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让北魏从弱小走向强大,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这“三把火”功不可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让北魏从弱小走向强大,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这“三把火”功不可没
收藏 0 0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不是一个完人,但他不失为一个伟人,伟人的最大特质之一就是看得远,拓跋珪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心里明白自己刚刚建立的所谓的“大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称之为“国”,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部落联盟形式的延续,称为“国”或“国家”只是一种勉强的比照,除了不同的牧人在做战时能立即变为人马合一的极具杀伤力的快速反应部队外,并无其他国家重器的优势。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拓跋珪当上了老大之后就烧了三把火,也正是这三把火,让北魏从弱小走向了强大。

让北魏从弱小走向强大,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这“三把火”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把火:颁赐群臣将士各有差。

拓跋珪“好黄老”,深谙“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道理,建国初期拓跋珪对当时大漠南北各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几年时间内把库莫奚部、高车部、叱突邻部、高车袁纥部、叱奴部、豆陈部、铁弗部等部落打的哭爹叫娘,在这些战争中,北魏掳掠了大量的人丁、牲畜、财物等,拓跋珪将掳掠的这些财物按等级和战功分发给了文武百官和参战将士,几乎使得魏国文武百官和参战将士都发了大财,这让他的臣民们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战争中获得的利益要比游牧大得多;第二、想获得最大利益,就要跟对大哥,尊重等级和秩序。如此一来,拓跋珪不仅建立了一支稳固好战的虎狼之师,而且等级制的颁赐也进一步的维护了自己的权威。

让北魏从弱小走向强大,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这“三把火”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把火:建立汉族的政治制度。

从草原长大的拓跋珪明白,部落联盟里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首领,随时都有重组和倒戈的可能,要想实现专制的帝王统治,必须学习和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所以在参合坡战役之后,拓跋珪活埋了后燕将士四五万人,唯独保全了汉吏文臣数千人的性命。夺得并州之后,开始成立正规的政治机构,从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官,一般都用文人。攻下后燕,把山东六州民、吏及徒河、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口伎巧十余万口,徙到平城安置,其中就有后燕的各级官吏,后来成为拓跋珪各级统治机构人才的来源。在平城置五经博士,立太学,生员陆续增至三千人。命郡县大索书籍,送往平城。又亲祭先圣周公、先师孔子,各种安排,诸多礼仪,都是汉族士人为他进行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礼制改革和国家重器的设立,让原始的马快、刀利、拳头大就是爷的思维向皇权至上的思维低头。

让北魏从弱小走向强大,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这“三把火”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把火:大力发展农业。

究其实,没有哪个人希望过居无定所的日子,拓跋祖先之所以多次的迁徙,无非是想能找一片地肥水美的地方安顿下来,然而能够安顿下来的前提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作为一个祖祖辈辈以游牧为主的民族,要想改变走哪儿吃到哪儿的生活方式,必须千方百计的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拓跋珪明白如何让农业代替畜牧业成为北魏的经济命脉才是强国的关键一步。拓跋珪即位不久,就在盛乐“息众课农”,大力发展农业。不久,又派其弟东平公拓跋仪屯田,从河北五原一直到棝阳塞外,分派人员去耕种,并给于一定的报酬,很得人心。史书记载,登国十年后燕慕容宝攻打五原,掳掠了粮食百余万斛,这说明魏国本土已有相当大规模的农业,而且是皇家直接经营的土地,有了粮食做后盾,也就不怕和谁去干仗了。

关键词:拓跋珪 北魏 三把火

上一篇

1799年11月9日,法国的“雾月18日政变”

下一篇

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想打谁?其实很多人都猜错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