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张居正何德何能,为什么他能成为内阁首辅?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张居正何德何能,为什么他能成为内阁首辅?
收藏 0 0

明朝时期,皇帝为了实现高度的权力集中,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以此来实现官员权力的分散,减少对皇权的威胁。其中,内阁的最高权力代表是首辅。首辅需统领内阁效忠皇帝,为皇帝排忧解难。在此基础上,首辅的选择是无比慎重的。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被选为首辅,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张居正是何许人也?他又有何德何能可以当上首辅?

一、张居正少年时聪颖,得到徐阶的赏识,一步步跨入学习之路

张居正原名张白圭,出生于 1525 年 5 月 3 日。在他出生之前,他的曾祖父梦见在一个月光普照大地的夜晚,一只白龟慢慢从井里面浮了出来。古时候人民普遍信奉鬼神,张居正的曾祖父也不例外。他认为那只从井里面浮起来的白龟就是他的曾孙,于是给他的曾孙取名为白圭。这就是年少时的张居正白圭之名的由来。

张居正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慧。明清时期,童试是上位者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入学者才能素质的考验方式。童试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考试,它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县试,其二是府试,其三是院试。

张居正何德何能,为什么他能成为内阁首辅?

对于读书人来说,童试是他们仕途的起点,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考不过童试,但也有些人轻轻松松的就能考过童试,譬如张居正。张居正少年聪颖,12 岁的时候就顺利通过童试,获得入学资格,成为了补府考生。也因此被荆州当时的知府李士翱看中,李士翱非常喜欢张白圭,并为他更名为张居正,希望他可以树立远大的抱负。

张居正在获得入学资格后,就拼命地学习,努力地充实自己,在 16 岁的时候顺利考中举人,并且在 23 岁的时候顺利考中进士,获封庶吉士,由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张居正也在此时遇见了自己的第一个老师徐阶。徐阶是内阁中的重臣,也是主要负责张居正教习的人。

张居正何德何能,为什么他能成为内阁首辅?

在他的影响下,张居正努力学习朝廷事务,为他以后的政治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在内阁学习的这几年,张居正不仅学习了内容,也亲眼看到了内阁的矛盾和纷争,由此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

1549 年,张居正在长时间的观察和整理之后,针对当时腐败废弛的局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即《论时政疏》,并奏疏给了皇帝,但并未引起重视。因此,张居正感到失望,并再也不对皇帝表明改革的想法。1550 年,张居正因为生病的原因请假离开京都,并开始游山玩水,长达三年。

二、张居正亲自实践,决心奉献,救百姓于水火

三年的时间说长也不算长,却足够使张居正意识到国家的问题所在。当时的张居正四处游历,发现田赋分配根本就不均匀,百姓们更是苦于土地兼并。目睹了一切的张居正深深地同情着艰苦的人民,并决定重新回到朝廷,为百姓们做点什么以缓解农民的艰苦生活。

张居正何德何能,为什么他能成为内阁首辅?

1557 年, 张居正回到翰林院再次开始任职。此时的他并没有什么权力,于是他效仿他的老师徐阶,不发一声,默默积攒自己的力量。

1564 年,受老师徐阶的举荐,张居正成为了裕王的侍讲侍读。与此同时,张居正成为了当时的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对于从唐至清的国家来说,其地位不亚于现今时代的清华 北大,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或者可以说是当时最高级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张居正来说,这 是个绝好的培养自己政治势力机会,因为此时的他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即将进入到政治舞台的国家优秀人才。因此,张居正在政治方面的宏图有了实现的机会。

1566 年原翰林院事高拱下台后,张居正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新一任的翰林院事。1567 年,张居正因为裕王府旧臣的身份和关系,被升为吏部左侍郎和东部大学士。自此,张居正终于不用再在暗地里进行自己的政治事业,可以正大光明地在朝廷之上大展拳脚。

张居正何德何能,为什么他能成为内阁首辅?

