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张全家福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张全家福
收藏 0 0
一张全家福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静静地放在书柜最醒目的地方。

这是一张全家福,也是我们家仅有的一张全家福照片。

照片中一对年轻的父母面前站着两位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睁着懵懂的眼睛,看着前方,最小的一位坐在母亲的膝盖上。

那是三岁的我和我的父母及两位姐姐们。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在那个物资缺乏,勉强能维持温饱的年代里,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三姐妹养大。

我小时候的乳名是“多多。”母亲曾说每次呼唤我的乳名,她的心里便会升起难以言述的委屈和遗憾。而这两种感受让她至今想起来仍然存在。

那时候人们靠土地为生,封建思想观念比较传统。生个儿子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这不仅意味着家里以后多了一份劳力,更象征着有了儿子以后,便有了光宗耀祖的希望,和老来依靠的保障。

母亲说那时候当她从接生婆手里看到我又是一个女儿时,她悲哀地把头转向床的里面,流下了眼泪。

母亲的眼泪是对生儿子的希望彻底破灭后的失望。

我小时候特别爱哭,嗓门也特别大,母亲很少抱我。所以,一岁之前我是在父亲的怀里长大的。

当我呀呀学语,摇摇摆摆走路时。父母便将我交给了两位姐姐。

那时候每一家的孩子也多。父母白天下地干活的时候,家里的孩子们基本是大的照顾小的,我的姐姐一个比我大六岁,一个比我大四岁。据父亲后来告诉我,我是我的大姐照顾着慢慢长大的。

从我记事后。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那时候我们虽然只能勉强维持着温饱,零食对我们来说是奢侈的。但我们没有任何的压力。除了吃便是玩。

我们曾翻箱倒柜地找寻母亲放置的食物,也曾在田间地头挖番薯,偷甘蔗。那时候对于吃仿佛有着强烈的渴望。逮着什么便吃什么。仿佛一天到晚饥肠辘辘的。捉泥鳅,钓田鸡,溪水边捉鱼。累了就地睡一觉,渴了捧起河水便喝。

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大自然也呈现出原生态的一面。我们毫无顾忌地吃着地头间所有一切能吃的食物。

夏天的夜晚,我们三姐妹睡在院子里的一张小床上,嘻嘻哈哈挤来挤去。透过薄薄的蚊帐,看月亮,数星星。四周的虫鸣声仿佛为我们伴奏着催眠曲,我们数着萤火虫,数着数着便沉沉地睡去。

后来实行了分田落户的政策,我们家一共分到三亩左右的田地。我的二姐因长的高大而壮实,便被父亲作为男孩一样的劳力使唤。当然,那时她也是父母眼前的红人。每次农忙季,父亲便亲昵地教她插秧和割稻之类的一切农活。

事实证明她并未辜负父母对她的期望。二姐对于那些插秧、割稻、和筛谷,抬谷等等的农活,几乎都做的游刃有余。那些对我来说简直高难度的农活,她都做的让父母满意。我时常看到父亲对她赞许的目光,和对她亲切的呼唤。

我的大姐是让父母觉得最愧疚的人,这不仅因为小时候她吃的苦最多,也是因为当年她因顶替母亲工厂的职位,不得不放弃了她喜欢的学习。父亲曾说大姐自十六岁进厂干活后,家里的生活便改善了许多。而大姐至今仍然会委屈的诉说当年她是决定要考师范的,她的英语曾是全班第一。

我那时候仿佛是家里最没用的。家务活基本不会干,一到农忙季便害怕。无论是割稻和插秧,我都远远地落在他们的身后,特别是看到秧苗的中间,若出现一条蚂蝗之类的水虫。便迅速扔下秧苗不顾一切地仓惶而逃,于是,身后便响起了父亲的骂声和二姐的笑声。

父亲那时候总是看着我忧愁,这么没用的孩子,以后长大了怎么办。而每每父亲将这样的话说到一半,我便迅速地回复:“我以后不嫁人。”父亲便总是责怪母亲把我宠坏了。

逐渐长大后,我开始在父母眼里看到了失落。尤其在我大姐和二姐相继嫁出去之后,父亲总在饭桌上说的最多的一句是让我晚点再嫁,我便拼命地点头安慰着父亲。

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一生劳苦。在我们小时候,为了养活我们而拼命干活。看着我们长大,是他们最幸福的事。而当我们相继嫁出去后,父母的眼里便盛满了失落和孤寂。或许,人活着便是一个过程吧。幸苦中伴着幸福,失落中又体现丰盈和圆满的一种有价值的人生。

上一篇

赵毋恤:赵国基业的的奠基人

下一篇

舞文弄墨,免不了失误,古代文人因笔误而发生过哪些祸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