓旁松柏的间隙我们还发现了两根粗大的石柱,一问才知,这便是原来古墓的遗留,是古物。

关于这两根石柱,刘知义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村中有个村民想拿其中一根石柱改造成碾麦的农具,便拿工具前去搬这石柱。但费了半天劲,石柱却纹丝不动,只是表面上伤了不少。这人无奈,便回家去了。谁知当晚便死了。刘继斌告诉我们,类似与这样的事之前也有发生过,就在抗战时拆献殿的时候,当时的拆庙的管事也是在晚上暴毙。

怪力乱神之说当属无稽,所以我们更愿意相信,这原本就是当地群众对雷公的一种虔诚和崇拜。至于两人为何而亡,便以心中有愧,积郁而亡吧。

来源:渭南日报

下一篇

成语故事,老牛舐犊: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无限慈爱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