更让张居正感到开心的是,他的老师徐阶在上一任首辅严嵩倒台后顺利的继任了首辅的位置。这对张 居正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徐阶的上位不仅能帮助张居正施展政治宏图,而且也为张居正的首辅之路打下了基础。

在师徒两人双双上位的时期,朝堂正面临着巨大危机。那时的明王朝,流民数量巨大,且四处逃散,由此引起的祸端也数不胜数。在此紧急的内部忧患下,外部的混乱也接踵而至。当时的明王朝,军队整体素质低下,且军需储备严重不足。恰在此时,北方敌军冒犯中原,且举兵直向中原,由此引发了著名的“庚戌之变”。

除此之外,南方土司的政权割据也正式拉开帷幕。更有外来的人频频骚扰沿海居民。再加上内阁之间的内部斗争愈演愈烈,朝堂可谓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此时的张居正和自己的师父联手废除旧制,设法击退敌军,保四方安稳,从而获得了朝廷上下的赞赏。

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好景总是不长久。仕途也是这样。徐阶本可以算得上是张居正大展宏图的一只臂膀,但因身体原因以及原首辅高拱的使计回归,徐阶在登上首辅位不久后就不得不告老还乡,张居正也损失了他政治宏图上一只有力臂膀。

但在此时,神宗已经继位,高拱因言辞不当触怒了神宗的母亲李太后,且因此被罢免,于是首辅之位再次空缺。又因张居正官职高,且受人青睐,所以张居正理所当然的继任了首辅之位,并从此开始了他的首辅生涯。

三、张居正建言献策,主动上疏奏请实施“考成法”,推广“一条鞭法”,获得百姓们的喜欢

1573 年 11 月份,张居正主动上疏奏请实施考成法,以使官员明确自己职责,从而各司其职。考成法的主要内容即使内阁与六科相互控制,环环相扣,并且要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考成法的使用极大范围地改变了官员懒懒散散的态度,在使人各司其职的时候也做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地清理了朝廷中混吃混喝的蛀虫米虫,节省了供养官员的一部分开支。除此之外,在拖拉现象有明显改变的同时,张居正也大力提倡赏罚分明,鼓舞官员努力工作,实现富国强兵的终极目标。

考成法的顺利实施虽然大部分都得益于该制度的优越性,但也离不开张居正对该制度的严格推行。1579 年,光禄寺要筹备御膳,因费用不够而奏疏皇上,皇上也因此想要向户部索要十万黄金,却被张居正以户部入不敷出、需为意外之事做好准备而拒绝。

并且,张居正还希望神宗能减少一切无益之费。例如,将万历的课程从晚上改到了白天,以减少灯烛的使用。这些小事也能侧面反映出张居正执行考成法之严苛。

1581 年,即万历九年,张居正建议在全国统一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即将农民所有要交的赋税合在一起,统一进行缴纳,并且将农田分配到户,减轻了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的负担,改变了当时官吏贪污成风的风气,合理有效地控制了官吏贪污的行为。

张居正何德何能,为什么他能成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体恤农民,许多政策都从农民的利益点出发考虑,他甚至提出过要减免农民赋税的政策。 这样的张居正能获得农民的喜爱也是不足为奇了。

四、张居正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终归于尘土

虽说张居正在生前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明王朝腐败的根基却并没有改变,因此经历过张居正改革的明王朝依然没有生机,甚至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的努力就可以称得上是“一腔春水向东流”了。

张居正的努力白费暂且不说,张居正本人甚至也在死后蒙冤。张居正为明朝劳瘁而死后,遭到了神宗抄家的结局,并且生前被授予的所有封号也一并被剥夺。子孙后代饿死的饿死,流亡的流亡。张居正多年以来的当权就意味着神宗多年以来的失权, 神宗心中本就有不满。

再加上张居正死后,他所培养的势力也逐渐垮台,神宗就听信他人的谏言、受了他人挑拨处置了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唯一一位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生前无上荣耀,死后却落得个这么凄惨的下场,真是可悲。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40年后天启皇帝洗刷了张居正的冤屈,为张居正正了名。

不得不说,张居正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个厉害的人物,他的经历和成就也被后世所学习。

上一篇

成语故事纸醉金迷:沉醉于富丽的环境中 比喻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下一篇

山东“闯关东”河南“闯陕西”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